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新闻工作者胡伟,在潍坊市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里,成功从预赛突围,跻身潍坊市决赛。以下内容便是他在初赛时的演讲原稿。
原标题 《从鄌郚琴弦到非洲大棚: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连接世界”手记》
山东商报潍坊记者站 胡伟
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在采访中遇见的“连接”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空坐标里,却都以潍坊为原点,勾勒出一幅关于文化交融、和平守望与发展奋进的立体画卷。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这些瞬间,也在这些故事里看见了一个更生动的中国,一个更开放的潍坊。
![]()
左媒体人胡伟 右格莱美主席尼尔
第一次见到格莱美前主席尼尔先生,是在他所下榻的酒店。这位曾执掌格莱美的音乐界泰斗,一见面就用标准的美式英语夸赞了潍坊美食。作为一个对音乐略有研究的媒体人,我对尼尔先生与鄌郚吉他是如何发生交集的产生了好奇。“我认识很多中国音乐人,昌乐鄌郚吉他,我早有耳闻。”尼尔先生的话让我想起那些在鄌郚吉他产业园里见过的场景——工人们专注地打磨琴颈,数控机床上跳动的木屑,还有展厅里摆放的电吉他。
“中国音乐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凝聚,”尼尔的语气很郑重,“就像鄌郚的吉他,它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的声音。”尼尔通过乐器又谈到了中国作曲家谭盾,“谭盾先生把将中国音乐融入到一部世界知名的电影配乐中,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听到中国音乐,就像中国的乐器也在影响着世界乐坛。”
通过这次采访,山东商报推出了《格莱美前主席尼尔专访》系列报道,同时我深切的感受到音乐真的没有国界,当鄌郚的吉他弦与世界乐坛相连,当中国音乐家与格莱美的舞台相遇,奏响的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强音。
![]()
如果说尼尔的采访是一场有准备的相遇,那么对德国画家克拉迪娅的采访则充满了戏剧性。那是在潍坊举办的中德画展交流活动上,我和摄影师到达现场后,因为找不到集中采访点,赶到采访房间时采访环节已经结束。我心里一急,准备好的采访提纲还没用上呢!
打扰一下,能给我几分钟吗?我看到了德国艺术家克拉迪娅,用生涩的德语交流。克拉迪娅愣住了,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Sie sprechen Deutsch?”(你会说德语?)“Ja,Aber ein winig!”就这样,一场用蹩脚德语进行的采访就开始了。
当标准采访流程遇到一点小意外时,语言能力就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我们在后续制作的新闻视频中,特意保留了这段跨语言交流的真实片段。克拉迪娅回国后,她主动向我分享了对潍坊的印象,这次中国之旅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活动举办得很成功。当然,潍坊浓厚的艺术氛围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不忘称赞我一把:“你的采访很棒!制作的视频也非常专业。非常感谢你,胡伟,希望在德国能遇见你。”
这段因语言结缘的采访,我们推出了新闻作品《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因这次采访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微小注脚,不同文化的碰撞总能催生新的火花,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正是用真诚的沟通让这些火花被看见。
![]()
2024年9月,潍坊以“国际和平城市”的身份承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时,我站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前,心情格外沉重。70多年前,这里关押着2000多名欧美侨民,如今,这座旧址成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共同反抗法西斯的历史见证。
这次活动,我采访了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他的话令人记忆深刻:“哥伦比亚的武装冲突持续了50多年,要知道实现和平是不容易的。”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告诉我们,和平需要合作,现在各国更需要团结。”桑佩尔说道。
是的,潍坊把这所旧址作为和平教育基地,就是要让我们铭记历史,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战争的苦难不再重演,让“和平需要全人类共同守护”的信念深入人心。这次活动,我们推出了《国际和平日·话和平》系列报道。
如果说前面的故事关乎文化与和平,那么寿光的大棚专家王守波的故事则充满了潍坊农业是如何走向海外的励志力量。在我们的爱潍有为新农人系列专题采访中,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刚从非洲考察回来,他向我分享了他如何将寿光大棚开拓到非洲市场的经历。“尼日利亚旱雨两季分明,建大棚在当地是先例,难以获取一手资料。”王守波拿出手机,用拇指蹭着手机里的非洲基地照片,“我们天天蹲在地里记温度、湿度、测天气,根据这些调试大棚。”经过反复调试,专为非洲土地定制的大棚终于建成。首批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旺盛,“王守波的大棚能种出好蔬菜”的名声也在非洲传开,打响了口碑。
![]()
如今,他的公司在全球22个国家建了217个园区,沿着“一带一路”,从俄罗斯到迪拜,都有他的“寿光大棚”的身影。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全球温室定制”的开拓者,王守波的故事让我看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打开门分享经验。当寿光的蔬菜大棚在非洲土地上结出果实,那不仅是农业技术的输出,更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承诺。
![]()
各位同仁,当我回顾这些采访经历时,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连接:从乐道院的历史遗存到国际和平日的现代论坛,从鄌郚吉他的生产线到中外画展的画布,从寿光的大棚到“一带一路”的远方。这些连接背后,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个体与时代的共鸣。
![]()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的镜头和笔就是连接世界的“风筝线”——一头系着潍坊的故事,一头连着世界的目光。
谢谢大家!
胡伟简介
![]()
媒体人 胡伟
胡伟,山东商报潍坊记者站新媒体中心总监,一位激情满怀的优秀媒体人。他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为人正直,执着追求新闻的真、善、美,讲好更好潍坊故事。他扎实践行“四力”,用脚力探寻真相,用眼力捕捉细节,用脑力深度剖析,用笔力书写精彩。他投身精品视频采编工作,执导、编写脚本与文案,精心拍摄和剪辑。为“大潍坊一体化”宣传贡献力量,奉献出一批传播力强的优秀作品,并多次获得新闻大奖。他以实际行动展现媒体人担当,是讲好潍坊故事的杰出代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