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六):唐德宗3
⑤民族、对外关系 a.与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李适诏令鸿胪寺:蕃客(泛指外国商旅)入京,各自穿本国的服装。八月,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将吐蕃俘虏五百人送还,以示修好之意。
建中元年(780年)五月,李适派韦伦出使吐蕃。同年冬,吐蕃宰相论钦明思等人随韦伦入朝,并进献方物。次年三月,李适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主动派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于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厘定两国边界。
贞元三年(787年)五月,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卑辞厚礼求和于河东节度使马燧。李适命大将浑瑊为吐蕃清水会盟使,后定盟于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十月,唐蕃会盟,尚结赞埋伏大量士兵,图谋劫获浑瑊。最终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及唐朝将士多人被俘获。此后十余年,李适对吐蕃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
贞元十九年(803年)五月,吐蕃遣其臣论颊热入贡。
![]()
b.与回鹘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李适任命李涵为入回纥吊祭使。
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开始再次称臣于唐朝。
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唐朝与回纥和亲,以咸安公主(李适第八女)下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李适册命可汗为汨咄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并允许其改族名为“回鹘”。次年十二月,汨咄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去世。次年,李适命鸿胪卿郭锋持节,册拜其子为爱登里逻汩没蜜施俱录毘伽忠贞可汗(忠贞可汗)。回鹘派达北勒梅录将军前来,告知前任可汗逝世的消息。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回鹘可汗前来朝贺。
c.与南诏
自贞元四年(788年)起,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即以书信往返商洽。
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诏旧臣段义忠回南诏洽商。次年,韦皋致信南诏异牟寻,愿同南诏驱逐吐蕃于云岭之外,相互保卫,永为一家。异牟寻与清平官、大军将等密谋大计,一心归唐。次年,南诏派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献表,愿归唐朝。李适赐异牟寻诏书,下令韦皋派使者到南诏安抚。
贞元十年(794年),唐与南诏于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了两国四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唐册封异牟寻为王,赐“贞元册南诏印”。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异牟寻前来朝贺。
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异牟寻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正旦(元旦)。
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南诏进献《奉圣乐舞曲》,李适在麟德殿前观赏。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南诏派遣使者朝贡。
d.与大食
贞元元年(785年)四月,德宗执行李泌计策,特派宦官杨良瑶充任聘国使,由海路出使黑衣大食,进行盟好活动。贞元四年(788年)七月,杨良瑶回国后因功获封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贞元七年(791年)正月,黑衣大食遣使来朝。
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黑衣大食遣使含嵯、焉鸡、沙北三人来朝,都被赐封为中郎将,赏赐后送使归国。
e.其它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八月,东僰、乌蛮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牂柯、室韦、靺鞨都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九年(793年)七月,剑南西山羌的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国君王,亲自前来朝贡。李适授予他们官职俸禄,送其归国。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剑南西山国女国王前来朝贺。
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李适任命权知新罗国事金俊邕袭任开府检校太尉、鸡林州都督、新罗国王。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骠国国王派遣使者悉利移来朝贡,并献上骠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日本国派遣使者朝贡。
![]()
(7)主要作品 ①医学
李适自撰《贞元集要广利方》,又称《广利方》,原书五卷,书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是书为唐德宗年间颁行,但未见传世。宋人高保衡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称作“正元广利”,正元同贞元。后世之《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均有引文,其中《医心方》二十余处引到《广利方》。
②诗文
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胡震亨评:“德宗诗尚雅正。”《全唐诗》录其诗十五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③书法
