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死于2019,临床死于2025”是最近几天的热门话题;很多人以为图片是假的,但是一查确实是真的。
![]()
事发在11月初的吉林大学第二医药,由该院举办的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大会暨第三届长白山普通外科学术会上,有一位老师在演讲时候,打出了这张图片;具体演讲内容未知。
![]()
“土木死于2019,临床死于2025”的说法能当真吗?前面一个是事实,后面一个是预言。临床就业确实有隐忧,但是没有必要焦虑;把自己变得优秀,不愁一碗饭的!
![]()
“土木死于2019,临床死于2025”的说法,有个延后性;当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2019年建筑类毕业生很抢手,今年临床就业也不难;只是好岗位要求高。
![]()
土木死于2019,是指该年进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很难找工作(毕业年2023或者2024)。主要是岗位瞬间消失;且很多基建单位在降薪或者裁员,毕业生去哪里找工作。
最近几年清华、同济、东南等名校高考招生,基本靠调剂招人,建筑类专业已经是文理兼招专业了。
![]()
头部高校都是招生难,说明岗位在缩减,毕业生就业艰难。身边一个同济土木本硕博,由于就业难,去港大做博士后,准备回来做高校老师。同济博士都难找工作,其它学校毕业生可想而知。
临床死于2025年这是一个预言,加上某人民医院今年秋招上,给本科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内科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薪资仅有1k-2k/月的招聘信息在推波助澜(已辟谣,称写错了),等于侧面证实了该预言是真的。
![]()
医学会成为下一个土木吗?不可能的。底气是14亿人口红利,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所以说医生岗位需求量很大。
医学类专业,就当前的情况看;研究生学历,招一份工作不难,但是今年进大学的这批人,要到5-8年后才就业,那个时候,扩招后研究生大量毕业生抢岗位,本科学历真的“死”了。
![]()
目前或者未来一段时间,硕研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大,再升学读博,就业完全没有问题;待遇应该过得去(全行业待遇都在逐年下降);怎么会“死”呢?“死”的是低学历毕业生!
临床的“死”另外一个隐忧是高考扩招太快了,导致了医学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也加速了“死”的说法!
![]()
土木的死在全行业都不行了;临床的死是相对于本科学历或者二本硕研毕业生;二者完全不一样!
缓解办法是高考适量缩招,减少毕业生供给,这样可以适当调节毕业生就业难得问题。很多高校砍掉建筑类专业,这就是调节!
![]()
“临床死于2025”的说法,有贩卖焦虑的情绪在里面;类似的情况在各个专业也存在。就是热门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电气工程等等专业,淘汰率实际更高。
请问在当下中国,有什么职业人数比医生还多呢?临床的“死”,主要出现在低学历人群中,只要你足够优秀,是不愁一碗饭的;什么专业的底层学历就业不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