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称:试管婴儿都活不过40岁!如今中国首例过得如何?
“即便是成功了,生出来的孩子顶多也就活40年”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变化,很多没有办法自然受孕的夫妻将目光放在了试管婴儿上,希望这项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一个健康的孩子。
但在很多推崇“道法自然”的专家眼中,这种人为干预出生的孩子无论是生命长度,还是生活质量,都没有办法和正常人相比。
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这种试管婴儿的寿命无法超过40岁。
而这样的声音,也让不少寄希望于现代医学的不孕不育患者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88年,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就安全降生。
如今已经37岁的她,更是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这名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就是郑萌珠,她没有像传言中那么体弱多病,而是和普通人一样,健康成长,还成为了一名医生。
这一切的起点,要从张丽珠教授的坚持和其母郑桂珍的执着说起。
张丽珠生在福建,打小就立志学医报国。但那时候国内医疗水平不行,想学到真本事,就得往外走。
于是,张丽珠索性去了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门攻读生殖医学领域。
也是在英国,她第一次知道 “辅助生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解决不孕不育的难题。
不过,当时这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连一个成功案例都没有,但张丽珠却在心里默默记下来了,她想这技术要是能成,得造福多少求子无门的家庭啊。
1951 年,张丽珠放弃了英国优渥的科研条件,带着一身本领回国了。
那时候国内哪有什么生殖医学研究,张丽珠只能先在普通的妇产科任职。
在临床工作里,她见了太多女人因为怀不上孩子偷偷哭。甚至有的人为了求医,跑遍大半个中国,最后还是失望而归。
张丽珠看在眼里,心里那股劲又上来了,她越来越坚定要将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做出来的想法。
![]()
可这个想法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实在是难如登天。
1978 年 7 月 25 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的消息传来,张丽珠拿着报纸反复看,手都有些发颤,当时还存在于纸上的理论如今真的变成活生生的人。
她攥紧报纸,当即下定决心,国外能成,中国也一定能,再难她也要攻克试管婴儿技术!
可起步的难度远超想象,这项技术在国内不论是理论还是实操全是空白,国内连一本系统的参考资料也没有,教科书上关于卵子的插图还是猪卵,具体的知识还得从外文文献翻译。
理论之外,实操工具的短缺更是巨大的困难。
![]()
就说取卵针,全员只有那几根从国外带回来的,用几次就变钝了,要反复磨尖。
取出卵后,卵泡液对温度还极其敏感,做实验的时候,每次取完都要一路小跑的送到胚胎实验室,生怕温度波动影响了卵子活性。
到了胚胎培养环节,条件更是简陋,医院没有专业的胚胎培养箱,就把医院里普通的恒温箱改一改,靠手工调节温度来模拟子宫环境。
培养液更是得自己动手配,从称重到测 pH 值全靠经验,配比错一点,之前所有步骤就都前功尽弃。
更难的是技术空白,比如什么时候取卵最好?受精卵的培养液怎么配?胚胎往子宫里放多深?全是未知数。
张丽珠带着团队先在动物身上试,一次、两次…… 足足失败了 12 次。
有人劝她:“算了吧,国外都花了那么多年,咱们哪那么容易?” 可张丽珠不松口,每次失败了就熬夜复盘,笔记本上记满了数据,字都被汗水浸得模糊了。
就这么一点点摸,慢慢摸出了门道。
就在张丽珠为设备、数据发愁的时候,远在甘肃的乡村教师郑桂珍也在为孩生子的事愁得睡不着觉。
郑桂珍跟丈夫结婚十年,始终没能怀上孩子。
夫妻俩跑遍了当地的医院,最后查出是郑桂珍双侧输卵管不通,没办法自然受孕,这个问题在当时跟判了“生育死刑”没什么两样。
![]()
郑桂珍不甘心啊,她试过民间偏方,也找过老中医,可依旧解决不了。
在一次偶然间,郑桂珍在广播中听到北京正在研究“试管婴儿”,哪怕她连这个专业名词都没听懂,但也想试试,因为她都快 40 岁了,再等就真的没机会了。
夫妻俩到了北京,简直是两眼一抹黑,连找哪家医院都不知道。
好在,他们运气好,在火车站碰到另一对求医的夫妻,打听到了是北医三院的张丽珠教授在研究试管婴儿,他们才找到了医院。
双方碰面以后,张丽珠先给郑桂珍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虽然输卵管堵塞,但子宫和卵巢条件都还算不错,具备做试管婴儿的基础。
不过张丽珠也如实告知了风险,因为他们的团队已经失败了 12 次,加上郑桂珍年龄偏大,成功率可能不会太高。
但郑桂珍没犹豫,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还是决定继续尝试。
张丽珠被她的劲打动了,就这样,郑桂珍成了团队的第十三个实验者。
取卵那天,国内没有先进的麻醉技术,郑桂珍只能咬着毛巾,忍着剧痛取出卵子。而取出卵子以后,要跟她丈夫的精子一起放在自制培养液里观察。
等到受精卵正常分裂以后,张丽珠才小心的将胚胎移植到郑桂珍的子宫里。
接下来的七个星期,郑桂珍过得格外谨慎,连翻身都不敢用力生怕惊扰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
![]()
医生每天都会来监测她的胎心和身体状况,直到B 超机里传来清晰的 “咚咚” 声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红了眼眶,孩子真的活下来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实现临床妊娠成功!
就这样,1988 年 3 月 10 日,郑萌珠出生了,7 斤 8 两,哭声特别响。
郑桂珍求子多年,终于有了孩子。为了纪念张丽珠教授,郑桂珍还给孩子取名为郑萌珠,意思是“萌发自张丽珠的生命”。
而郑萌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跟普通孩子没两样,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她也十分争气,后来考大学,也特意选了跟医学相关的专业。
毕业后,她直接回了北医三院,就在生殖医学中心工作。
![]()
2019 年,郑萌珠自然受孕,在北医三院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名试管婴儿自然分娩的孩子,也在健康长大。
现在的郑萌珠,快 40 岁了,每天上班、下班、陪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又踏实。而那些 “试管婴儿活不过 40 岁” 的传言,在她的生活面前,早就不攻自破了。
回头看这事儿,哪有什么 “奇迹”?不过是张丽珠教授不放弃,郑桂珍妈妈不认输,再加上郑萌珠用自己的人生,一点点证明:
试管婴儿跟普通人没两样,他们也能健康长大,也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
这大概就是最真实的 “生命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最动人的坚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