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彦祖亦菲们,问你们一个扎心的问题。
你有没有拼命想融入一个圈子,却发现自己永远是局外人的经历?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就是这么一个能力超强、却总被别人看不起的国家。
历届楚王都是掏心掏肺,想得到中原诸夏的认可,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羞辱和排挤。
今天的故事,就从3000年前周人翦商开始。
入职申请书
在说周人翦商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楚国是怎么建立的。
商王朝最早在江汉流域发现楚人时,压根就没拿正眼瞧他们。
![]()
在商人看来,楚人说话尽是鸟语,穿衣全是奇装异服,用的工具更是落后,标准的南方蛮子。
《诗经》里就说了: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什么意思呢?你们楚人,就只配待在南边那犄角旮旯。
《诗经》里又讲了: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这是商人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你们必须归服我们。
事实上,面对楚人,商人的习惯是,把楚人这类“野蛮人”当猎物。
打赢了,俘虏来祭祀殉葬。
打输了,就把他们往更深的野地里赶。
那这仇,也就结大了!
![]()
所以,当另一个备受商朝打压的族群周人,在西北悄悄崛起时,楚人的首领鬻熊,立刻看到了机会。
这鬻熊是个明白人,在他看来,跟着商朝干,永远是祭台上的胙肉。
但是,如果投资周人,不仅能报仇,说不定还能混个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彻底扔掉蛮夷标签。
于是,鬻熊带着全村的希望,千里迢迢投奔了周文王。
他能力出众,据说周文王都曾“师事之”,尊他为老师。
《史记》中也记了一笔,说楚武王后来炫耀: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按理说,这资历,将来周得了天下,鬻熊怎么也得进入核心管理层吧?
当时,鬻熊就是这么想的。
他为了周人的事业殚精竭虑,据说活活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
不久后,周武王带着联军在牧野一战定乾坤,推翻了商朝。
说好的原始股?
天下初定,到了论功行赏、分封诸侯的时候。
楚人翘首以盼,心想咱老祖宗鬻熊可是创始合伙人,这分封,怎么也得有厚厚一份吧?
结果,分封完了。
姜子牙,封到齐国;周公旦,封到鲁国;自家亲戚,更是封了一堆燕、蔡、卫、晋……
就连前朝夏、商,甚至上古帝王的后代都照顾到了。
可这名单上,偏偏没有楚人的名字。
![]()
自己累死累活的当牛马,结果分股份的时候把我忘了。
楚人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周是一个极端看重血缘和出身的王朝。
《左传》中说得无比直白: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意思是,分封,自家亲戚排前面,外姓人靠边站。
你楚人资历再老,功劳再大,可你是南蛮出身,没有纯正的华夏血统。
所以,在周王室看来,你就是个工具人。
用得着的时候是兄弟,分蛋糕的时候你就是外人。
![]()
一直等到周成王时期,可能是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回顾祖先功臣,封了鬻熊的曾孙熊绎一个“子爵”。
爵位是最低一等的子爵,封地只有区区五十里,相当于今天一个乡镇那么大。
虽然待遇打折打得厉害,但楚人还是忍了。
有总比没有强,这好歹是一张进入诸夏文明圈的入场券,虽然是张站票。
盟会上的羞辱
新王朝进入正轨,周成王决定召开一次举世瞩目的盟会:岐阳之盟。
这是国家重大活动,所有诸侯都必须来朝见。
新上任的楚子熊绎,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上路了。
可楚国太穷了,据《清华简》记载,他们穷得连祭祀的牛都要去旁边的部落偷。
所以,楚国能拿得出手的贡品,十分寒酸。
![]()
只有一捆用来滤酒的茅草,和几把桃木弓、荆棘箭。
可以想象一下,盟会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中原各国的诸侯,乘坐高头马车,衣冠楚楚,玉佩叮当。
而熊绎,坐着一辆破木车,穿着被树枝划破的衣裳,带着一捆草和几把弓,风尘仆仆地赶来。
这已经不是寒酸了,这简直是行为艺术。
周围的诸侯们估计都掩着嘴嘲笑这个乡巴佬,但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盟会当天,熊绎整理好衣冠,想跟着其他诸侯一起进入主会场。
结果,被侍卫拦下了。
![]()
原来,周成王给他的安排,不是进去开会,而是让他和鲜卑族的首领一起,在院子里看守祭神的火堆。
《国语》: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很明显,在周王看来,你们楚人是蛮夷,没资格参与核心会议,负责在外面做做保障工作就行了。
那一刻,熊绎站在庭院里,看着大殿内的灯火辉煌,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
他彻底明白了,他以为他融入了他们的圈子,以为他封了爵就是自己人了。
不,在人家看来,你骨子里还是那个“荆蛮”,血统不纯,永远低人一等。
为自己正名
即便受到如此奇耻大辱,作为小部族首领,熊绎还是不敢翻脸。
![]()
他选择忍辱负重,留在周王室继续服务。
熊绎的绝活是“缩酒”,就是立在茅草上浇酒滤渣的祭祀仪式。
他干得特别认真,从周成王干到周康王,从来没出过错。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努力表现,总能感动天王。
周康王即位后,又搞了一次盟会。
这一次,和熊绎一起在中央服务的齐、卫、晋、鲁四国国君,都获得了编钟、宝鼎、战车、旌旗等重赏。
可轮到熊绎,什么都没有。
![]()
据《左传》的记载,楚人五百年后提起此事,依然愤愤不平的说: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因为齐国国君,是周王的舅舅;晋、鲁、卫的国君,是纣王叔叔。
人家是亲戚,你熊绎又是谁呢?这就是残酷现实。
你拼尽全力,还不如别人有个好爹。
楚人用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证明了在周朝的宗法血缘面前,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次事件,是压垮楚人对中原文明向往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终于醒悟了,既然怎么做都混不进你们的圈子,那好,我就自己另开一个赛道!
![]()
从此,楚国不再纠结于中原的认可,转而全力向南开拓,吞并无数小国,逐渐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巨无霸。
到了春秋时期,楚武王直接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并甩出那句千古名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对,我就是蛮夷,不跟你们玩中原那套虚的了!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