李适天资干练、机敏,批答群臣奏章时,言辞流畅无滞。《宣和书谱》称:“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还曾收录有他的行书作品《批答赵惠伯表》。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其“翰墨落笔可观”。
(8)轶事典故 ①玄宗预言
据《隋唐嘉话》记载,李适出生三日时,曾祖父玄宗李隆基去看他。太子李亨(唐肃宗)和其子李豫(唐代宗)依次站在旁边。保姆用儿衣裹着李适抱给他们看。李适肤色不白,身体向前倾。李亨和李豫看了都不喜欢。他俩依次捧着李适给玄宗看。玄宗一看说道:“真是我的儿子呀!”然后对李亨说:“你不如他。”又对李豫说:“你也不如他,他仿佛像我。”(确实,李适的寿命和在位时间比李亨、李豫要长久)。安史之乱,玄宗避难四川,走到途中说:“岧郎(唐德宗小名)也要到这里走一趟。”以后李适果然到过陕西韩城(也就是玄宗路过的地方)。
②排公在
李适晚年时杜绝嗜欲,非常擅长作诗,群臣无人可比。群臣每次御制奉和,退下后都笑着说:“排公在。”俗称投石的两头作标记,称其为:“排公。”用中或不中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
③不信鬼神
唐代宗将要出殡的时候,李适亲自护送灵车,看到灵车不是在道路中间行走,而是稍微偏向道路外边,便询问此中的原故。主管部门答说:“陛下本命在午,指向正中,所以不敢冲犯。”李适哭着说:“哪有委屈灵车来谋求自身好处的呢!”于是命令灵车改向,对着午方即在道路中间行进。唐肃宗和代宗都喜好阴阳鬼神,无论事情大小,必定要求占问卜。李适素来不相信这一套,代宗入葬的日期只依礼法定在七月期满之时,诸事准备停当便出殡下葬,不再另择日期。
④追寻生母
李适的生母沈氏(睿真皇后)于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时失踪。代宗李豫即位后,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李适即位后,于建中元年(780年)遥尊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自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也都为之流泪。
为了寻找生母,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在洛阳找到了沈氏,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李适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李适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氏。
⑤迎奉佛骨
贞元六年(790年),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三十年一开”,唐皇室礼迎佛骨舍利的法定之期。李适按惯例而行,下诏请出岐州无忧王寺(即法门寺)佛指骨迎入长安皇宫供养,之后又送到长安各大寺院供养。京城内外,举家出动者比比皆是。二月,遣中使送佛骨回法门寺,复葬于故处。
![]()
⑥只复一家
李适曾在一个叫辛店的地方打猎时,来到农民赵光奇的家中,李适问:“百姓们生活的高兴吗?”赵光奇回答说:“不高兴。”李适说:“今年庄稼获得了丰收,你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赵光奇回答道:“国家的诏令不守信用。前边说的是除两税以外不再有其他徭役,现在除了两税之外的各种强迫收费比两税还要多很多。后来又说这是和籴,实际上是对百姓巧取强夺,而且还不给百姓们钱。开始时说收百姓的粮食由官府到百姓家中收取,现在却强迫百姓们把粮食送到几百里外的京西行营。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家干农活的牲口被累死了,车也坏了,导致家庭破产,难以维系。人们的生活如此愁苦,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国家每次发布的优恤百姓的政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圣上深居在防卫森严的皇宫里,哪里会知道这些呢!”李适听后,便下令免除了赵光奇家的赋税和徭役。
宋人司马光评点这段历史,认为李适不懂治国之道。司马光指出,李适本应彻查有关部门的贪官污吏及身边小人的过失,然后细察民情,改革弊端,推行新政,摒弃浮华。李适却只免除了赵光奇一家的徭役。司马光说:“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又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户户复其徭赋乎!”
⑦准敕恶诗
杜佑任淮南节度使时,向朝廷进献崔叔清的诗一百篇。李适对使者说:“这是恶诗(拙劣或猥贱的诗),为什么要献来!”当时称此为“准敕恶诗”。
⑧旧仇未忘
李适还在作为皇子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时,曾在陕州与药子昂等数十位僚属、随从会见回纥牟羽可汗。当时回纥可汗与唐代宗结为弟兄,牟羽可汗因此认为自己是唐朝皇帝之弟、皇子李适的叔父,认为他应该行侄子见叔父的“舞蹈”之礼,但是李适自始至终没有行此礼。药子昂力争许久,回纥车鼻将军将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各杖打一百。魏琚、韦少华在一夜后便伤重而死。回纥可汗之母前来致歉,并亲送李适乘马返回。唐军将要合力攻击回纥,李适因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加以阻止。
二十多年后,回纥合骨咄禄可汗(长寿天亲可汗)多次请求和亲,李适不允。宰相李泌建李适“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对抗吐蕃,李适大体同意此战略,只对回纥,多次坚拒。李适认为韦少华等人受自己牵连而死,但李泌指出,当年害死韦少华的牟羽可汗已经被合骨咄禄可汗杀死。这样一来,合骨咄禄可汗反倒是有功于德宗。他又拿出唐将张光晟杀回纥可汗叔父突董等九百多人与合骨咄禄可汗不敢杀唐朝使者进行对比,认为合骨咄禄可汗确实无罪。随后,李泌更进一步指出,当年韦少华等人不该轻率让李适前往回纥大营,更不该在没有事先确定会见礼仪就让李适会见牟羽可汗,所以是韦少华等人对不起李适。李泌还指出,当年李适没有向牟羽可汗行礼,不曾屈服;而牟羽可汗的母亲又有亲自向李适赔罪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存在李适“屈于”牟羽可汗的情况。大将李晟、马燧也支持李泌。李适听完这段话后颇为信服,这才允许在回纥可汗称臣于唐朝皇帝、并且认唐朝皇帝为父的前提下才与回纥和亲。自此后,回纥可汗上表时称臣、称儿于唐朝,回纥再次开始称臣于唐朝。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