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是2025年7月23日,大暑后的第一天,也是三伏天里的第三天——头伏未央,热势正盛,老天爷像是捧了一只大火炉,把炽热一寸一寸渗进我们的生活。
![]()
说起大暑,古人有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纵观二十四节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段落。俗谚道,“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俏皮一语,把盛夏写活了。古时候没有电风扇、空调可用,生活智慧都体现在衣食住行里。
史书上记载,早在东汉时,就有“伏日食冷淘”——即吃冷面避暑的习俗,而且流传极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热极宜寒食,寒极宜热物。”顺应天时,适当调整饮食,是老百姓护身的法宝。江南水乡流传着“六月六,人晒衣,七月七,牛晒皮,八月八,晒麻花”,从衣食住行的细节里,能感受到夏天的逻辑:一切以避暑、解燥为先。
有趣的是,宋人对大暑描述得最为生动。陆游有诗云:“大暑过后骄阳紧,蝉声阵阵林满园。”更有些地方讲究“伏羊节”,说是吃羊肉补一补,也有用瓜、豆等物降一降。这种一补一降的平衡观念,正是中国几千年养生哲学的缩影。
![]()
时令食物盘点:五样法宝,饮食里的小清凉
说到大暑后的饮食,总离不开几样“消暑老朋友”。这些食物不仅解渴,还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团圆、平安的美好祝愿。家人围坐一桌,慢慢尝,吃的不是菜,是浓浓夏意与守望安稳的心。
第一道:绿豆——清凉守护神
民间自古便有“绿豆汤消暑气,清风自来心头安”的说法。绿豆四季都有,但到了伏天,几乎家家都会熬上一锅绿豆汤——清爽解暑,既能解馋又给人一份心安。唐代欧阳修在《夏日》中写“绿豆粥熟香浮碗,清凉一夜入梦来”,惬意不过如此。
家常做法:取绿豆150克,淘洗干净,加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煮到豆粒裂口、汤色翠绿时即可。可以根据口味加点冰糖,也可单喝汤、或和糯米同熬成绿豆粥。
![]()
第二道:苦瓜——盛夏的“清醒剂”
苦瓜有着夏日里的独特爽脆。别看它名字带个“苦”,在百姓心里,却是清热解腻的一把好手。俗话云,“苦过夏天,福气自然到”,寓意着吃点苦头,来年顺畅如意。李白《大暑》诗中亦有提及:“苦瓜生夏月,清心正自宜。”
家常做法:苦瓜洗净切片,焯水去涩,加盐腌三分钟稍挤去水。热锅入油,快炒苦瓜片,临出锅撒少许蒜末,加一点点白醋提味。也可以做成苦瓜拌豆腐,清新爽口。
![]()
第三道:西瓜——盛夏明星,消夏吉物
“盛夏食瓜,吉星高照。”从北到南,大暑西瓜都是餐桌上的“C位”。家里大人总提醒,“切瓜一定要横着切,福气不流失”;吃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剥皮切块,满屋都是甜香和笑声。
家常吃法:挑一颗皮纹青白分明、敲起来嗡嗡响的沙瓤西瓜,放入冰箱镇一小会儿,切成月牙形,直接食用。若嫌口渴,可以榨成汁,加几粒薄荷叶,一杯下肚满身凉意。
![]()
第四道:扁豆——家常锅里的安心丸
暑天里许多地方有吃扁豆的习惯。老一辈人讲究吃“应季豆”,说扁豆皮薄肉厚,能守“安稳”。用来和新鲜大米一同煮饭,被称作“六月饭”。有诗句云:“豆香盈碗勤持勺,暑气自消故人笑。”
家常做法:扁豆掐去两头,剥去老筋,洗净后掰成段。热锅加油,蒜末炝锅,下扁豆快炒,加点盐提鲜,焖至断生即可。还可搭配粉条、茄子一同炖菜,家常味十足。
![]()
第五道:糯米藕——团圆平安的老味道
江南一带,入伏后常做糯米藕,寓意“藕断丝连,人间团聚不离散”。圆圆的莲藕,灌入糯米,蒸软后甜美糯香。一口咬下,藕断丝不断,如同思念与牵挂,舌尖间全是夏日温情。
家常做法:选嫩藕,切掉一头,将糯米洗净塞入藕孔,盖好切口后用牙签封住,把整根藕放入锅中,加清水、红枣、冰糖。大火煮沸转小火,炖至藕酥糯、米熟透。冷藏片刻,切片食用,甜软清香。
![]()
民俗宜忌:三吃二不做,夏日的日常守护
3样“宜多吃”,锁住安稳与守护
- 吃应时豆:像扁豆、四季豆,新鲜豆类能让人过伏天有力量。古人认为,豆既补气又有实在的田园气息,寓意脚踏实地。
- 吃现做粥:无论绿豆粥、百合粥还是小米粥,烹一碗当下热乎的粥,既能消暑又暖心,不存剩饭剩菜,也让家人健康又踏实。
- 吃瓜类当令蔬菜:不局限于西瓜、甜瓜,南瓜、丝瓜等也是好选择。瓜皮厚实,内里甘甜,象征着包容、润泽、家运兴旺。
2样“不宜做”,防暑保安稳
- 不宜暴饮冷饮:看似解渴,实际上“激冷”反容易伤身。古人有训,“伏天饮食勿贪寒”,说的是少贪一时凉,顺应体感尤为重要。老辈人喜欢温热汤水、小口慢饮,正是这点生活智慧。
- 不宜夜卧贪凉:伏天虽热,夜气湿重。民间讲“夜卧贪凉多烦恼”,别图一时快感,莫要吹空调睡到天亮,关好窗、盖薄毯,守住清爽也守住安稳。村里张婶年轻时爱露宿纳凉,后来总觉关节不适,自己也忏悔不已。用点心,哪怕再闷,也别“图一时清凉,伤了一夏身子”!
古人的这些讲究,不光是经验之谈,更是顺天时养人心。至今,每每守着这些小习惯,温暖如故。
![]()
流火七月,盘中清凉。数千年来,炎炎夏日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肯守时令、惜日常,日子就像这锅绿豆汤——拌着热气蒸腾,入口却满是清甜。大暑过后,世道再忙、天气再燥,莫忘餐桌上的应季美味和一点点仪式感,让家人围坐一桌,唠唠嗑,缓缓心。
这些习俗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柔与坚韧。转念一想,凡人一生,不过如此。避暑避的其实是浮躁与焦虑,守时守住的却是内心的安然自若。就像老话说的:“顺应天时者安,随遇而安者乐。”你看,生活虽烈,留一份从容,就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夏天才刚刚开始,“守一段清凉,饮一盏淡雅”,日子便自有滋味。愿你在大暑后的日子里,吃点应季的饭、做些有温度的事,也把心头暑气一并化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