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国的起源与地理位置
纪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姜姓诸侯国,地望位于今寿光市,都城位于今寿光纪台镇。遗址东西长1500-1600米,南北宽1200米,夯土城墙与贵族墓葬群(封土最高达20米)保存至今,印证其作为东方大国的地位。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周王室为追念先圣功绩,封炎帝后裔于纪地(今寿光)建立纪国。商代晚期,纪国以“己”为国号,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己侯”即纪国君主,战国时期“己”字加“糸”旁演变为“纪”,故文献多称纪国。
二、纪国的政治与军事兴衰
与商周王室的关系
纪国在商周时期具重要政治影响力。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己”国向商王进贡、参与占卜活动的记录;青铜器如《己侯钟》《己侯貉子簋》铭文显示,纪侯曾与周王共同田猎并受赏赐,表明其与中央政权关系密切。西周时期,纪国国君多次参与周王典礼(如周康王登基大典)并担任周廷要职,甚至纪侯之女纪季姜嫁周桓王为后,成为政治联姻象征。
与齐国的世仇和军事冲突
纪国衰亡转折点源于与齐国的矛盾。西周夷王时期,纪侯因进谗言导致齐哀公被周王烹杀,两国结下世仇。春秋时期,齐国崛起后视纪国为扩张障碍,多次发动战争。公元前690年,齐襄公攻破纪国都城,纪侯逃亡,国祚终结。纪国灭亡后,其附庸鄣国亦于前523年被齐吞并。
三、纪国的经济与文化特色
纪国的青铜文明与盐业经济
纪国青铜器制作精湛,寿光益都侯城遗址出土64件商末青铜器(含19件带铭文器物),是其手工业与礼制文化的代表,其中“己竝”铭文证实纪国附庸“郱”邑的存在。此外,渤海南岸的寿光双王城发现大规模商周盐业遗址,卤水坑井与盐灶遗迹揭示其依托弥河流域盐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
纪国的文化传承与东夷特色
纪国文化属东夷文化圈,其图腾崇拜(如鸟、太阳)与大汶口、龙山文化一脉相承。青铜器铭文中的“凫”形象与《诗经》“玄鸟生商”的记载,反映东夷族群对鸟的崇拜,与中原龙图腾形成文化分野。
四、考古发现与历史争议
纪国与㠱国为不同国家
20世纪80年代,寿光益都侯城遗址出土的商末青铜器(如“己竝”铭文)终结了纪国地望在烟台的学术争议,确认寿光为纪国核心区域。此外,烟台上夼村西周墓中《㠱侯弟鼎》与《己华父鼎》同出,证实“㠱”“己”为同一国族的不同书写形式,解决纪国与㠱国是否为两国的历史悬案。
关于纪国的诸多遗址
纪国故城遗址现存点将台(纪王台),清代出土的“纪侯钟”现藏日本泉屋博古馆,其铭文“己侯作宝钟”为纪国都城定位提供直接证据。临朐纪王崮相传为末代纪王避难处,虽无确证,但反映民间对纪国历史的记忆。
五、纪国的历史遗产
纪国虽亡,其文化影响深远。成语“呆若木鸡”“纪昌学射”等典故源自纪国。弥河流域的纪国故城、盐业遗址及青铜器群,成为研究商周时期东夷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兴衰折射出春秋时期小国在大国争霸中的生存困境,为理解齐文化扩张与周代分封制瓦解提供典型案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