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崛起、科技赋能与产业变革
《中国化妆品》杂志 | 何欣洋
在法规政策持续完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的大背景下,化妆品新原料的研发与备案已然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据本刊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官网共计80起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77.8%,创下历史新高。《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我国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和备案总数已达272个,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有力推动下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是企业研发实力的集中释放,更折射出行业从“成分内卷”向“精准创新”的战略转型。本文将结合备案数据与产业动态,深度解析上半年新原料备案的核心特征与未来趋势。
![]()
备案量同比激增:
生物技术主导,路径分化显著
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量达80个(数据截至6月30日),较2024年同期的45个大幅增长77.8%,并有2款新原料已进入安全监测期。这一增长与国家药监局2月发布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直接相关,新规通过优化分类技术要求、推进新原料与关联产品同步申报等举措,显著缩短了创新原料的上市周期。例如,对已有安全使用历史的原料简化安全性评价流程,对拟率先上市的创新原料设置优先审评通道,直接刺激了企业的研发投入。
上半年备案的80个新原料依属性来看,生物技术原料为30款,植物原料有27款,化学原料21款,动物原料2款。植物类原料占比33.3%,延续了2024年植物原料超过化学原料的发展态势。云南、长白山等核心产区贡献了超80%的特色植物原料,如贝泰妮备案的滇牡丹籽油、马兰提取物,以及谷雨备案的雪莲花愈伤组织粉,均依托本土植物资源实现功效突破。国内企业在植物原料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加码,成为推动植物原料备案数量攀升的核心力量。
化学原料虽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增速相对放缓。化学原料因结构式明确、研究成熟、合规路径清晰等特点,曾长期主导新原料备案版图。2025年上半年,化学原料备案数量在总备案数中的占比被植物原料拉开差距,更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具差异化和市场吸引力的植物原料与生物原料。
生物技术原料备案数量同比增幅显著,成为新的增长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化妆品原料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备案数量从2024年上半年的9款实现了大幅跃升。生物原料凭借其独特的功效机理和较高的技术壁垒,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高度增长态势。
![]()
“马太效应”突显:
头部企业集中提升、引领创新
从备案主体的国别分布来看,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中本土企业备案新原料达70款,以87.5%的占比形成压倒性优势;外资企业备案10款,占比12.5%,这种差距进一步印证了本土企业在新原料创新赛道上的强势崛起。
同时,备案企业也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发展趋势。
维琪科技,即包括维琪医药研发(广东横琴)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于2025年上半年备案6款新原料(详情如下图)。自2021年以来,维琪科技共计备案18款化妆品新原料,其中10款已进入监测期,是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最多的企业。
![]()
![]()
作为意大利美妆代工巨头,莹特丽于2025年上半年备案5款新原料,分别是聚氨酯-42、聚氨酯-102、聚酯-43、IPDI/二 C12-13 醇酒石酸酯/双-羟乙氧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HDI/二 C12-14 醇酒石酸酯/氢化二聚亚油醇共聚物,均为化学原料。
而作为本土美妆龙头之一,贝泰妮上半年备案4款新原料,累计备案量达16个,稳居行业备案总量第二位置。贝泰妮于2025年上半年备案的白刺花籽提取物、滇牡丹籽油、马兰提取物和长梗冬青苷均为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展现出其在云南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
![]()
功效与天然并行,创新方向明晰
2025年上半年,新原料备案的“扎堆”现象进一步减少,企业更注重差异化布局,但仍有几款原料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热门。
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提取物备案3次,位居TOP1,成为新晋 “网红”,其功效与补骨脂酚类似,但在温和性和稳定性上更具优势,该成分具有调节基因表达、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功效,且来源于天然植物,契合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偏好,多家企业对其进行备案布局。
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PQQ)、岩藻糖基乳糖、二羟基苯乙醇、红景天苷4款原料均被备案2次。PQQ作为第三类辅酶,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清除自由基实现抗衰;岩藻糖基乳糖则是母乳低聚糖(HMO)的重要成分,具有保湿、抗炎、修复屏障三重功效;二羟基苯乙醇是一种天然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备显著的抗氧化性能;而红景天苷则具有抗氧化应激、 抑制细胞凋亡、 减少炎症反应等作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化妆品新原料正朝着功效性与天然性兼具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企业研发更具针对性的功效原料;另一方面,对天然、安全成分的偏好促使企业在植物原料和生物原料领域加大投入。
同时,原料的创新更注重技术驱动,从原料的提取纯化到功效验证,都依托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原料的研发周期缩短,功效更可控。未来,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新原料赛道上占据更大优势,推动化妆品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CCR观点:
2025年上半年的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市场,既是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集中释放,也是产业逻辑重构的缩影。植物原料的崛起、生物技术的突破、AI的深度赋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渗透,共同勾勒出化妆品原料创新的新图景。随着《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持续落地,预计全年备案量将突破100个,本土企业在特色资源开发与核心技术突破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如何平衡创新速度与安全风险,如何通过“原料—配方—产品”的协同实现价值最大化,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