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平衡术,少走十年弯路
公司里干了十年的老张迟到被摄像头拍到了,按制度该扣200块。你是部门经理,罚还是不罚?罚了怕寒了老员工的心,不罚又怕新人说闲话。这种夹在制度和人情中间的困境,职场人都懂。
一、光讲人情?那是给自己挖坑
老员工上班摸鱼,主管看在多年情分上睁只眼闭只眼;年底评优搞“轮流坐庄”,绩优员工心里直骂娘。这种人情债,迟早要还。
1. 管理越来越被动
某部门领导照顾老员工情面,默许其随意迟到早退,结果其他员工有样学样。等领导想管时,反被怼:“以前怎么不说?”管理权威碎了一地。
2. 劣币驱逐良币
某公司领导凭“苦劳”给员工涨薪,结果绩优员工觉得不公平,要么躺平要么跳槽,剩下的都是混日子的。团队战斗力?不存在的。
![]()
二、死守制度?小心变成冷血机器
某员工家里老人突发重病,按规定请假要扣全勤奖。主管板着脸照章办事,团队其他人看在眼里,心凉了半截。
1. 团队变冰窖
考勤打卡精确到秒,报销差1毛钱都不批。员工私下吐槽:“在办公室像在监狱,干活像机器人。”团队温度降到冰点。
2. 制度卡死创新
某互联网公司流程僵化,产品经理想改个小功能要过五道审批。等流程走完,竞品早早上线了。制度成了创新的绊脚石。
三、平衡之道:骨头要硬,润滑要巧
1. 定制度要带温度
某互联网公司在考勤制度里设置了“每月3次10分钟缓冲期”,遇上堵车、送孩子都不算迟到。制度刚发布时,员工鼓掌叫好。
(弹性制度让人心暖,但底线要守住)
2. 执行必须公平
某快消品公司搞匿名评优,所有项目打分上墙公示。连续三年获奖的小王直言:“输也输得心服口服。”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关系户也得靠边站)
3. 人情用在刀刃上
同事临时要去接生病的孩子,你主动说:“下午的报表我帮你交”。月底你赶项目进度时,对方默默给你带了三天早餐。这种有来有往的人情,比请客吃饭管用十倍。
![]()
4. 说话留三分余地
看到同事方案有问题,别说“你这不行”,改说“整体思路很棒,如果加上行业数据对比可能更有说服力”。既给了台阶,又点出问题。
5. 能力才是硬通货
把70%精力放在专业提升上,剩下30%搞人际关系。当你能独立解决部门的技术难题时,连领导都要给你三分薄面。
前年公司新来的95后主管有句口头禅:“制度管底线,人情管上限。”他带的团队连续三年绩效第一。项目紧急时员工主动通宵赶工,因为大家都知道——真遇上急事,主管绝对准假;但谁要浑水摸鱼,制度第一个不答应。
好职场如同精密的钟表:制度是咬合的齿轮,人情是流动的润滑油。 少了齿轮转不动,缺了油转不久。真正聪明的人,左手握紧规则这把尺,右手捧好人情这碗汤,在刚柔并济间走出自己的阳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