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老师,又是状元!又是状元啊!"教务处李主任冲进办公室,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刷新的高考成绩,心中五味杂陈。
张思琪,698分,全省理科第一名。
这已经是我带出的第七个高考状元了。
办公室里瞬间沸腾起来,同事们纷纷围过来祝贺,但我却笑不出来。
因为昨天下午,年度优秀教师评选结果已经公布,我的名字再次不在其中。
七届状元班,连一次"优秀教师"都评不上。
01
二十五年前,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怀着满腔热血走进了松山一中。
那时候的我,眼里只有学生,心里只有教学。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班里。
早上六点到校,晚上十一点才离开,这样的日子我过了整整三年。
那一届学生毕业时,虽然没有出状元,但班级整体成绩在年级排第一。
王校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苏,你有当好老师的天赋。"
我以为,只要用心教学,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可是第一次参与优秀教师评选时,我落选了。
"苏老师,你还年轻,机会还很多。"李主任安慰我。
我点点头,心想确实如此,以后会有机会的。
那时的我,单纯得可怕。
从那以后,我更加拼命地工作。
别人下班回家陪家人,我在教室里辅导学困生。
别人周末休息娱乐,我在家里研究教学方案。
我的儿子张思远经常抱怨:"妈妈,你爱学生比爱我还多。"
我总是揉揉他的头说:"妈妈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有好的未来。"
丈夫张明华也很支持我,家务活几乎全包了。
"你专心教书,家里的事我来。"他总是这么说。
正是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02
第一个状元是在我教学的第八年诞生的。
那个叫刘志鹏的男孩,高一刚入学时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偏科。
我发现他数学很好,但语文和英语拖后腿。
于是我制定了专门的辅导计划,每天放学后给他单独补课。
那一年高考,他以689分的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状元。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
王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我,说我是学校的功臣。
我以为这次肯定能评上优秀教师了。
结果还是落选了。
"今年的名额比较紧张,苏老师明年肯定没问题。"李主任解释道。
我开始有些困惑,但还是选择相信。
第二年,我又带出了一个状元。
那个女孩叫王小月,是个特别用功的孩子。
高三那一年,她每天晚上都会给我发微信,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
我也会及时回复,给她鼓励和指导。
高考前一个月,王小月因为压力太大而失眠。
我专门买了安神的茶叶,每天泡给她喝。
还陪她在操场上散步,聊天解压。
最终,她以692分的成绩再次为学校夺得状元桂冠。
这一次,我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评优结果。
然而,依然是落选。
"苏老师,你的教学业务确实优秀,但评优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李主任的话让我开始警醒。
什么其他因素?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但又说不清楚。
从第三个状元开始,我发现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大家都会真心祝贺我,现在却多了一些复杂的眼神。
"又是苏老师的班出状元,真是让人羡慕啊。"陈老师的话里带着酸味。
"是啊,苏老师运气真好,总能遇到好学生。"另一个同事附和道。
运气?
我想起了那些为学生熬的夜,想起了那些牺牲的周末,想起了无数次的家访和谈心。
这些都是运气吗?
03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状元相继诞生。
每一次,我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每一次,学校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
每一次,我都会满怀希望地等待评优。
每一次,都是失望收场。
到了第六次落选时,我终于忍不住找到了李主任。
"李主任,我想问问,为什么我总是评不上优秀教师?"
李主任支支吾吾,最后说:"苏老师,你的教学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有些老师觉得,优秀教师不能总是一个人,要雨露均沾。"
雨露均沾?
我带出六个状元,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就换来这四个字?
"还有,有些老师反映,你平时不太参与集体活动,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人际关系?
我每天忙着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哪有时间去应酬?
难道搞好人际关系比教好学生更重要?
从李主任办公室出来,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
原来,在这个地方,教学业绩并不是评价标准的全部。
还有一些我不懂,也不愿意学的规则。
那天晚上,我和丈夫谈到很晚。
"要不然你就随大流一点,该送礼的送礼,该请客的请客?"张明华小心翼翼地建议。
"不!"我断然拒绝,"我不想变成那样的人。"
"那你就一直这样憋屈下去?"
我沉默了。
是啊,我还要这样憋屈多久?
