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的亲吻"变成"病毒传递"
最近,江苏淮安一名8岁男童持续高烧不退,颈部出现鸽子蛋大小的肿块,就医后被确诊为"亲吻病"——医学上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医生追溯病因发现,竟是奶奶在患有口腔溃疡期间频繁亲吻孙子脸颊,病毒通过唾液传给孙子。
导致这种病的病毒被称为EB病毒,90%以上的成年人都携带这种病毒,成年人因为免疫体系完善,所以这种病毒对成年人影响有限,但对免疫系统脆弱的儿童而言,这种病毒是致命的,很可能引发喉梗阻、脾脏肿大甚至脑炎、心肌炎等疾病及发症。
![]()
家庭亲密行为危险系数评分表
成年人和小孩在亲密互动的时候,哪些亲密行为会对小孩健康有较大影响呢?
我们根据传染概率对常见行为进行了分级:亲吻脸颊在健康状态下属于2星风险;共用毛巾或餐具升至3星风险;嘴对嘴喂食或患病期接触则高达4星风险。临床数据显示,5岁以下患儿中70%的感染源来自家庭成员亲密接触,尤其需警惕口腔溃疡患者——其病毒排放量是健康人的10倍。
![]()
绝对禁止亲吻的三大高危时刻
1.儿童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在此期间,儿童免疫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此时接触病毒易引发强烈反应
2.出牙期。这个阶段婴儿乳牙及牙龈脆弱,牙龈创口会成为病毒直接入口。
3.过敏发作时。婴儿如果发生过敏,此时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易被病原体突破防线。
医生特别强调,成人外出回家后,可能在衣服或手上带有病菌,应先洗手更衣,再接触幼儿。
![]()
科学表达爱的替代方案
用贴面礼代替直接亲吻,既能传递温度又降低风险;为儿童准备专用餐具,严格分餐制;建立"洗手拥抱"的固定仪式,既能培养卫生习惯又能增进情感。定期用沸水消毒儿童玩具,家庭成员出现口腔问题时应主动分餐进食、不进行亲吻小孩等动作。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若儿童出现持续3天以上39℃高烧、颈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伴随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家长在就医时,携带患儿日常使用的水杯、毛巾等物品,帮助医生快速锁定感染源。
![]()
隔代养育的卫生新共识
小孩是家里的情感依托和未来,尤其是隔代亲更是亲上加亲,然而为了小孩的健康,我们的传统育儿观念需要与现代医学知识融合,既要爱护他们,也要考虑到自身可能带给他们的潜在健康风险。真正的爱不是打破免疫防线,而是为孩子筑起健康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