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团的抗战故事
张志红
原西藏军区53师(老18军53师,现为西藏军区53旅),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四军四师的老部队。其中主力团157团的前身是冀鲁豫军区30团,它是河南豫东地区最早举起抗日大旗的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并出现了一位在河南雎杞太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担任过30团团长的王广文。
![]()
雎杞太地区是河南雎县杞县太康县的简称,雎县属商丘地区,杞县属开封地区,太康属周口地区,所以历史上曾称“三不管”地区。敌人统治的薄弱区,为我党建立抗日武装提供了机遇。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豫皖苏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根据地中的老区,因为处在黄河以东,党史上和当地老百姓叫水东地区,豫皖苏根据地是西藏军区前身十八军的老家,十八军的许多首长象张国华,王其梅,苗丕一等都曾在水东战斗,十八军许多将士都是这一带人,老一辈革命家和将帅彭雪枫邓子恢吴芝圃萧望东张震张爱萍刘瑞龙等是豫皖苏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
1938年6月1日,日寇就占领了雎县县城,在雎县地下党的领导下,文中开始所提王广文在家乡雎县长岗乡杨楼村拉起了十几个人的队伍,几个月后发展到1000人左右,成为豫东游击支队,领导人是吴芝圃。38年10月,彭雪枫奉中央命令带300来人从河南确山竹沟出发来和他们汇合,王广文受命带一个中队去迎接彭雪枫,从此便在彭雪枫领导下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为了加强雎杞太地区工作,彭雪枫派王广文回到家乡担任雎杞太独立团一营营长。
1941年前后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在敌人残酷扫荡合围下,根据地日益缩小,新四军四师主力转移到江苏洪泽湖一带,王广文率部在雎杞太坚持斗争,重建雎杞太独立团。
到1945年3月,雎杞太独立团这支抗日武装在雎杞太地区已经坚持了七年多抗战,同日伪顽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在抗战全面胜利的前夜,独立团改名为30团,团长王广文,政委苗丕一。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30团作战勇猛无比,屡挑重担,其中有一个月农历只有28天,30团就打了28天的仗,没有一天不行军,没有一天不打仗。当地流传着在30团当兵活不过半年(有说一年)之传说,可见是多么惨烈的牺牲啊!
1949年2月,18军在河南鹿邑县成立,53师成为3个主力师之一,30团成为53师157团。在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中,157团作为南线主力部队和42军126团一起担负了迂回切断藏军退路的任务。他们从巴塘渡过金沙江,击宁静,出芒康,抵邦达,扎住了包围圈的袋子,和北线52师主攻部队和其他部队一起取得了昌都战役的伟大胜利。在后来53师撤编时,157团也被成建制保留下来。
文中所提30团老团长王广文在1948年调离30团,后来担任过志愿军后勤部车管部部长。这位抗日老英雄首先在豫东地区举起抗日义旗,他被日寇悬赏300大洋要人头,他的家被日寇烧毁,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和妻子幼子一起四处流浪。在后来的历史风云中,他始终保持了革命晚节。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继续续写英雄部队的光荣!
(谢谢原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路统信大哥为我讲述了雎杞太地区的情况。)
![]()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志红:1957年出生,1972年12月入伍,曾任西藏军区通信总站电报中队报务员,七营二连副指导员,82年起任某舰队航空兵通信站三中队副指导员,俱乐部干事、主任。97年转业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2017年退休。
![]()
作者:张志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