第七个状元张思琪的成绩公布后,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果然,优秀教师名单里还是没有我的名字。
这一次,获奖的是陈老师。
她这些年一直在教初中,从来没有带过高三,更别说状元班了。
但她会来事,经常给领导送点小礼品,平时也很会说话。
看着她在台上领奖时得意的笑容,我心如死灰。
这就是这个地方的规则吗?
04
就在我最沮丧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改变了一切。
"请问是苏晴文老师吗?我是天华中学的赵校长。"
天华中学?那是市里最好的私立学校。
"赵校长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苏老师,我们学校想诚邀您加入我们的教师团队。"
我愣住了。
"苏老师,您带出七届状元的事迹在我们教育界早就传开了。像您这样优秀的老师,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这几个字让我心中一暖。
"赵校长,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苏老师您慢慢考虑。不过我可以先透露一下我们的条件。"
赵校长开始详细介绍天华中学的待遇。
年薪比现在高出三倍,还有各种福利补贴。
更重要的是,他们承诺给我足够的教学自主权,不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困扰。
"苏老师,我们学校相信,优秀的教师应该专心教学,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这句话直击我的内心。
是啊,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要的环境吗?
挂掉电话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离开松山一中,意味着要离开工作了二十五年的地方。
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回忆,有我培养的一届又一届学生。
但是,继续留下来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继续忍受这种不公,继续看着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获得荣誉。
意味着要违背自己的原则,去学会那些我不屑的人情世故。
我不想这样。
经过一个星期的考虑,我给赵校长打了回电话。
"赵校长,我想先去你们学校看看。"
"好的,苏老师,我们随时欢迎您。"
去天华中学参观的那天,我被彻底震撼了。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舒适的办公环境,最重要的是,老师们专注教学的氛围。
"苏老师,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赵校长看出了我的顾虑,"老师们只需要专心教书育人,学校会为大家创造最好的条件。"
参观结束后,赵校长正式递给我一份聘书。
"苏老师,希望您能考虑我们的邀请。"
拿着那份聘书,我的手在微微颤抖。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对过去的告别。
05
回到松山一中,我开始默默地整理办公桌。
二十五年的东西,装了满满三个纸箱。
每一样东西都承载着回忆:学生们送的小礼物,历届高考成绩单,还有无数次熬夜备课的痕迹。
"苏老师,你这是在干什么?"陈老师好奇地问。
"整理一下办公桌。"我淡淡地回答。
其实我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但心里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那天下午,王校长找到了我。
"小苏,听说有学校在挖你?"
我点点头,没有否认。
"你可不能走啊,你是我们学校的功臣。"王校长显得很着急。
"王校长,那为什么我连一次优秀教师都评不上呢?"我直视着他的眼睛。
王校长有些尴尬,"这个...确实是学校的疏忽,明年肯定会考虑你的。"
明年,又是明年。
这样的承诺我已经听了太多次。
"王校长,我需要考虑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学校里开始有了各种传言。
有人说我要求涨工资被拒绝了,有人说我和领导关系闹僵了。
这些传言让我更加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那我又何必留恋?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做出了最终决定。
我给赵校长打电话,正式接受了天华中学的邀请。
"赵校长,我决定加入你们学校。"
"太好了!苏老师,我们全校师生都在等着您。"
挂掉电话,我感到一阵轻松。
是的,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准备收拾最后的东西。
办公室里很安静,同事们都还没来。
我最后一次看了看这个工作了二十五年的地方。
墙上还挂着历届状元的照片,那些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对我说:"老师,谢谢您。"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不管怎样,这些年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是我最大的骄傲。
正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
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王校长。
这已经是今天第62通电话了。
从昨天晚上开始,王校长就一直在给我打电话,想要挽留我。
我都没有接。
现在,第63通电话又来了。
我看着不断闪烁的屏幕,心情复杂。
是接,还是不接?
电话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我的手伸向手机,然后又缩了回来。
铃声还在继续...
06
我最终还是接起了电话。
"苏老师,你终于接电话了!"王校长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急切,"我求求你,不要走,真的不要走!"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向来威严的王校长用这样恳求的语气说话。
"王校长,为什么现在才..."
"苏老师,我知道错了,真的知道错了!"王校长打断了我的话,"昨天教育局张局长找到我,严厉批评了我们学校的用人不当。"
教育局?
"张局长说,苏晴文是我们市教育界的瑰宝,连续七年培养出状元,这样的老师居然连个优秀教师都评不上,简直是教育界的耻辱!"
