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被如何铭记;遗体捐献者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夏日的阳光洒满苏州城。五名苏大学生怀揣着敬意与热忱,志愿者的名义踏入了姑苏区三元四村,开启了暑假第三次社会实践活动。此行,他们再次拜访了姑苏区捐遗委员会成员李震芳奶奶,在先前聆听过这位投身公益事业十余年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生命、奉献与大爱的故事后,志愿者同学们在李奶奶的带领下了解了志愿者工作人员在平常工作时需要接触到的工作业务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志愿者同学们都认真倾听,详细的记录。在李奶奶的带领下印刷了苏州文创产品,志愿者们团结合作,认真仔细。共同和李奶奶完成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图为李震芳老师与志愿者工作 摄影 吴与同
作为从苏州红十字会到姑苏区捐遗委员会的资深工作者,李震芳奶奶的每一句话都透着质朴与力量。她坦言,这些年来见证了太多感人至深的瞬间:“桩桩件件,都是平凡人写就的不平凡篇章。”尽管无法一一细数,但她始终铭记——奉献于医学教育事业是无上的光荣,而每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生命,虽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却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化作璀璨星辰。
志愿者们凝神倾听,时而记录,时而沉思。谢鹏鹏同学问道:“奶奶,在您的工作中,最触动您的故事是什么?”李震芳奶奶的目光温柔而深远:“那些自愿签署捐遗协议的老人,那些为医学进步默默付出的家庭……他们的选择让我更懂得生命的重量。”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以各自的方式投入这场特殊的“课堂”:吴与同和王可心同学细致地整理着笔记,生怕遗漏任何细节;张鸿宇同学一边聆听,一边查阅各地捐遗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将感动转化为文字;最后,白才仁措同学动情地总结道:“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奉献,更是一种超越生命的延续。”
李震芳老师与志愿者们的合照 摄影 谢鹏鹏
临别时,夕阳为三元四村的老墙镀上一层金晖。五位志愿者深深鞠躬,向李震芳奶奶和所有捐遗工作者致敬——正是这些朴实而坚韧的人,用敬业与敬畏之心守护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归途中,年轻的志愿者们沉默良久,但心底的火焰已被点燃:愿以今日之感悟,践行未来之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