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猝死
1951年1月3日,家住青岛市太平路的应姓一家人天都塌了——男主人应靖波突发疾病,一命呜呼了!
应靖波是青岛一个做海产品生意的富商,和妻子刘巧玲育有一子一女,一家人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
谁知1950年12月,应靖波身上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各处疼痛。他忍了一段时间,实在忍无可忍。听朋友说,台西区郓城路有一位姓施的中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药到病除人称“施一帖”。
应靖波就由妻子刘巧玲陪着,上门求治。
夫妻俩本以为传说中的“施一帖”肯定是个鹤发红颜的老头,没想到等他一露面,居然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而且西装革履,叼着雪茄烟,看起来像个西洋绅士。
![]()
“施一帖”给应靖波把完脉以后,问道:“你是不是手脚疼痛麻木,痛无定处,游走全身各处,来去无常?”
应靖波一下子就对这个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
“施一帖”说,应靖波患的是痹症中的寒痹,对症开了一副药。应靖波夫妇按照他的指示,去了最近的“九源堂国药号”抓药。
离开药店后,应靖波说自己要去一趟公司处理点事情,就让刘巧玲自己拿了药先回去了。
当晚九点多钟,应靖波服了妻子煎的中药,上床睡觉。
夜里12点左右,刘巧玲被惊醒了,只见丈夫躺在床上轻声呻吟,表情十分痛苦,还用手抓挠着颈部咽喉位置。她赶紧倒了杯凉水给应靖波。
应靖波一连喝了三杯凉水,觉得舒服了不少,又睡下了。
谁知两三个小时以后,他的肚子又开始剧烈疼痛,折腾到凌晨才再次昏昏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刘巧玲看丈夫还在睡梦中,就出去忙活早饭。等到她回到房间时,发现应靖波居然面色铁黑,浑身僵硬,已经没有了气息!
刘巧玲当场跌倒在地,等她反应过来后,连忙冲出门找邻居帮忙。
应靖波就这样莫名其妙死在了自己家的床上!
消息传开后,亲朋好友纷纷赶来帮忙。
应靖波有个发小,外号“大罗”,出身药材商世家。他看完好友的遗体以后,突然问了一句:“我兄弟该不会是被人毒死的吧?”
此语一出,四下皆惊。人们都把震惊的目光投向了刘巧玲。
刘巧玲一看自己马上要成为当代“潘金莲”了,赶紧冲进厨房,拿出昨天开的药方和中药,说:“这是昨天看病拿来的,我就是照着药店给的药煎的啊!”
大罗看了药方上龙飞凤舞的签名“施大为”,立刻意识到这药方是大名鼎鼎的“施一帖”开的,于是带着应靖波的弟弟应靖涛上门要说法。
“施一帖”听说应靖波猝死的消息时,不禁一怔。他赶紧说:“我开的药方绝对没有问题,即使治不好寒痹之症,也绝不会要了他的命。”
![]()
大罗也知道这种名医不会胡乱开药,于是客气地问道:“那能不能请您带着我们去药店问问情况呢?”
就这样,一行人去了“九源堂”。
出来接待的汤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男子,像尊弥勒佛。
可是等他听说病人吃了自家的药死了,吓得瑟瑟发抖,连话都说不利索:“这……这是怎么回事?”
据汤老板回忆,昨天下午他不在店里,药店交给账房黄承议打理。黄承议一口咬定自己照方抓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药方没有问题,“九源堂”提供的中药也没有问题,那应靖波是怎么死的?
难道有第三方投毒?
既然是这样,就不得不报警了。
02 砒霜
大罗带着应靖涛去了最近的市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指派两名民警老周、小陈负责调查此事。
从应靖波猝死的情形来看,要么是被人谋害,要么就是突发疾病。要搞清楚死因,那就不得不进行尸检。
经过家属同意后,当晚法医就进行了验尸。
次日,法医的验尸结果出来了,所有人大吃一惊:死者胃里发现砒霜!而且刘巧玲当天煎药剩下的药渣里也发现了砒霜!
当天下午,市南分局侦查科作出了立案侦查的决定,并指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两名侦查员——殷贤铭和仇越。
殷贤铭、仇越分析了案情。从法医鉴定结果来看,应靖波是服了混在那剂中药里的砒霜而身亡,现在要查的就是谁在药里下了毒。
“九源堂”抓药的是账房先生黄承议;刘巧玲回家后煎药给丈夫服下,期间没有人碰过药。
所以,有条件下毒的人只有两个:黄承议和刘巧玲。
按理说,黄承议跟应靖波素不相识,缺乏杀人动机,作案嫌疑较小。
难道是刘巧玲干的?
