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ivy
创维集团最近有点“癫”。
前不久,创维发了一支TVC,破天荒地给20年以上的老电视,办了场退休大会。
![]()
视频截图| 来源:创维集团
剧情的魔幻程度,堪称今年营销界的奇葩。
开头五个老阿姨以经典“退!退!退!”
的动作手势,拉开大会序幕;
主持人一句“让我们给工作20余年的创维电视,来一点经典物理世界的掌声”,场下的70后打工人就对着台上的00后电视机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创维集团总工程师上台发言,镜头扫过,台下的听众变成了一堆扎着大红蝴蝶结的黑白电视。他就在台上感叹“你们从一身的班味到电子老人味,今天终于可以水灵灵的退休了”
这发言稿、这剧情、这脑洞,不出意料的话走的就是“00后整活、90后审核、80后批复,70后向60后解释,60后再亲自上场”的路子。
虽然抽象,但毕竟出彩。而这边在辞旧,另一边,创维也在“迎新”。
根据Omdia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创维首次在全球销售额排名中超越索尼,成为继TCL、海信之后,第三个进入全球Top 5的中国品牌。
广告洗脑,销量喜人。继2024年营收利润双降后,创维在2025年似乎开始触底反弹,离千亿目标也近了。
但光靠电视,难成大事。去年创维在智能家电上的营收334.69亿元。家电作为存量市场,再怎么折腾,市场也腾不出700亿的空间给他了。而另一条线的光伏,营收下滑的趋势还没止住,新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
1000亿,还是悬了。
![]()
2024年,创维发出“下一站,1000亿”的目标,创始人黄宏生希望能在2025年实现。
基于2024年650.13亿元营收基础上,意味着创维至少还需要找到350亿元的新增量。
能支撑这一目标的,就是占了八成营收的智能家电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智能家电业务表现出了积极向好的一面,一季度销售额挺进了全球前五。今年的618,创维的壁纸电视,独揽了京东艺术电视品类累计榜的前八席和天猫艺术电视新品榜。
![]()
![]()
但面对千亿目标,营收334.69亿元的智能家电业务,在一片红海市场里显然独木难支。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保持不变,到2025年底智能家电业务至少需要录得51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将达52.38%。而过去四年,创维智能家电业务的增长率普遍维持在10%上下,52.38%的增长幅度几乎不可能实现。
被予以厚望的新能源业务,则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年初,两份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件)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出台,几乎重塑了行业发展逻辑。
两份文件的核心条款表明:
5月1日后,工商业
分布式
光伏
取消全额上网,小型项目仅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大型项目仅限“自发自用”或参与市场化交易;
6月1日后新增
分布式
项目全面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补贴彻底退出;
5月1日前未
并网
的大型工商业项目需重新备案,政策
缓冲器
实质缩短。
这直接冲击了创维光伏的主力户用模式,影响新能源业务营收。补贴退出,强制市场化交易,其依赖的“融资租赁+送家电”模式,即农户零投入、获保底收益的承诺面临根本挑战。
今年4月,创维又重组了旗下的逆变器研发团队。据「能源严究院」了解,有知情人士称:“逆变器研发团队一两百号人,做了一年多,花了一个亿,并没有做出产品来,公司大老板很生气”。
核心逆变器研发的成效甚微,意味着创维光伏依然要靠解决方案和组件盈利。但当前光伏组件严重过剩,很难在未来一两年实现出清,价格低迷还将持续。
新政策环境叠加旧产能过剩,也别指望光伏能为千亿目标多出点力,能保持住2024年203.34亿元的规模已经不错了。
![]()
而若创维今年未达成千亿营收,那就将连续三次失信于市场了。
对于千亿目标的执念,黄宏生也好,创维也好,已经熬了13年。
早在2012年,创维又一次登顶中国彩电销量榜冠军时,黄宏生大手一挥,定下了“千亿目标”:到2020年,创维要实现千亿销售额。
当年,创维销售额才378.24亿港元,离千亿目标还差将近三分之二。
但也不怪黄宏生野心十足。毕竟在这之前,创维靠着组织架构、技术路径和渠道战略的再造,已经拿下了年度销量榜的六连冠。
2000年,创维中国区营销部总经理陆强华被免职,销售网络崩盘后,黄宏生被迫反思人才策略。痛定思痛,在2002年拿出了1亿股期权分配给了800名骨干,首创“研发销量捆绑分红”机制,首席科学家李鸿安就因技术贡献获得300万期权,成为比周受资还早的“打工皇帝”。
这一策略终结了高管频繁出走的历史,为后续“屏变技术”和“酷开电视”的研发突破打下了基础。
