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县插队落户期间,一次帮老乡家盖房子我不小心从房顶上摔了下来,导致左脚踝受伤,过了好久走路还跛脚。就是因为那次意外,大队书记安排我到小学当了民办教师,我还娶了全大队最漂亮的姑娘,成了留守知青。有关我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应草根作家邀请,我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
1968年12月末,就是在那个最冷的季节,我和同学们乘坐汽车离开了青岛,来到了潍县一个叫李家庄的生产大队,我们十二名青岛知青本分派在李家庄六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我和王海生借住在社员李广坤家,和他家大小子李吉忠住在了他家的东厢房里,三个大小伙子睡在了一铺热炕上。
房东大叔一家人都特别善良特别热情,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我们吃,房东婶子看我们喜欢吃煎饼,她不顾天气寒冷,起大早推磨糊给我们摊煎饼,还让李大叔去河面上凿开冰窟窿给我们抓鱼熬鱼汤。
在李大叔家借住期间,我们真是享受到了客人般的待遇,他们一家人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1969年3月末,李队长安排社员把队部那三间存放农具和杂物的仓库拾掇出来,在屋里搭建了火炕,垒砌了灶台,我们十二名知青就都搬到队部一起吃住了。那年秋后,队里给我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六队知青点,我们的居住条件有了更好的改善。
记得是1971年秋后,我们六队的记工员刘成刚家盖房子,乡亲们都自发地去帮忙,我们刚搬到队部吃住的那段时间,刘婶(刘成刚的媳妇)义务帮我们做了好几天的饭,还帮我们摊过煎饼呢。
看社员们都去帮他家盖房子,我们六名男知青也去义务帮工。那天上房梁的时候,李队长让我到墙顶部帮忙拉房梁。令我没想到的是,拴房梁的麻绳没绑牢,房梁刚离地,绑房梁的绳子就脱落了,我和一名叫李吉法的年轻社员一下子就从房顶(应该是墙顶)上摔了下来,我的脚踝严重扭伤,李吉法压在了我身上,他毫发无伤。
我在家歇了两天,还是不能下地走路,脚踝处又红又肿,一着地就疼痛难忍。李队长看我的脚踝处红肿得厉害,他就安排一名年轻社员和一名知青用架子车把我拉到公社卫生院,检查后医生说我小腿骨裂,脚踝脱臼淤血严重。一位中年医生把我的脚踝复位后,又给我开了药,让我回去休养。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让我好好养着,不能着急出工干活。
得知我伤得不轻,刘叔刘婶给我送来了鸡蛋,送来了一包红糖,还说我误工了他家来承担。原本是好心去帮忙,未料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李队长却宽慰我,他说这事不怪我,都怨那个绑绳子的社员。刘叔刘婶也说这事不怨我,就是赶巧了。
我在知青点养伤期间,刘婶经常来给我送好吃的,每次刘婶来看我,她家闺女刘淑英也跟着一起来。当时刘淑英刚初中毕业,还没参加生产劳动呢,所以我们知青和她都不熟悉。第一次看到刘淑英时,几名男同学都说这农村姑娘比城里的姑娘还漂亮,大家都说刘淑英简直就是下凡的仙女。
一个多月后,我发现自己腿部肌肉有些萎缩了,我同学就步行十二里地跑到公社卫生院跟医生咨询,医生说要适当活动,适当锻炼,总不活动就会导致肌肉萎缩。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活动,帮着大家做饭,帮着刷锅洗碗,我还去找了李队长,要求出工参加生产劳动。李队长却安慰我不要着急干活,等小腿骨头长结实了再参加生产劳动。李队长还说,我养伤期间队里照样给我记工分,一分工都不扣我的。
后来到了冬季农闲,队里年轻力壮的社员都去修河堤加固堤坝去了,我没啥可干的,就在知青点翻看书本。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回青岛探亲过春节去了。
回到青岛,我妈总说我走路有点踮脚,问我是咋弄的,我就撒谎说是崴了脚,没敢告诉父母我从房顶摔下来的实情。春节过后回到李家庄,李队长也说我走路有点瘸,让我板着点,可别落下了残疾。我也觉得自己走路有点别扭,就去公社卫生院咨询医生。医生说我可能是没养好伤就开始活动,应该是活动早了。医生还说过一段时间会恢复正常,我心里才算安定下来,真担心自己落下了残疾。