![]()
但是殷贤铭想起来,当时是刘巧玲坚持要公安尸检的,如果是她的话,没必要这么做啊。
两人想了很久也想不出头绪,就决定先去“九源堂”查一查砒霜库存。
汤老板一看公安刑警登门,又吓得发抖。他没有办法,只好让黄承议去仓库清点砒霜存货。
这一点,果然点出了问题:“九源堂”账本记录着应有库存砒霜一两一钱七分五毫五,但经当场点检,实际库存却只有一两一钱七分伍毫二,短缺了零点三毫。
汤老板脸色就变了,死死地盯着黄承议:“这是怎么回事?”
黄承议脸上一团通红:“这……这……这是我的失误吧?”
殷贤铭见状,立刻就让汤、黄两人跟他们去附近的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情况很快就弄清楚了。
汤老板老老实实交代了:原来,“名医”施大为给人治病喜欢兵行险招,别人不敢用的药,他敢用,比如砒霜,只要分量对了,是吃不死人的,反而有一定的治病效果。
但是施大为知道病人肯定不敢直接吃,所以他和“九源堂”约定,在药方的右上角画上一个记号,不同的记号表示不同的剂量,“九源堂”见记号发药。
那天刘巧玲去抓药时,汤老板不在店里,黄承议一看药方上有熟悉的记号,就知道要加零毫三的砒霜。但是他一时不慎,竟然拿了两份。
应靖波服下超剂量的砒霜后,当晚就见阎王了。
如此看来,这件事情应该是医疗事故了。
殷贤铭、仇越正准备向上级报告查案结果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噩耗——黄承议死了!
原来,汤老板和黄承议接受完询问之后,就在审问室里待着等处理结果。
期间,黄承议说要上厕所,去了后院。汤老板见他迟迟不回来,就去厕所找,没想到黄承议居然悬在房梁上,上吊自尽了!
黄承议一死,汤老板就倒霉了。
本来是黄承议抓错了药,可是现在他畏罪自杀,所有的责任都要汤老板扛了。
当晚,汤老板就因为售卖毒药被送去了看守所。
03 情夫
1月5日,命案发生第三天,殷贤铭、仇越一直忙到半夜,才在宿舍歇下。
没想到次日上午两人起来,还没去看守所,就有个人上门求见。来人自称齐同泉,说和应靖波命案有关。
殷贤铭不敢怠慢,连忙将他带到了询问室。
齐同泉自我介绍说:“鄙人是是本市同养润药栈的老板。据我了解,应靖波之死应该和汤老板无关?”
仇越问,你怎么知道的?
齐同泉说,“九源堂”出售的所有药材,都是从他经营的“同养润药栈”进货,其中也包括砒霜。
砒霜是一味剧毒药,所以中药店铺都非常谨慎。齐同泉每次对外发货时,都会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在购入的砒霜中掺上五成面粉。所以,凡是从“同养润药栈”进的砒霜,只有一半功效。
这下殷贤铭和仇越困惑了。
![]()
如果齐同泉所说属实,那么“施一帖”开的药方上是零毫三的砒霜,即使黄承议多给了一份,也没有超过致死量。
为了验证齐同泉说的话,殷贤铭立刻组织人手对“同养润药栈”和“九源堂”的砒霜进行随机抽检。
结果显示,这些砒霜的纯度果然是正常的一半。
这样看来,应靖波应该不是死于那副药。难道这么巧,还有别人对他下药?
调查兜兜转转,又没有了方向。
就在殷贤铭和仇越一筹莫展之际,被释放的汤老板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据汤老板说,账房先生黄承议的来历不一般:他以前是混黑道的,和当地的汉奸、特务、宪兵打得火热。解放后,政府组织清扫地痞、恶霸,黄承议也是调查的对象。据他的家人说,黄承议这个月终日提心吊胆,生怕遭到人民政府的清算,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也许是这个原因,让他在开药的时候心神恍惚,多放了一份砒霜都没察觉。
殷贤铭猜测,应靖波死后,黄承议成了第一嫌疑犯,被带到了看守所。他并不知道自己卖的是掺了一半面粉的砒霜,还真以为自己抓的药害死了应靖波。
这样一来,搞不好公安会枪毙他。黄承议越想越怕,干脆就上吊自尽了。
仇越也认可殷贤铭的思路。
但如果上述推断都正确,那么新的疑点又出现了——是谁给应靖波下了超过致死量的砒霜呢?