2004年黄宏生入狱后,创维被迫进入“后创始人时代”。张学斌、杨东文等组建决策委员会,推行“董事会-CEO-事业部”三级分权架构,黄宏生仅以非执行主席身份提建议,把家族企业创维从“人治”向“制度治”推动。
组织架构再次稳定,创维在2006年首创了屏变技术,能动态调节背光解决液晶闪烁问题,又推出全球首款USB直插下载网络内容电视酷开电视,双双避开了日韩企业的面板垄断,在体验和内容上抓住了用户痛点。
而继陆强华被免职,杨东文接任后,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渠道突击战也正式打响。
当时,一二线城市被国美和苏宁几近垄断,创维进入高线城市的渠道成本高企,且又面临日韩企业的围追堵截,杨东文便推出了“第三营销模式”。首先,把30余个分公司转为利润中心,下放决策权加速区域相应。并与浙江话机世界、广西王者通讯等区域连锁卖场合作,避开国美和苏宁,打通了渠道基本盘。
在农村市场,针对农村电压不稳、信号弱等问题,推出了宽电压和防雷击的“彩神”系列,配套建设了“45分钟响应”服务体系,覆盖了100%县级网点。
基本盘的稳固,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下外资品牌的收缩,创维抓住“家电下乡”机遇,在2010年实现了12.81亿港元的净利润,成为国内彩电企业的最佳。
这一背景下,黄宏生喊出了千亿口号。但他不会想到,这场千亿征程,将成为创维历史上最曲折的战略转型。
![]()
2020年,到了该兑现目标的时候,创维只拿出了400.93亿营收的成绩,还不及二分之一。
考究起失约的历史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错押了技术路线。
彩电市场的核心竞争焦点,是面板。面板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OLED和Mini LED两种。从成本和显示效果以及技术实现难度来说,OLED属于高端技术。
为了攻占高端市场,实现国产彩电在OLED上的从0到1,几家主要的彩电企业都曾押注过OLED,其中就属创维死磕的最狠。
2008年,创维率先启动OLED研发,比国内同行早5年。2013年,创维联合LGD,推出中国首台OLED电视。2015年,创维实现了4K OLED电视量产。三年后,国内50%的OLED市场都归了创维。
然而高光背后,裂痕早已滋生。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8-2021年,国内OLED电视市场份额长期在6%-11%之间徘徊,始终没有大突破。而2022年,Omedia数据显示,大尺寸OLED面板的出货量同比减少了8.4%,Mini LED电视出货量却激增了138.46%。
市场萎缩,导致创维的重押没有了结局,还付出了高沉没成本。2021年初,时任创维-RGB董事长、CED的王志国表示:“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去年我们花了十亿元专门研究显示技术。”
而这条路之所以走不通,一方面因为创维并不掌握OLED的核心面板技术,依赖LGD的供货,导致产品成本迟迟打不下来。比如2021年推出的OLED电视S82,定价11999和20999元,和同期的MiniLED电视相比,没有价格竞争力。
另一方面,疫情三年导致中外通商效率大打折扣,国产厂商纷纷转向MiniLED,但创维因付出成本最高,迟迟下不了决心,错过了MiniLED的红利期。直到2022年,王志国被免职,创维OLED产品线方才停止更新。
不过,戏剧性的是,2024年OLED电视开始走向回暖。Omedi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达到709万台,同比增加了34%。
LG和三星分别以570万台和140万台的销量,占据了86%以上市场份额。
创维,已经成了边缘角色。
OLED上实现不了的千亿目标,创维转向了光伏。
2021年,创维发布“新三年发展目标”,计划2024年实现千亿营收。同时,刚刚成为掌门人的林劲(黄宏生之子),主导重仓了光伏。
但经过前三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24年创维的新能源业务营收首次下滑了13.09%。
![]()
下滑原因,一是行业陷入恶性竞争。2024年,硅料、硅片、组件等全产业链价格暴跌,行业普遍亏损。二是创维光伏本质是解决方案商,缺乏上游技术壁垒,毛利率远低于隆基绿能等一体化企业。
而且,创维光伏主要布局于户用光伏。此前靠“0元装电站”的融资租赁模式,曾快速打开过农村市场。但2024年,随着渠道饱和和政策补贴退潮,户用模式的增长空间逐渐见顶。
这种赚热钱的方式,再次让创维失约,2024年营收650.13亿元,同比下滑了5.8%。
如今再将千亿目标过渡到2025年,尽管MiniLED迎头赶上,但在行业天花板见顶和光伏政策环境的变天下,市场和投资者,可以提前期待创维的第四次千亿承诺了。
参考文章
1、华尔街科技眼.独家:大屏 OLED 成为 “滑铁卢”,老牌彩电企业创维缘何掉队
2、能源严究院.传逆变器研发团队解散,创维光伏怎么了?
3、连线Insight.创维距离千亿目标还有多远?
![]()
![]()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