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说全国商品房的库存周期就剩10个月啦,还说繁荣期在12个月以下。要是真按这么说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下半年房价得大幅反弹啊?咱是不是连政策都不用制定了,会都不用开了,市场就已经够健康的啦?大家来想想,这里面有啥问题呢?
咱先得知道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存量商品房的统计范围,这里面都包含啥呢?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口径来看,大家可得看仔细了,别被忽悠了。商品房待售面积指的是报告期末那些已经竣工的,能用来销售或者出租,但还没卖出去或者租出去的商品房,这部分才算是存量商品房统计面积。
也就是说,是那些已经竣工但没卖掉的房子,才叫存量商品房。要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存量商品房,那感觉这个结论好像还挺对,好像真就只有4个月的周期了。
根据中植源发布的数据,全国商品房上半年销售数据是4.591亿平米,平均到每个月大概就是7650万平米。到6月份的时候,全国商品房的代售面积还有7.71亿平米,用7.71亿除以每个月销售的7650万平米,算下来确实就只有10个月。这里面有啥问题呢?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用广义商品房的销售速度去平均存量商品房的销售速度,这分子和分母都不对啊,这两个市场的销售速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你要是不信,咱就看看每个月存量商品房的变化速度。
就拿5、6月份来说,5月份存量商品房是7.78亿平米,6月份就变成7.71亿平米了,7.78减7.71是多少?700万平米啊。再看看全国商品房1到6月份平均的销售量是7650万平米,这里面存量商品房销售面积才700万平米。
这就说明,整个市场里90%卖的都不是存量商品房。你现在拿整个市场的平均数据来说存量商品房只有10个月的时间了,除非现在市场上的期房都不卖了。
但实际上,现在市场上90%以上卖的都是期房。所以反过来,用5、6月份的数据,从狭义的角度看这7.7亿平米的存量商品房,得卖110个月呢。当然啦,这只是举个例子,数据是狭义的,这样问题不就体现出来了嘛?
那第二个问题是啥呢?就是存量商品房的数据运用不完整。咱现在市场上的存量可远远不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那些。还有啥没统计进去呢?已经取得验收证但没卖完的这部分就没统计进去,而且这在市场上占绝大部分呢。
还有,今年已经拍了地,但还没动工,还没推向市场的那些体量也没统计进去。再有就是协议拿地的这些土地和建设体量也没统计进去。咱现在能看到的就是通过拍卖土地来的,协议土地咱是看不到的,可这体量绝对不小。
把这几部分加起来,才算是整个新房市场比较完整的存量,或者说接近完整的存量。所以这存量肯定得是在7.7亿以上,得乘以个好几倍吧?大家觉得得乘以多少倍呢?
除此之外,现在新房市场还在不断供应土地呢。就说今年1到7月,北京拍卖了23宗土地,可供建设面积是238万平米。上海拍卖了32宗土地,可供建设面积是174万平米。成都拍卖了59宗土地,可供建设面积是412万平米。
就这三个城市的数据加起来都快1000万平米了,而且土地还在陆续供应呢。虽然今年全国很多城市都把土地供应规模减少了,像成都就从去年的8000多亩调低到今年的5000多亩,但这体量还是不小啊。从现在整个市场的消化速度和销售周期来看,这体量真的不小了。
而且我还没算整个二手市场的存量情况。要是二手市场存量再上升,二手市场价格肯定得跌。二手市场价格跌了,会不会对新房市场形成分流啊?那是不是意味着新房市场占比还得进一步减少?
前两天成都取消限售政策之后,大家可以去看看整个二手市场的挂牌竞争量情况。咱们得知道啊,现在整个市场新房和二手市场的占比早就低于50%了。就说成都吧,现在每卖10套房子,可能就有6到7套是二手房。
所以大家觉得现在市场的存量到底有多大?真的只有10个月的存量消化周期吗?要是觉得是,那你就继续拿着房子或者赶紧买房。咱们看数据分析的时候,可得看看基本逻辑。你们说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