既然“九源堂”的嫌疑排除了,那么侦查的视线又转移到了死者之妻刘巧玲的身上。
殷贤铭决定,从刘巧玲的社会关系下手,逐一走访她的亲戚朋友。
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应靖波的一个亲戚告诉侦查员,刘巧玲在外面确实有一个情人。此人姓丁,是她初中时的同学。
另外,住在应家隔壁的一个大娘说,1月3日,也就是应靖波死亡当天下午,刘巧玲曾离开过家,不知去了哪里,但是很快就回来了。
殷贤铭记得,当时刘巧玲接受询问的时候,明明说自己抓药回家后就没有再出门。
难道她在说谎?
这样看来,那个姓丁的情夫,很有可能与此案有关。
侦查组很快了解到,此人名叫丁学贤,系邮电局报务房维修人员,离异多年。他跟刘巧玲相好之事发生在其离婚之后。
![]()
据邮电局的领班说,1月3日这天,丁学贤本来全天值班,但是他下午接到一个电话,骑着自行车匆匆出门了,过了一会儿才回来。
这样看来,刘巧玲、丁学贤两人颇有些可疑。
04 线索
殷贤铭决定,次日分别找这两人谈话。
可没成想,第二天一早,刘巧玲突然来到分局门口,要求见专案组的同志。
刘巧玲说自己有一条重要线索要反映:昨天晚上,她的一对儿女在被窝里吵起来。刘巧玲走进孩子的房间一看,发现他们在为一颗糖果大打出手。刘巧玲问这糖哪里来的,结果孩子们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这糖居然是应靖波去世那天下午,一个阿姨来家里给的!
刘巧玲意识到,丈夫猝死那天还有人来过家里。她连忙追问大女儿:“是什么阿姨?长什么样?”
女儿雪婵哭着说,那天妈妈出门后,忽然来了一个阿姨,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子,说是居民小组来检查卫生的。
这个阿姨头戴红色的帽子,烫头发;穿着一件紫色毛皮大衣,看起来非常时髦。
阿姨检查完卫生后,掏出几颗糖果递给雪婵和弟弟,还嘱咐说这次抽查卫生是突击,不能让家里的大人知道,要是孩子们乖乖听话,下次阿姨再来送糖果。
雪婵只有7岁,弟弟雾鸣只有5岁,两个孩子一看有糖吃,什么都顾不得了,连连点头。后来母亲回来了,他们居然真的没有把陌生阿姨来家里的事情讲出去。
刘巧玲听完女儿的话,大惊失色。她从小儿子手里抢过糖纸一看,这是上海“冠生园”的软糖(老字号,大白兔奶糖就是这家出的。)
第二天一早,刘巧玲就匆忙跑来找刑警,汇报了昨晚从女儿那天知道的事情。
殷贤铭耐心地听完刘巧玲的诉说,然后用温和又不失严厉的语气问道:“我第一次询问你的时候,你说自己那天抓完药回来一直在家,下午从未出门,也没人来过。怎么和你今天说的相反呢?”
刘巧玲红了脸。
她低头想了一会儿,知道瞒不下去了,终于说了实话:“那天下午我出门,在一个杂货店买了些吃的,送给丁学贤。我怕你们误会我毒害丈夫,所以不敢说。”
殷贤铭让刘巧玲在局里呆着,然后派仇越去杂货店和丁学贤处核实情况。
![]()
结果证明,刘巧玲的确没有说谎。
专案组对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以排除刘巧玲和丁学贤的作案嫌疑,把侦查视线转向那个神秘女人。
根据居民小组反映,1月3日当天根本没有组织过卫生检查,可以断定那个神秘女人是假借检查卫生之名潜入应家投毒。
可是人海茫茫,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到哪里去找这个女人呢?
