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胡润研究院《中国高净值人群报告》的发布,揭开了中国财富市场的深层变革。
数据显示,中国富裕家庭数量已连续两年下滑,且财富等级越高,家庭数量减少幅度越大。
600万以上净资产富裕家庭数量减少0.3%,
而3000万美元以上国际超高净值家庭骤减2.3%,相当于整整2000个海外豪宅拥有者从榜单消失。
![]()
即便是金字塔尖的超级富豪也难以幸免:十亿美金企业家数量暴跌16%,总财富缩水15%。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富人群体在经济转型阵痛中的集体焦虑。
![]()
财富管理的逻辑已从"追求增长"转向"守住根基",而全球资产配置成为这场保卫战的核心策略。
财富缩水,金字塔尖的焦虑
不动产依赖的脆弱性
胡润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高净值家庭已经历两次显著下滑,整体财富缩水3.6%。
这主要是受到了房地产与股市的双重打击:房价下跌直接侵蚀了以房产为主要资产构成的富裕家庭净资产。
拥有千万资产的家庭中,不动产投资者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反映出楼市投资吸引力减弱。
资本流动的新趋势
2024年中国约1.52万名高净值人士移民,成为全球百万富翁流失最多的国家。
![]()
这并非简单的"财富外流",而是富裕阶层对"资产安全"的主动布局。
当单一市场波动加剧,分散风险成为本能,全球配置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理性选择。
富人的生存法则转变
疫情后,富裕阶层的生活态度从“随性潇洒”转向“理性稳健”,社交方式从“扩展人脉”转向“重家庭、重自我”,消费心态则从“炫耀性”转向“实用性”。
健康超越金钱成为他们最重视的事物,重视度四年增长近10%;而金钱重要性上升15%,更多是出于现金流安全的理性考量。
![]()
这种转变的核心,是对"抗脆弱性"的追求。通过身份、资产、教育的全球化,构建抗脆弱性更强的财富体系。
![]()
香港储蓄分红险:全球配置的“优选解!”
在全球配置的浪潮中,香港储蓄分红险凭借独特优势,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新宠"。结合胡润报告揭示的需求痛点,其价值可从五大维度展开:
![]()
多元资产对冲单一市场风险,匹配"抗跌需求"
胡润报告指出,中国财富结构失衡严重(0.33%的人群持有67.44%的私人资产),这种集中化导致风险承受能力脆弱。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其全球多元资产投资能力,这种分散性恰好对冲了单一市场(如A股、内地楼市)的波动风险,通过保单的分红机制实现财富的"削峰填谷"。
美元保单:应对汇率波动的"稳定器"
高净值人群的焦虑中,"汇率风险"是绕不开的话题。香港储蓄分红险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部分产品支持英镑、欧元等),提供了三大价值:币种分散和跨境支付便利以及长期购买力锁定。
离岸属性:资产独立性的"防火墙"
报告中"1.52万高净值人士移民"的背后,是对"资产独立性"的追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保险产品的离岸属性具有独特优势:法律体系保障以及对信息保密性。
灵活提取+长期收益:平衡"流动性与增值性"
胡润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的证券账户资金净转入增长30%,但股票配置占比从78.5%降至74%,反映出对"风险可控+灵活变现"的需求。香港储蓄分红险恰好匹配这一诉求:长期收益稳健和灵活提取机制。
传承功能:解决"财富跨代传递"的痛点
报告显示,0.33%的富裕阶层持有290万亿财富,"如何把财富平稳传给下一代"成为核心焦虑。香港储蓄分红险的"小信托"与"保单拆分"功能,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承方案。
资金配置转向,财富新贵有了新的风口
胡润报告明确指出,"境外投资结构生变,作为风险分散工具的境外保险需求上升"。
这一趋势是高净值人群经过"风险教育"后的理性选择:
相比境外房产(流动性差),保险是"轻资产"配置;
相比境外股票(波动大),海外保险的"保证收益+分红"模式更稳健。
而香港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语言相通、法律成熟,成为境外配置的"最优跳板"。
![]()
2025年胡润报告的所有数据,最终指向一个结论:
财富管理的核心已从"追求多少增长"变为"如何穿越周期"。
从野蛮生长到理性沉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从单一本土到全球配置。
未来的财富竞赛,或许不再是一场关于“谁跑得更快”的较量,而是“谁看得更远、站得更稳”的耐力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