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际,一种名为隐翅虫的小昆虫活跃起来,近期不少人都因它 “中招”,隐翅虫究竟是何方神圣?
隐翅虫体内含有堪比硫酸的强酸毒液。这种毒液的腐蚀性极强,一旦接触到人类皮肤,就会引发皮炎,所以它也被称为 “会飞的硫酸”。
多地网友都有过被隐翅虫伤害的经历。广东有网友反映,身上出现了线状、片状的红斑,伴有灼痛和瘙痒;广西某医院接诊数据显示,近期因隐翅虫导致皮肤问题的患者明显增多;湖北和杭州也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被隐翅虫 “光顾” 后的照片,症状不一而足。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拍打隐翅虫。当拍打隐翅虫时,它体内的毒液会大量释放,从而使皮损面积迅速扩大。原本可能只是小范围的不适,拍打后可能会变成一大片红肿、疼痛的区域。
![]()
很多人在被隐翅虫叮咬后,会使用酒精、碘伏、牙膏、生姜汁等涂抹伤口,这其实是错误的处理方式。这些物品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炎症。
那么,该如何预防隐翅虫带来的伤害呢?家庭防护方面,要注意物理隔离,比如安装细密的纱窗、纱门,防止隐翅虫进入室内。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在外。如果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不要拍打,轻轻吹走或用物品将其拨落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隐翅虫家族大部分成员其实是益虫,堪称农业小卫士。它们会捕食蚜虫、叶蝉等害虫,在农业生产和生态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也不能 “一刀切” 地对它们赶尽杀绝。
隐翅虫虽小,却能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扰。了解它们的特性,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就能在享受夏秋美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被其伤害的风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