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字安卿,号抱真,笔名罗亭、华生、山谷。他一生历经了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变革,和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筚路蓝缕的探索联系在一起。从银幕流淌的民谣旋律,到革命烽火中的抗战歌声,再到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他以笔为弦,以心为炬,既谱写时代,也培育未来。让我们循着那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回望贺老曲折而恢宏的一生,缅怀这位用一生守望民族声音的中国音乐巨人。
![]()
![]()
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普通农家,他最初的音乐熏陶来自乡间的山歌和送葬时哀哭的挽歌。1923年春天,贺绿汀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开始系统地学习作曲理论、钢琴、小提琴以及绘画。1926年,他回到邵阳,在县立中学及县立师范任教。那时正值国内革命热潮,国共联合打倒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贺绿汀在三哥贺果的带领下,加入到革命队伍当中。1927年,他创作了第一首革命歌曲《暴动歌》。1928年,贺绿汀被反动派逮捕,在狱中被关押将近两年。
几经动荡,他从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转身,重新走向音乐。1931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自名“绿汀”,师从黄自及阿克萨科夫教授。黄自是最早将西方音乐体系引入中国的学者,一生致力于振兴民族音乐。他启发贺绿汀:
“中国的新音乐不能照搬西方,而应以中华古老的音乐传统为灵魂,借助西方的技法整理民谣旧曲,开创属于自己的声音。”
这种深具民族意识的音乐理念与教育思想,为贺绿汀的一生指明了方向。
![]()
1931年秋,辣斐德路1325号(今复兴中路),国立音专师生合影。中排右五为贺绿汀。
这一时期,贺绿汀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创作高峰。1934年,美籍俄裔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发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贺绿汀投稿三首,其中《牧童短笛》荣获唯一一等奖,《摇篮曲》获名誉二等奖。
![]()
1934年11月齐尔品(中)及其夫人(左三)、征曲审查委员查哈罗夫(左二)、阿克萨科夫(右二)、黄自(左一)、萧友梅(右三)与一等奖获得者贺绿汀(右一)在国立音专校园合影。
同年冬,经聂耳的介绍,贺绿汀开始从事电影配乐工作。他是最早探索电影音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之一,曾为《风云儿女》《都市风光》《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十七部电影作了配乐,其中《天涯歌女》《四季歌》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市声记忆:曲调源自民间,词意关照底层,钢琴伴奏简约而富于诗意。这些作品影响深远,也确立了中国早期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
![]()
![]()
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贺绿汀随“上海文艺界抗日演剧队”奔赴前线,以音乐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11月,在山西临汾,贺绿汀见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抗日名将彭雪枫,聆听他们介绍游击战术——高山密林中,战士们神出鬼没,与敌周旋。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在防空洞中一气呵成,写下《游击队歌》。
![]()
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40年代初,国立音专迁至重庆,贺绿汀随校辗转南迁、继续任教。战火中的人情冷暖,常触动他心弦。作家端木蕻良沿嘉陵江漫步,写下散文诗《嘉陵江上》,抒发对沦陷故土的深情。贺绿汀为其谱曲,融合西方歌剧的咏叹调风格,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
这一时期,他还陆续写下了《保家乡》《中华儿女》《空军进行曲》等作品,把满腔热血和昂扬的斗志都化为了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 。
1943年7月,他由华东根据地辗转皖、苏、冀、晋、陕五省,才到达延安。他深入边区群众生活,他创作了不少小型歌舞剧、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包括合唱曲《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又名《新世纪的前奏》)、歌舞剧《徐海水除奸》、大型合唱改编曲《东方红》、管弦乐《森吉德玛》《胜利进行曲》、交响小品《晚会》等。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和声学初步》,这是当时抗日根据地第一部专业的、系统的初级和声教材。
![]()
1943年,贺绿汀从苏北新四军军部赴延安。他特意留起八字胡,以便在途中乔扮良民百姓,尽可能顺利地经过敌占区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积极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建设。他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亲自授课,组织采风,推动设立民族音乐系、创办附中附小,奠定了新中国“音乐教育一条龙”的制度雏形。在繁重的行政与教育工作之外,贺绿汀仍坚持创作。1959年他创作了大型合唱套曲《十三陵水库大合唱》,1978年创作了《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周总理》等。
![]()
贺绿汀的前半生,遵从恩师教诲,以音乐为武器,投身于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后半生背负起上海音乐学院,背负起几代音乐人的理想,躬身前行。或许可以说,他让渡了一部分宝贵的个人创作空间,献给了更广阔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始终是: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方面,我顶多不过是一块铺路的小石头。”
![]()
![]()
1977年贺绿汀与他的三角钢琴
“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这是贺绿汀一生信奉的艺术理念。他将“抱真”作为少年之名,也将一生献给真诚的人民艺术。他用旋律记录时代,用教育培育未来,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真正的奠基者;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新中国音乐事业从无到有、从破旧立新到走向世界的缩影。
1999年4月27日,贺绿汀在上海逝世,终年96岁。临终前,他低语:“我好像听见有人在唱《天涯歌女》。”
▻▻▻
参考资料
①汪毓和.无私无畏 忠贞不渝──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1995。
②任思蕴.贺绿汀:不断从民族音乐汲取养分的人民音乐家[N].文汇报,2021年7月15日。
③卡咪娜,吕月华.百年巨匠|贺绿汀:忠于真理 忠于艺术[N].中华英才,2023年6月15日。
![]()
制作:周芳冰(实习)
初审:李木子 凌小凡
复审:竹岗 郭伟
终审:李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