元宵节那天,李队长来告诉我,说大队书记想让我去学校当民办教师,问我愿意不愿意?我当然愿意啊!就这样,我成了李家庄小学的民办教师。那时我才知道,大队书记是刘淑英的亲姑父,是她求了她姑父,我才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的日子,刘叔刘婶对我还是特别关爱,看我走路还有点跛脚,刘婶总是宽慰说:“振海,平时走路自己纠正着点,慢慢就能纠正过来。”其实,我也没太在意这一点,跛脚就跛脚吧,反正也不影响教学挣工分,就是影响一点自己的形象。
自从我当上李家庄小学的民办教师以后,刘淑英经常到学校来给我送好吃的,她说送到知青点就被大伙抢着吃了,根本就捞不着我。有时刘淑英也到知青点找我,帮我洗衣服。当时我们都到了敏感的年龄,难免知青点的同学会说闲话,我就不让刘淑英来找我,更不会让她帮我洗衣服。同学们都说我烧包,都说这么漂亮的姑娘上赶着来帮忙洗衣服,磕头作揖还来不及呢,咋还撵人家走。
说句心里话,刘淑英不光是长相漂亮,她的心眼也好,勤快又善良,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她,但我知道我配不上她,何况我走路还能看出有点跛脚。既然知道自己配不上人家,我就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让别人的闲话给她造成影响。
1973年初冬,李家庄大队得到了两个青岛国棉厂的招工名额,大队书记问我是回青岛当工人还是留下来继续教书?当时我确实喜欢上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就笑着对大队书记说:“在学校当民办教师也挺好的,就把招工进城的机会让给别人吧。”因为这事,每次大队开社员大会,大队书记就表扬我,说我为了学校的孩子,志愿放弃了回城工作的机会。后来他还把这事反映到了公社知青办,我被公社知青办评为了模范知青。
1974年冬季,我准备回青岛探亲过春节的时候,刘淑英给我送来了一摞新摊的煎饼,还有一些小米,让我带回青岛送给我父母吃。那天她还要陪我一起去公社汽车站,我怕别人说闲话对她影响不好,她说她不怕,谁爱说啥就说啥。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刘淑英把我堵在了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塞给我一双绣花鞋垫,红着脸说:“我给你纳了一双鞋垫,不知合不合脚?”“淑英,你可是咱李家庄最漂亮的姑娘,我没有资格要你的鞋垫……”我心里就像跑进一只兔子,砰砰乱跳。
在农村,女孩子是不会轻易主动给男生送鞋垫的。我明白刘淑英的心思,就对他说:“淑英,你看我走路一颠一颠的,咱俩不合适。”“我不嫌弃你,你是帮我家上房梁才受的伤,我更不应该嫌弃你。你正直善良,对学生好,乡亲们都夸奖你。”刘淑英那火辣辣的眼神让我不敢直视,我当时紧张的都不知说啥好了。
就这样,我和刘淑英确定了恋爱关系。那年冬季,征得父母同意,我和刘淑英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我父母也很喜欢这个漂亮又大方的儿媳妇。因为我和农村姑娘结婚,我也就失去了招工回城的待遇,成了大家口中的留守知青。
1981年夏天,我被抽调到公社团委担任团支部书记,刘淑英顶替我到李家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那年我们的孩子刚满一周岁。照看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丈母娘身上。
1986年秋天,刘淑英转成了公办教师,应该是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到了1992年,我就担任了乡农委办公室主任,主抓农业生产。到了2003年,我升任副乡长,2013冬季在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目前,我和刘淑英生活在城乡两地,冬季在青岛,春暖花开时就回李家庄,李家庄至今还有我们的农家小院,那是我和刘淑英结婚后大队给我俩划分的宅基地。院子挺大,能种菜能养鸡鸭,同学们都很羡慕我退休后的田园生活。每当瓜果飘香的季节,当年一起插队落户的同学们就会回到李家庄,来寻找当年的青春足迹,来品尝我们亲手种植的绿色瓜果,来一起回忆曾经难忘的知青岁月。
图片来源网络
有句老话叫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知青一代虽然已步入了老年时代,但我们都不服老,我们觉得自己就像火红的朝霞,还能映红半边天。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赵振海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