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
先说结论。
最近编辑部又检测了L’ilCritters丽贵儿童小熊软糖复合多种维生素软糖:
![]()
这款产品,VA的标注值是225微克/粒,我们实测值是409.2微克/粒,超过了标注值的181.86%。
我们现行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1)规定,食品中的VD和VA的实际含量,不能低于标注值的80%,也不能高于标注值的180%:
![]()
但我们这次送检,这款(批次)维生素软糖的VA实测值超过了标注值的180%,按照我们国家的食品标准,就属于不合格。
几之前,编辑部就已经送检过这个品牌的同类产品了,毛爸还写了两篇文章:
后来,这个品牌托人给钱找我删帖,我都拒之。这次抽检,果然还是不合格。
但要说三点。
第一,181.8%和180%,只是超出了一点点,可以理解。
第二,这是个跨境购产品,不一定要执行我们国家的食品标准。
第三,我只是测了这个品牌,要是扩大打击面的话,绝大多数此类产品,只要认真测,并且只要有检测机构敢测(请注意这句话哈),那很多都能测出不合格。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2023年10月份,有一个非常热门的事件,朗迪的93万多盒药品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是VD实测含量低于标注值:
![]()
毛爸当时也写过文章:。
不仅写了文章,而且还准备送检其他VD补剂,可当时,我们找了好多家检测机构,没有一家敢接单的,唉。
只是因为朗迪和丽贵小熊,毛爸就敢说【绝大多数此类产品,只要认真测,并且只要有检测机构敢测(请注意这句话哈),那很多都能测出不合格】么?
不止是因为朗迪。
家里的VD补剂或者维生素软糖,都需要避光保存,这点大家都知道。
要避光保存的原因是,凝胶质地的补剂(以软糖类为主),在光照和其他湿热的情况下,内部的维生素会降解。所以,很多产品在制作的时候,会添加比标注值高很多的VA/VD,过一段时间,VA/VD就会降解到和标注值差不多的含量。
但这样就会导致,如果在产品刚出厂时抽检的话,含量大概率会超出标准;如果在临期之前抽检的话,含量大概率会低于标准——两头都不合格,两头堵。
换句话说,如果要确保此类产品抽检合格,那得挑一个绝佳的时间。
含量过高或过低,肯定对孩子都不好,不过问题不大——中毒的话,需要长期大量坚持吃高含量的;吃含量过低的则就是补了个寂寞。
虽然没有行业统一标准,但我跟几个业内人士聊了一下,大家认为,此类产品:
1.临期的就不要吃了。
2.在生产日期之后的3-5个月内吃完一盒比较贴合产品的降解规律。
这个第2点,各大企业其实都知道,但没人敢主动跟消费者说。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监管的问题都是:在用20世纪的框架标准去管理21世纪的产品。
比如食品中的维生素,我觉得应该要把VA和VD含量标准收紧的(因为给孩子吃VD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性消费了,行业规模大得离谱),从原来的误差80%-180%,变为90%-150%。
收紧一点,其实就是倒逼整个行业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对VA和VD含量的精度控制,给老百姓提供含量更精准的营养补充品。
可是,今年更新发布(2027年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却直接取消了VA和VD的误差上限要求:
![]()
▲2021版
![]()
▲ 2025版
![]()
搞不懂,真心搞不懂!
意思是,两年以后,VD补剂和维生素软糖中VD的实际含量,就算是超过2000倍,都没问题了吗?
PS:丽贵小熊的品牌方可以找我们索取检测报告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