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他小声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先砍我,这钱就归你!”刽子手一听,这买卖还挺划算。手起刀落后,刽子手喜滋滋地捡起两个纸团,拆开一看,脸色大变。
![]()
清初,世间混沌,皇权政治就像是被押注于帝王情绪之上的赌博,一个放荡不羁的文人妄图用集会哭泣来唤醒帝王良知,最终却将自己推向了末路。
金圣叹绝对是古代名人当中最有个性的人之一,他不仅仅是有名的文学家,更是文学批评家,他能用高于当时社会思想的觉悟点评《水浒传》,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
金圣叹出生之后没过上好日子,没有出生在世家大族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幸运,幼年时期的苦寒让他对人生和疾苦有了更深的觉悟。
为了更清楚的看待这个世界,他开始努力读书,那时候的读书人只会循规蹈矩、摇头晃脑的背书释义,但他却一边读书一边表现出不屑的神情,对一些封建糟粕他也颇为鄙夷。
他读书异于常人,夫子教的东西他不会全盘接受,反而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读书不仅仅是识文断字,更是诱发他对人生的思考。
深谙世间生存之道的他却不愿意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反而是在生活中品悟出了一个道理:苦即是乐,大致意思就是说人们犯错由佛祖代为受苦,人们不知道有罪也是无罪,佛祖也不知道有苦也是无苦,所以,苦即是乐,乐既是苦。
这样的言论让当时的俗人听的一愣一愣的,多少人细品数年才能懂得其中的玄妙,多少人到离开人世都无法参悟其中的道理呢?
他的思想相当高阶,但在封建礼教下,他的特立独行也成了被人诟病的关键。
他有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参加科举能一次中第,没想到,他接连三次落榜,原因是在考场上作怪,不是画画就是只答一个字,将空白处填满。
![]()
考官看到他这样的态度,干脆将他的名字拉进了黑名单,当地人得知后,流言蜚语朝着他漫天铺地的袭来,他完全不当一回事,反而是专心与僧人结交。
但流言依旧没有停止,为了打脸那些嘲讽他的人,他干脆用别名参加考试,这一次,他仿照着俗人的思维答题,卷面工整,得主考官连连赞赏。
后面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只是他这人正直,过不惯那声色犬马的官场生活,于是便自行离去了。
他的人格魅力同样吸引着一群为他正名的同僚,甚至有人敬仰他的学识和思想境界将他奉为“前辈”,他却十分谦虚自持,告别了同僚之后,他过上了清幽的隐居生活。
生活虽然苦但他却怡然自得,能在各种小事中发现生活的玄妙,比如“热水洗屁股”让人心情舒畅。
隐居生活虽然自得他却始终放心不下人间疾苦,他做不到远离一切俗世,于是便准备在这世间做一件激扬浊清的大事。
在他的声望和号召下,一众人随他前往庙中哭诉,为的是百姓的幸福生活,他心中何尝不清楚这是在挑战帝王权威,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很快,他的判决书下来了,秋后问斩,他心中十分难过,却没有表现出来,毕竟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在刑场上,送行之人数以千计,很多人都在为他惋惜,他的儿子更是哭得抬不起头,被五花大绑的他反过来安慰儿子。
后面,他实在不想遭受过多的折磨,只一心想着快走,于是便诱骗刽子手先拿他开刀。
没想到,等他人头落地之后,双耳分别掉落一团纸,上面的字合起来竟然是“好,疼”。
![]()
他用这样的“黑色幽默”给人生画上了个不算圆满的句号,可惜了一代英才,如果生活在如今的时代,或许他真的能建设不俗的成就吧?
在金圣叹看来,这世间万物或许就是一场演绎人生百态的戏剧,而他正是那看戏之人,如果他能做到只看不点评,或许他能一生无虞,只是,他一旦参与戏中,便只能被拉入这无尽深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