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田地做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放弃东帝称号,专心灭宋。
四年后,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在莒邑被活活剥皮而死,田齐真的就此完了吗?
野心家的崛起
公元前301年秋,齐都临淄。
齐宣王田辟疆躺在病榻上,气若游丝。刚刚传来垂沙大捷的消息,大将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在泚水旁重创楚军,连楚将唐昧都被当场格杀。
这本该是庆功的时刻,齐宣王却再也看不到了。
太子田地匆匆赶到父王床前,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野心。齐宣王费力地抬起手,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田地,史称齐闵王,正式登基。
新王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葬父王,而是召见孟尝君田文。这个齐国最有权势的贵族刚从秦国脱险归来,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孟尝君,寡人要让齐国成为天下共主。"齐闵王开门见山。
田文微微一笑:"大王胸怀天下,臣自当效力。"
两人心照不宣,一个要建立霸业,一个要巩固权势。
公元前298年,齐闵王下了第一道狠令:组建齐、韩、魏三国联军,西击强秦。
这一仗打得漂亮,联军势如破竹,直接攻破函谷关,秦昭王吓得割地求和,齐国威名传遍天下。
连胜的滋味让齐闵王上了头,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是天选之子。
公元前295年,齐军又是连战连胜。先是在垂沙击败楚国,接着在观津痛打魏赵联军,然后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每一次胜利都让齐闵王的野心膨胀一分。
齐国确实强大,控制着富庶的东方,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军队战斗力也不弱,这时候的齐国,确实有问鼎天下的实力。
齐闵王飘了,他开始学着秦王的样子,在宫中接受群臣朝拜,稷下学宫里的学者们劝谏要仁政治国,他直接把人赶走。
"寡人要的是霸业,不是仁政!"
权力的滋味太诱人了,齐闵王越来越相信,统一天下的人就是他。
称帝的诱惑与理智的选择
公元前288年十月,一个使者从秦国匆匆赶到临淄。
来人是秦国的魏冉,秦昭王的舅舅,手握重权的人物。他带来了一个震惊天下的提议:齐秦两国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齐闵王听完,心跳加速。
称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统一天下,意味着他将超越所有前代君主,意味着他的名字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第一个开口。
就在这时,苏代站了出来,这个从燕国来的说客,眼光毒辣,看透了局势。
"大王,臣有一计。"苏代不慌不忙,"不妨先答应秦王,但暂时不要称帝,等秦王称帝后,看天下反应如何。若天下不反对,大王再称帝不迟。若天下反对,大王不称帝,反而能收买人心。"
齐闵王眼前一亮,这个建议太妙了!
苏代继续说道:"况且,攻打赵国哪有攻打宋国划算?宋国富庶,土地肥沃,拿下宋国比拿下贫瘠的赵国强多了。"
齐闵王当即拍板:"就这么办!"
十月,秦昭王正式称帝,齐闵王也跟着称帝,整整两天,齐闵王享受着"东帝"的称号。
这两天里,他在宫中踱步,想象着自己统一天下的场景。东帝!多么响亮的称号!
两天后,齐闵王做出了决定:放弃帝号,专心对付宋国。
为什么?因为苏代说得对,称帝太早了,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宋国确实是块肥肉,比贫穷的赵国强太多。
十二月,秦昭王见齐国放弃帝号,也跟着退回王号。
齐闵王以为自己很聪明,实际上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低估了称帝对其他诸侯国的刺激。
哪怕只有两天,"东帝"这个称号已经传遍天下,各国君主都记住了齐闵王的野心。
燕昭王在蓟城收到消息时,拳头握得咯咯作响。
"齐国,你们真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吗?"
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公元前294年春,齐都临淄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齐国贵族田甲率领家丁冲进王宫,直接围住了齐闵王的寝殿。史书记载得很简单:田甲劫王。但这四个字背后,是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
田甲为什么敢这么干?因为齐闵王的暴政已经让贵族们忍无可忍。
这个田甲,据说和孟尝君田文有关系,事情败露后,齐闵王疑心大起,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孟尝君。
"田文,你想造反吗?"齐闵王的眼中喷火。
孟尝君田文百口莫辩,他确实野心勃勃,但田甲劫王这事,他真没参与。
解释有用吗?没用,齐闵王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功高震主的相国。
田文看出了苗头,连夜逃出齐国,投奔魏国去了。
这一逃,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苏代立刻上位,成为齐闵王的新宠,这个燕国间谍开始发挥作用了。
"大王,宋国已经孤立无援,正是灭国的好时机。"苏代眼神闪烁。
齐闵王哪里知道,苏代的真实身份是燕昭王派来的间谍,每一条建议,都是为了让齐国走向深渊。
公元前286年,齐军大举攻宋,这场战争打得很顺利,宋康王被杀,宋国灭亡。
齐闵王得意洋洋,宋国的财富,全部归了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劝他要仁政爱民,他直接下令:滚出齐国!
