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企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通常指企业主要领导人更换后,随之发生的大范围人事变动。人们议论这种现象时,多是带有负面评价和无奈情绪。
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只是简单的人事更替,它有现实成因,也涉及更深层次的组织运转逻辑。
一、上级有时支持“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实背景
在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发展受阻时,上级部门往往会调整企业主要负责人,选派新的领导者,以期扭转局面。这种情况下,人事调整往往已经滞后于问题的发展。新领导到任后,常常通过大幅度的人事与组织变革,迅速改变原有格局,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这样的举措,往往被职工视为有魄力、有能力的表现,也容易获得上级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一朝天子一朝臣”成为推动改革的一种手段,其合理性在特定情境下得到体现。
![]()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多层次表现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和体现。
1. 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
最直接的表现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更换。通常涉及办公室、人力资源、财务、党委工作等靠近权力中枢或资源调配核心的部门负责人。同时,重要子公司、事业部的负责人也可能被调整,由新领导信任的人员接替。
对于前任时期受到重用的管理人员,新领导可能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将其调离实权岗位,转任虚职,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在部分情况下,也可能通过竞聘上岗等方式进行直接调整。对于未担任管理职务的领导人员,则可能通过分工调整逐步淡化其在决策中的影响。
在人员选用方面,新领导通常采取几种方式:从原单位调入熟悉的下属,形成核心团队;提拔本企业中符合新思路、主动靠拢的员工;提出新的人才标准,如强调年轻化、开拓精神等,实际上是对原有用人导向的调整。
2. 战略和业务运营层面的转变
在人事布局基本就绪后,新领导往往会在战略和运营层面推行新的思路。比如制定提出新的发展口号、目标任务;停止或缩减前任主导的重大项目,将资源集中用于自己倡导的新项目;调整审批权限,建立更符合个人管理习惯的决策机制等等。
3.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重塑
最深层次、也最具持续性的改变发生在制度与文化层面。具体表现为: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与新战略相关指标的权重;修订重要管理制度或关键条款等,通过逐步改变企业内部通行的核心理念、行为习惯甚至活动形式,使其更符合新领导的个人风格与管理思路。
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推进过程
在国企环境中,“改朝换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阶段推进:
初期,新领导初期会保持人事相对稳定,通过调研熟悉情况,评估现有人员和组织状况;
随后,从更换办公室主任等关键岗位入手,实现核心突破;
在站稳脚跟后,逐步调整业务部门和重要子分公司负责人,并推行新的发展战略;
最后,通过制度修订、考核调整和文化建设,固化新的管理格局,延续其影响力。
说实话,对“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不宜简单以“对”或“错”评判,而应从其出发点、实际效果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特定情况下,这种人事与组织变革有助于打破僵局、推动改革;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和资源浪费。
最应警惕的是那些违背干部管理原则、任人唯亲、出于私利或盲目决策的行为。这些不仅损害企业公平环境,也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决策流程,是防范此类风险的根本途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