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东阳木雕小镇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们。他们中有的是非遗保护专业的学生,也有的是来自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从最初的书面印象到亲身体验,他们实地感受东阳木雕、竹编的魅力。当青春力量邂逅千年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东阳木雕小镇不仅是木雕竹编艺术的聚集地,更是非遗保护创新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小镇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持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生力量,不仅为东阳木雕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小镇提升了知名度。
目前,东阳木雕小镇构建起了“高校—大师—企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为非遗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小镇与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共建15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理论教学+技艺传承+产业实践”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高校提供理论支撑,大师传授精湛技艺,企业提供实践平台,三者协同发力,让非遗传承不再局限于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而是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的传承模式。
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新型岗位的出现,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小镇20余家代表性企业创新推出家具美学顾问、文人空间设计师等40余个新型岗位,通过“项目制”培养模式,每年超过500余名大学生深度参与从设计到成品的全流程实践。这种将课堂搬进车间、让作品直面市场的育人机制,让年轻一代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东阳木雕的精髓。大学生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木雕技艺相结合,既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各类产学研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非遗传承的交流与融合。今年5至7月,木雕小镇先后联合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国社学院以及多所高校,分别举办相关活动,如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创成果路演对接会、“创意融入生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走进大师馆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高校师生、大师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让不同思想碰撞出火花,推动了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意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据木雕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小镇将继续推进大师工作室、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紧密合作,进一步推动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动能,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平台,让珍贵的非遗技艺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
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丨记者 黄瑶 图片 通讯员 吴海棠 陈利平 编辑:刘海杰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