我震惊了,原来教育局一直在关注着我。
"局长说,如果让苏老师被别的学校挖走,他要亲自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王校长的声音带着颤抖。
"还有,苏老师,你知道吗?这些年来,省里一直在统计各地的教学成果,你的名字在全省优秀教师名单里排在前三位!"
全省前三?
"教育厅的领导多次询问,为什么这么优秀的老师在学校内部却得不到认可。我...我真的无颜面对上级领导。"
王校长的声音哽咽了,"苏老师,是我们糊涂啊!是我们被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事蒙蔽了双眼,没有看到真正的价值!"
这一刻,所有的委屈都涌上心头。
原来,我的价值一直被看见,只是被这个小环境所遮蔽。
"王校长,这些话您为什么不早说?"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因为我们太短视了,只看到了学校内部的那点事,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王校长深深地忏悔着,"苏老师,如果你愿意回来,我保证,所有的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的荣誉,都会向你倾斜!"
07
电话那头,王校长继续说着:"苏老师,还有一件事我必须告诉你。"
"什么事?"
"这些年你评优落选,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上面有人在故意压制你。"
什么?
"是陈老师她们,她们联合起来,以各种理由阻挠你的评优申请。说什么你不合群,不参与集体活动,甚至还说你骄傲自大。"
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果然如此。
"昨天教育局的通报下来后,我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严厉批评了这种行为。陈老师她们都羞愧得低不起头。"
"校长,我现在已经答应了天华中学..."
"苏老师,我知道天华中学条件很好,但是请你想想,这里有你二十五年的心血,有你培养的那么多学生。"王校长的声音更加恳切,"而且,教育局已经决定,要以你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你的教学经验。"
推广我的教学经验?
"是的,张局长亲自拍板,要把你的教学方法编成教材,让全市的老师都来学习。"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荣誉。
"还有,省里也表示,要推荐你参评全国优秀教师,这个荣誉可是比市级、省级都要高得多。"
全国优秀教师?
我的心开始剧烈跳动。
"苏老师,我知道我们以前做错了,但是请给我们一个改正的机会。给学校一个机会,也给那些还在等待你教导的学生们一个机会。"
电话里传来了其他人的声音。
"苏老师,我是李主任,我向您道歉!是我们鼠目寸光,埋没了您的才华!"
"苏老师,我们都错了!"陈老师的声音也传了过来,带着哭腔,"我承认,我是嫉妒您的成就,所以才...请您原谅我们!"
听到这些声音,我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
这些年来的委屈,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应。
08
挂掉电话后,我坐在办公室里沉思了很久。
窗外,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晨跑,青春的身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里,确实是我的根。
二十五年来,我在这里奉献了青春,也收获了成长。
那七个状元,还有无数个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都是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果实。
我想起了刘志鹏,他现在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了,但还经常给我写信。
我想起了王小月,她在北大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说是要传承我的教学理念。
我想起了张思琪,她刚刚被保送到北大,临走前对我说:"老师,如果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些孩子们,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而我,真的要因为一些偏见和误解就放弃这一切吗?
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天华中学赵校长的电话。
"赵校长,很抱歉,我决定不去你们学校了。"
"苏老师,是待遇还不够好吗?我们可以再谈..."
"不,赵校长,不是待遇的问题。"我深吸一口气,"我想明白了,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学生在这里,我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委屈就放弃这一切。"
"我理解您的选择,苏老师。像您这样有情怀的教育家,确实应该在最需要您的地方发光发热。"
赵校长的理解让我更加坚定了决心。
半小时后,王校长和一众领导急匆匆赶到了学校。
看到我还在办公室里,他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苏老师,您..."王校长小心翼翼地问。
"王校长,我不走了。"我平静地说,"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您说,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
"我希望以后学校的评优评先,都要以真正的教学业绩为标准,不能再搞那些人情关系。"
"好!我保证!"王校长使劲点头,"从今以后,松山一中只认实绩,不认关系!"
三个月后,我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六个月后,我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一年后,我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我心中满怀感激。
感激那些年的委屈和不公,让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初心。
感激那63通电话,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
更感激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的人生如此充实和有意义。
教育路上,我还要继续走下去。
不为荣誉,不为名利,只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只为那份最初的教育梦想。
这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