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小鹏汽车副总裁郑叶青公开表示,公司员工年龄结构多元化,不仅包括35岁以上员工,还有60岁甚至70岁以上的员工。
此前董事长何小鹏也在2025年1月提到,公司招收了多名60岁以上员工从事培训、管理等工作,认为他们的行业经验能帮助企业放大价值。
何小鹏强调,年龄增长意味着经历的挫折更多,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与其他企业相比,小鹏汽车将高龄员工作为战略资源而非负担。
![]()
一、此前报道
2025年1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公开表态:“年龄增长意味着经历的挫折更多,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他透露,小鹏不仅未设35岁年龄门槛,更主动招聘60岁以上员工从事培训、管理、技术研发等核心岗位。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热议,而小鹏用实际案例回应质疑:
- 高管层72岁的研发副总裁徐吉汉主导智能驾驶技术研发,67岁的制造副总裁蒋平优化生产工艺;
- 技术层:60岁底盘调校技师通过“听声辨位”定位螺丝松动问题,70岁焊接老技师带徒传承工艺;
- 职能层:返聘退休员工管理食堂、培训新人,提升后勤效率与组织稳定性。
“银发工程师”成为小鹏车间常态,年龄多样性从口号落地为生产力。
![]()
二、为何高龄员工是“资源”而非“负担”?
小鹏对高龄员工的重视,源于智能汽车行业的三重刚需:
- 经验资本化
制造业依赖“隐性知识”,如老师傅对工艺参数的直觉判断。例如,60岁工程师参与“智能底盘域控软件开发”项目,将传统机械经验与AI结合,研发周期缩短18%。何小鹏直言:“在制造行业,需要足够经验的人放大价值。”
- 技术传承与风险控制
高龄工程师经历过多次技术周期,能快速识别研发风险。10年以上经验的电池Pack工艺师可通过参数波动预判热失控,降低量产缺陷率,这对安全至上的汽车行业至关重要。
- 组织韧性构建
2024年新能源车企裁员潮中,小鹏核心技术团队流失率仅为行业平均的1/3。高龄员工的稳定性成为应对行业波动的“压舱石”。
小鹏汽车的“高龄员工战略”,本质是对工业文明积淀与数字革命浪潮的融合探索。当72岁副总裁与95后算法工程师并肩攻克智能驾驶难题,当老师傅的“听声辨位”遇见AI传感器的数据流,中国车企正在证明:
“年龄不是创新的枷锁,而是时间的勋章。”在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双重挑战下,小鹏的“人才资本化”路径,或将为全球制造业提供一场生动的中国实验。
综上,垂暮之年,我们终究是牛马的一生!
5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海量资料!!
1. 回复【动图】领取10000+个机械动图及视频包
2. 回复【CAD】领取800GAutoCAD全套视频教程
3. 回复【UG】领取800G的UGNX全套视频教程
4. 回复【SW】领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复 【机械设计】 领取800G(非标)机械设计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