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betterme在社交媒体发文:
刚办不久的18个月团课卡,一次课没上呢就通知闭店了,咱就是说你家618活动时如火如荼的,信誓旦旦的说会员特别多,都是老会员,一两年肯定不会有问题,你们就是这么对待会员的么?通知闭店通知发出来后一直让等消息,说总部会有一个处理方案,每次问都是让等,现在方案出来了,就是让转到长白另一个门店,申请退费不给办理,你家是霸王条款吗?姐妹们都避雷吧,钱是自己的,他家所有门店最好都避雷,我刚才一看k11店,三台子万象汇店都闭店了,嘉里城店新开的特意还发了通知,说与其他门店没关系,哈哈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你们可以企查查看看老板是不是一个。唉,早知道办卡之前上小红书查一查好了,看到他家这么多纠纷肯定不会办了。另外万象汇万象集团引入品牌的时候 对这种之前就有很多合同纠纷的商家为什么还要考虑呢?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消费者的信赖。
近些年,健身卡、美容卡、教培机构等跑路的消息层出不穷,此次事件再次为预付费消费模式敲响了警钟。
商家前期以虚假繁荣景象与口头承诺诱导消费,其后却利用信息不对称突然闭店,甚至试图以“转店不退费”的霸王条款金蝉脱壳。当消费者试图维权,又陷入“等通知”的拖延泥潭。
预付费卡表面是便利,背后却潜伏着信任与契约精神的双重危机。当商家信誉在闭店潮中崩塌,消费者唯有以“避雷”自保,市场公平交易的链条便濒临断裂。
此事再次警示:规范预付费消费模式刻不容缓。监管亟需强化对发卡商家的资金监管与风险审查,为消费者筑牢防火墙;大型商场亦须承担起筛选责任,拒绝引入“劣迹斑斑”的经营者。对消费者而言,付款前多查查网络社交平台的评价,或将成为避免踏入陷阱的最后一道微弱防线
——只是,这本不该是消费者必须精通的“生存技能”。
来源:@betterme、话沈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