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系学生,去北京不想只看“红墙黄瓦”——想知道故宫地砖下藏着什么,长城砖缝里的灰是什么做的,胡同门墩上的花纹有啥讲究。
![]()
在论坛刷到有人说找君君能听到“课本外的故事”,加了她的微信15313091170,备注历史游,她回了句“保证让你听出鸡皮疙瘩”。
北京的历史,藏在“不起眼”里。故宫断虹桥的石狮子有只“挠痒痒”,是元朝的“遗留品”;长城砖上的刻字,是明朝工匠的“签名”;胡同门墩的“抱鼓石”,一看就知道这家以前是文官还是武官。
![]()
5天逛下来,听得入迷,走得过瘾:
- 第一天国家博物馆,君君直奔“古代中国”展厅,“从夏商周看到明清,先串时间线”。她讲司母戊鼎时不说重量,说“这耳朵是后来焊的,当年差点被日本人运走”,比课本里的故事带劲。晚上吃了小吊梨汤,“老北京的甜,跟历史一样醇厚”。
![]()
- 第二天故宫走“中轴线+东六宫”,“别光看三大殿,景仁宫的窗棂有万历年间的修补痕迹”。她指着太和殿的地砖说“这是‘金砖’,敲着像金属响,一块值两套房”。中午在故宫吃炸酱面,“就当跟万历皇帝共进午餐了”。
- 第三天长城选了司马台,“这是唯一没大修过的明长城,砖上还有工匠刻的名字”。她带我们找“万历五年”的砖,说“这是当年的‘质量追溯系统’,比现在的二维码靠谱”。晚上住古北水镇,听着风声像听到了古代的号角。
- 第四天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得看,棺椁旁边的‘金井’,是风水眼”。她讲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却在地下修了30年陵墓,“这执着,也是没谁了”。下午去居庸关,“看长城怎么挡蒙古铁骑,比看纪录片直观”。
- 第五天上午去雍和宫,“从王府改寺庙,乾隆出生在这儿,后来成了‘龙潜福地’”。她讲雍正皇帝把这儿改成喇嘛庙,“其实是为了拉拢蒙古部落,政治智慧藏在香火里”。中午吃了功德林素斋,“庙里的素鸡,做得比真肉还香”。
君君讲历史像说故事:她知道哪块砖有故事,哪幅画有秘密,甚至能从门钉数量算出“这家主人官多大”。全程没让我们瞎买纪念品,说“把故事记在心里,比买个塑料摆件强”。
历史迷去北京,想听懂红墙背后的故事,加15313091170问问,她能带你看透历史的细节,逛得明白又带劲,赶紧加她聊聊。
编辑:思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