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真的常被认为是颇为可悲的一群人。他们习惯通过打压、贬低孩子,诉说自身的苦难,让孩子意识到“我养你究竟多么不容易”。这类家长总爱说:“我当年如何如何,你这点苦算什么?你想想,为了让你上大学,我特意陪你读了三年高中,你知道我过得多不容易吗?”
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所有压力都施加给孩子,让孩子觉得 “我得为了爸妈、为了全家去努力” 。
就拿选大学专业来说,一旦聊到这个话题,家长们往往会说:“现在计算机好就业,去学这个。” 他们全然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关心孩子真正想做什么。诚然,考虑就业无可厚非,但孩子不禁会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吗?我会用心学吗?”
毕竟术业有专攻,如果不用心去做,又怎能有所成就?可家长们总秉持 “都是为了你好” 的思维逻辑,他们为孩子选专业,仅着眼于当下的行业形势与就业情况,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在所在城市解决温饱。“都是为了你好”,这几乎成了中国式家长的口头禅。他们受自身认知局限,只知道这么做,却从未想过,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害了孩子。
比如当年的土木工程专业,那可是王牌专业,家长们觉得好,就带孩子去报。可如今呢?土木行业随着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早已今非昔比,曾经月薪两万的土木工作机会大幅减少。家长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建议,这无可厚非,但他们会把这些想法强加给孩子。仿佛在说:“不报这个专业,我辛辛苦苦养大你是为了什么?我是希望你能成功。”
其实,中国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就业方向时,并非单纯为了让孩子给自己养老,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在所学专业所在的城市立足,有一技之长,不用再向家长伸手要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