1月10日晚上,殷贤铭和仇越没有回宿舍,而是留在办公室里研究案情。
仇越提出了一个想法:1月3日那天,神秘女子是乘着刘巧玲出门的空当溜进应家投毒的。但是她应该不知道刘巧玲会不会出门,什么时候出门,那就只能守株待兔,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可是这么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子总是在应家门口转来转去,肯定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因此,仇越推测,案发当天,神秘女子肯定在应家附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隐藏之处,暗中窥视这家人的一举一动。
殷贤铭茅塞顿开,说:“明天一早,我们就再去一趟案发地。”
05 真相
次日上午七点,殷贤铭和仇越来到了应家所在的太平路。
他们转了一圈,发现能够看到应家大门,但是又不会引起怀疑的地址只有一个——“孟春茶馆”。
功夫不负有心人,茶馆老板一回忆靖波出事当天,立马就想起那天下午有个穿着很漂亮的女人单独来喝茶,就坐在靠窗的位置,下午三点才离开。
而老板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不仅仅因为那女人长得漂亮,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
原来那个茶馆有个熟客陈老头,解放前喜欢在城里的花柳巷寻欢作乐。
1月3日那天,陈老头也在茶馆喝茶。那女人走后,陈老头一脸神秘地告诉老板,这女人可是以前“雅秋馆”的大红人,小名“珍珍”,不少达官贵人找她消遣呢。
殷贤铭一听,就知道关键线索来了。
解放后,青岛大大小小的妓院都取缔了,但是民政局统一登记了人员名单。
殷贤铭去了一趟民政局,查到“雅秋馆”老鸨钟艳兰因为在解放前强迫卖淫,现在关在看守所里。
![]()
他又马不停蹄去了看守所见钟艳兰。据老鸨说,的确有“珍珍”这么个人,但是她解放前就嫁给别人当小老婆了。
听说那户人家姓商,住在洮南路的一幢公寓楼内。
1月12日早上,殷贤铭、仇越带着刑警小宋去了洮南路。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珍珍”的住处。
进门一看,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殷贤铭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柜子上放着一盒“冠生园”生产的奶糖;金银首饰、贵重衣物都在。
看起来,“珍珍”像是临时走的,不然不会连首饰都不带走。
仇越对刑警小宋说:“你到楼下给分局打个电话,让他们多派几个人来搜查。”
小宋下了楼,正好碰见有个戴眼镜的男子在向门房老戴询问着什么。老戴看见刑警下来了,指着那人说,这位同志是张小姐的表兄,说张小姐让他来拿一点儿东西。
这名男子一听小宋是刑警,顿时脸色发白,眼里掠过惊慌的神色。他结结巴巴地说:“既然警察在......在执行公务,那我就不打扰了。”
小宋看他可疑,立马一把将他揪到了楼上:“别走!跟我上楼去!”
![]()
从这个倒霉鬼身上,搜出一个工作证,上面写着:“袁昱,是台东区红星小学老师”。
很快,专案组押着袁昱去了他的住所进行搜查。
这一查,居然有了意外发现。
在阁楼上,竟然搜出了一部收发报机和一支左轮手枪、五十发子弹。
被带到公安局的袁昱很快交代了一切:原来,袁昱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第113潜伏组”成员,负责报务,上级是“113潜伏组”组长牛汉峰。
牛汉峰的公开身份是“雄山粮行”的老板。
专案组没想到,一件投毒案竟然牵出了这么大一个案子。
当晚,牛汉峰被逮捕。
牛汉峰还交代了“珍珍”的下落——她早就在1月3日晚上被灭口,尸体扔于市郊一口枯井里。
至此,应靖波命案的案情终于真相大白:
“军统”情报员牛汉峰一直在青岛进行秘密活动。
1949年初,牛汉峰受命组建“第113潜伏组”,伺机刺探青岛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
台东区红星小学老师袁昱,就是他的手下。
牛汉峰在青岛发展了两名新成员,一个是“珍珍”(原名张少珍),一个就是死者应靖波,每月发放报酬和活动经费。
朝鲜战争爆发后,牛汉峰向应靖波下达了指令,要求他收集青岛地区的海域情报。
应靖波领了经费却按兵不动,甚至拒绝和线人接头。
牛汉峰明白,这小子是胆小怕事,临阵缩头了。
应靖波家里的电话早就被安装了好几个窃听器。
1月2日,牛汉峰得知应靖波第二天要去看中医,就下令张少珍密切注视应靖波的一举一动,伺机在中药里下毒。
1月3日当天,张少珍一路跟踪应靖波夫妇。
刘巧玲到家后,张少珍进了“孟春茶馆”佯装喝茶。
等到刘巧玲从家里出来后,她就潜入应家,在中药里下了砒霜。
事成之后,张少珍去找牛汉峰复命。
没想到牛汉峰为了斩草除根,竟然下令特务将其杀害,抛尸荒井。
之后,牛汉峰见没人怀疑到自己头上,就派特务袁昱去张少珍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没想到,袁昱竟然一头撞到了警方手里!
整个“第113潜伏组”也由此浮出水面,1951年7月,牛汉峰、袁昱等四名特务被判处死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