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升值计」关注我
《水浒传》有两个关羽,一个是假关羽,另一个也是假关羽。
一个是关胜,继承了关羽的地位,五虎将之首,血脉,名义上还是关羽的正派玄孙,武器,使的是青龙偃月刀,另一个就是今天我要讲的朱仝,继承了关羽的绰号,美髯公,还有关羽的相貌,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
关胜是假关羽,因为他几乎就是一个平板的纸片人,你看不到任何性格,朱仝也是假关羽,因为他的性格跟关羽不能说截然相反,也是大相径庭,关羽刚强任性,朱仝虽然也是武夫,但完全是谦厚长者君子的形象,甚至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点窝囊。
为啥一部写反贼的书,要有两个关羽,因为这是《忠义水浒传》,只有证明梁山有关羽,才能证明梁山是忠义的,是替天行道的,是不同于普通所谓的赤眉黄巾之流的。
朱仝和关胜就是这样的两个门面,因为梁山不能都是贼子草寇,必须有一二道德完人,才能当得起忠义二字。
只不过关胜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活脱脱就是一个关公的木偶雕像,是一尊神,不足以引起人的共情,但是朱仝不一样,朱仝虽然是假关羽,但确实是,真朱仝,虽然是假神,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好人。
神走向穷途末路,逼上梁山,不值得人同情,但一个好人,最终走到了梁山,却值得人深思。
朱仝是一个武人,梁山的所有好汉,都是武人,即使是文吏如宋江,学究如吴用,甚至是金大坚之辈,亦会枪棒厮打,也是好习武强身健体的。一个水浒经常用的描述,是,「不近女色,专一好舞枪弄棒,打熬身体」,为啥总是如此呢?
因为习武,虽然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是末业,但是习武这件事,是要打熬身体的,今天有长期健身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旦你开始认真的健身,那么你就会专注自己,专注雕琢你自己的体态,沉浸于你的技艺,你自然不会在被外界的评价迷惑。
不是说,健身这件事有多了不起,而是一旦你开始专注自己,你开始学会爱自己的肉体,自然就会变得自我,独立,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宝贵的副产品——自尊,进而产生一种封建王朝绝对不会允许人拥有的东西——反抗精神,至于不近女色,那只不过是你爱自己。
一个人先有了基本以上的生活,开始有自己的爱好,然后在爱好中滋养自己的精神,才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于是有了自己独特的行事方式,这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主体意识。
这就是梁山好汉之所以为梁山好汉,这也是武人之所以为武人,关羽是这么走过来的,朱仝也是这样的。
只不过,朱仝是在,一个叫「关公」的模板下成长的,这个关公,是历代王朝封赏过的关羽,是神话后的关羽,这个关公,被抽象成了两个字,一个叫忠,一个叫义,这关公的意义,在于给这些武人一个枷锁,告诉这些已经觉醒,这些在打熬身体的过程中,已经觉醒了自我的武人,重新再回到模式之内。
而真实的关羽是一个什么人?
真正的关羽,就是梁山好汉,关羽是河东解人,一个山西人为啥不远千里跑到河北去投奔刘备,原因就是他杀了人,亡命天涯,三国志的说法是,亡命奔涿郡。关羽是一个游侠,他身上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或者说,叫主体意识。
这是一个有着旺盛生命力和蓬勃自我意识的人,所以才有关羽最典型的性格特征,傲上而不欺下,关羽的骨子里,是一个西汉人,这是战国、汉初的游侠才有的风骨,所谓的傲上,就是在权势面前保留独立人格,所谓的不辱下,是以平等态度对待弱势群体,这才是义的全部。
这也是他被魏武帝曹操和汉昭烈帝喜欢的原因,他们在关羽身上看到了他们没有实现的自我,因为无论是曹操和刘备,他们都进化成了一个政治动物,他们必须要学会与士大夫合作,所以他们喜欢关羽能够保持那份保留下的本我。
这才是关羽的全部。
而朱仝和宋江们看到的关羽,已经是面目全非的关羽,这个关羽,已经变成了一个面如重枣,美须髯的高大汉子,这个关羽的精神之野,已经退化或者说进化成了一个忠心拉满的神。
这就是朱仝的前半生困惑之处,朱仝连职业都跟关羽一模一样,关羽是马弓手,朱仝是马兵都头,但是他的行事却是拧巴的。他自己本身是郓城富户,家里不缺的是钱,所以他跟雷横不同,雷横私放晁盖也好,私放宋江也好,都是有目的的,雷横是把他的都头身份当成一个生意来做的人,他的每一分权力都要变成钱。
朱仝不同,朱仝固然有时候也跟雷横一样,收点小贿赂,但是像私纵晁盖、私放宋江、尤其是私放雷横,雷横已经到了人生谷底,未来有没有活路都难说,根本不能指望后来有什么报答,即使有什么报答,以朱仝的家庭清白出身,又正好当一个肥差,正常的想法,也是生怕惹上什么干系,但是朱仝还是义释雷横。