权力让人迷失,齐闵王开始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他派兵南下,从楚国手中夺取淮北。又派兵西进,侵犯韩赵魏三国,甚至还想着要灭掉周王室,自立为天子。
这就是赤裸裸的称霸野心。
各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特别是燕昭王,这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直在等待时机。
公元前284年,时机终于到了。
乐毅这个从魏国来的名将,向燕昭王献上了一个完美的计划:联合五国,共同伐齐。
"大王,齐国现在众叛亲离,正是报仇雪恨的时候!"乐毅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燕昭王当即拍板,他派乐毅去联络各国,自己则调动全国兵力,准备这场复仇之战。
赵国怨齐国侵犯河东,魏国怨齐国夺取宋地,韩国怨齐国干涉内政,秦国怨齐国与自己争霸,楚国怨齐国夺取淮北。
所有人都有理由恨齐国。
乐毅不愧是名将,外交手腕也是一流。很快,燕、秦、赵、魏、韩五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齐国。
齐闵王得到消息时,还不以为然。
"区区燕国,也敢与寡人为敌?"
他派大将田触率领齐军主力西进,准备在济水边上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敌人。
结果呢?
济西一战,五国联军势如破竹,齐军连年征战,早就疲惫不堪,士兵们厌战情绪严重,根本没有斗志。
齐闵王为了逼迫士兵拼命,竟然威胁要挖掉逃兵的祖坟,要杀掉他们的家人。
这样的威胁只能适得其反,当联军发起冲锋时,齐军瞬间崩溃。
田触不知所踪,副将田达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临淄。
乐毅太聪明了,他立刻遣散远道而来的秦军和韩军,让魏军去占领宋地,让赵军去夺取河间,自己则率领燕军直扑齐都临淄。
六个月内,齐国七十余城相继沦陷。
齐闵王这才明白,大势已去。
第四章:君王末路与复国奇迹
公元前284年冬,临淄城破。
齐闵王仓皇出逃,一路向东,最终逃到了莒邑,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主,现在成了丧家之犬。
更要命的是,他还要面对一个"救星":楚将淖齿。
楚顷襄王派淖齿来"救援"齐国,实际上是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齐闵王病急乱投医,竟然任命淖齿为相国。
这是最后一根稻草。
淖齿根本没想过要救齐国,他想要的是与燕国平分齐地。一个落魄的齐王,有什么用?
淖齿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他派兵包围了齐闵王的住所,逼迫这个君主签署割地的文书。
"大王,识时务者为俊杰啊。"淖齿的笑容阴森可怖。
齐闵王还有最后一点骨气:"要寡人割地?做梦!"
淖齿恼羞成怒,他开始用各种神异现象来威胁齐闵王。
"千乘地区血雨三天,大王可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
"赢邑大地裂开,涌出泉水,大王可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
"有人在宫门外哭泣,找不到人影,大王可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
齐闵王就是一句话:不知道。
淖齿彻底疯了,他下令将齐闵王吊在屋梁上,活活剥皮抽筋。
一代君主,就这样惨死在莒邑。
齐国完了吗?
不!
公元前283年,莒邑的齐国大臣王孙贾等人终于忍无可忍,他们杀死淖齿,为齐闵王报了仇。
同时,他们找到了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这个太子当时正在莒邑的太史家当园丁,隐姓埋名,险些被人杀死。
太史家的女儿看出了田法章的不凡,暗中保护他,还和他私定终身。
王孙贾等人拥立田法章为王,这就是齐襄王。
齐国还有希望!
在即墨城里,一个叫田单的小官正在创造奇迹,这个管理市场的小吏,在危急时刻被推举为城守。
田单太聪明了,他先是用反间计除掉了乐毅,让燕国换上了骄傲自大的骑劫。
接着,他用各种心理战术折磨燕军。什么神鸟助战,什么神师下凡,把燕军搞得神经兢兢。
最绝的是,他故意让燕军割俘虏的鼻子,挖齐人的祖坟。这些残暴行为激起了齐人同仇敌忾的决心。
公元前279年春夜,田单的杰作上演了。
一千多头牛,角上绑着利刃,尾巴上系着浸油的芦苇,深夜时分,田单下令点燃牛尾。
受惊的牛群冲向燕营,五千齐军紧随其后,城中百姓擂鼓呐喊,声震天地。
燕军以为神兵天降,瞬间崩溃,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燕军夺路而逃。
这就是著名的火牛阵。
田单乘胜追击,所到之处,原本投降燕国的城池纷纷返正,短短数月,齐国七十余城尽数收复。
田单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国复国成功。
田齐还有希望吗?
答案是肯定的,田单的胜利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民心不死,国家就有复兴的可能。
齐闵王的悲剧,在于他忘记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权力让他迷失,野心让他疯狂,最终走向毁灭。
田单的奇迹,则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真正的力量,永远来自人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