朱仝跟宋江也不同,宋江虽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但是宋江其实除了杀阎婆惜这件事是冲动杀人,其他的行为,都是天衣无缝的,完全是一个不粘锅,宋江给晁盖报信,让手下稳住何观察,自己跑去通风报信,整个过程天衣无缝,即使追责也到不了宋江头上,宋江从来不会在自己指责范围给自己惹麻烦,否则他也不能在郓城做这么多年押司。
雷横是啥钱都敢收,黑白通吃,只要给他钱,他真敢给你办事。朱仝既不好钱,也不好名,为人处事,又谦和低调,谦虚谨慎,一个本该谨小慎微的人,却屡屡做出私纵晁盖、私放宋江、私放雷横这样的事,那么只有一种解释,这个人,在谦和的外表下,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他的为人标准就是「义」。
朱仝就是义的代表,他是懂得大义的,他知道,晁盖劫生辰纲,是劫不义之财,所以他不能抓,宋江杀阎婆惜,既是保护朱仝雷横的兄弟之义,也是宋江落难江湖,也是人生低谷,他不能落井下石,这还是义,也不能抓,雷横虽然贪财好色,但是枷打白秀英,是事母至孝,他也不能抓。
这就是朱仝的动机,他不是像很多读者解读的黑白通吃的大佬,而是不能仗势欺人,这是他的道德标准不允许的。
但是,朱仝与关羽不同,朱仝做不到傲上,不仅做不到傲上,他还有点迂腐,在私放雷横之后,还是回去复命,为什么?因为他要「忠」。这就是关公的崇拜到了大宋朝,对武人的约束,这个忠的概念的植入,就让朱仝这样的武人,行为处处被掣肘。
他劝宋江远避他乡,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不像是一个武夫,反而像是一个老道的老吏,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因此小弟赚他在庄前,一径自来和兄长说话。
最后又给宋江想办法,那请兄长今晚就走,切莫延误。
说话办事精细到这种地步,而且雷厉风行,就这么一个人,却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节级。
所以,在没有上梁山之前的朱仝,处处拧巴,处处不协调,本事高强却屈居下位,武艺不凡却为人温厚,身为官差却(无目的)结交江湖人士,怜悯弱势却并不傲上,甚至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朱仝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但是恰恰这种完美是不协调的,因为一个人但凡不辱下,几乎一定会傲上,因为一个人对弱势群体足够同情,那么他自然就会思考这些弱势群体痛苦的根源,那么自然就会抗上,并自然而然生出骄傲任性之心,这就是关羽性格中刚而自矜的来源。
同样是扶危济困,同样是扶助弱势群体,鲁智深来做,固然我们能看到他的侠义心肠,但是同时也能看到,这个人的刚强自傲,朱仝却没有刚强,只有一味的柔。
这种矛盾,这种拧巴,就是忠和义的矛盾,这就是全篇水浒的拧巴之处,宋江提出的替天行道路线和整个水浒梁山好汉的拧巴矛盾,在朱仝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宋江倡导忠义,却从来没有想过,忠和义,是有矛盾的,你不可能想想一个赳赳武夫,同时是讨好型人格,但是这两种人格奇怪地在朱仝身上融合。
这种矛盾和拧巴,到了朱仝发配沧州,拧巴到了极致,别的好汉发配,要打二百杀威棒,要么拿钱来赎,要么有贵人书信,要么如同武松一身本事,被施恩看重赏识另有用处,但是朱仝却因为一部美髯,得到了沧州知府小衙内的赏识,但这种赏识,不是欣赏他的威风,欣赏他的武艺,而是要他看孩子。
美髯是什么?美髯是关公的象征,一个武艺绝伦的武士,不是作为将军,而是作为保姆受赏识,你该说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沧州的知府,确实给了朱仝一个现实安稳,但是相比起梁中书对杨志的提拔,恐怕并不能让朱仝觉得感恩。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朱仝或许也会变成梁中书府上,奶公老都管一类的人物。
这就是朱仝想要的吗?
所以当梁山邀请朱仝上山的时候,朱仝其实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梁山,做一回自我,另一个选择,是做一个抱孩子的保姆。《水浒传》里,是朱仝拒绝了吴用的邀请,李逵杀死了小衙内,朱仝与李逵不罢休,一直打到柴进庄上,才决定上了梁山,朱仝也深恨李逵,直到晁盖宋江替李逵陪话,朱仝才消了一口气。
但是,以朱仝的心机,难道看不出来,这是宋江吴用的计策?
或者说,到底是谁杀了小衙内?李逵还是朱仝,这都不重要,我们只知道的是,朱仝走出了他的穷途末路,这不止是人生的穷途,也是他道德的困境,自小衙内死掉的那一刻起,他回归了本真的关羽,而不再是那个忠义来回撕裂的朱仝。
朱仝曾经想让很多人满意,于是也背负了最多的枷锁,他一定想让父母满意,他一定想让郓城县令,他想让晁盖满意,他还想让雷横满意,他还可以让宋江满意,直到到了沧州,他还想让知府满意,让小衙内满意,他对父母孝,对上司忠,对同僚友,对江湖朋友义,甚至对一县百姓仁,对知府恭,对小衙内慈,他试图讨好所有人,但最终把自己的路走绝了。
最终他打掉了所有的枷锁,让自己满意一回,到底是谁杀死了小衙内?我想,应该是关羽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