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集团,放大招了!
2025年6月17日,美的集团发布了股份回购的公告。
公告显示,美的集团准备从公司的自有资金或者专项贷款中,拿出50亿元-100亿元进行股份回购,全部回购比例预计将达到0.65%-1.3%。
![]()
其中首次进行回购的数量是207.81万股,预计成交价为72.02元-72.89元,合计交易金额超1.5亿元。
从投资者角度看,相比分红,股份回购的灵活性更高,资本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减持获取现金收益。
从公司角度看,股份回购也说明了企业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是非常看好的。
不过美的情况比较特殊,近两年的家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新进入者小米空调还对美的、格力、海尔“白电三巨头”的位置发起了“冲锋”。
美的集团的自信,从哪来的?
Part01
多元化动能充沛
有人曾说过,“消费企业有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却没有科技企业的泡沫,他们的任何增长都与业绩息息相关。”
2025年第一季度,在境内上市的43家白色家电企业中,美的集团的净利润不仅是最高的,增速也是最快的。
今年前三个月,美的集团实现净利润124.22亿元,比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的净利润加起来还多;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38.02%,远超格力(26.29%)、海尔(15.09%)、海信(14.89%)等一众友商。
![]()
别的不说,我们就看格力电器,他们一直在“声讨”美的集团,但就是一直超越不了美的。
区别就在多元化和新增市场上。
美的集团共在B端拓展了“四大四小”八块业务。其中“四大”包括了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四小”则是安得智联、美智光电、美云智数、万东医疗。
目前这些新业务发展得都不错。
像青岛啤酒的数字供应链物流和智慧仓库,隆基绿能、古井贡酒的灯塔工厂,甚至是小鹏G9搭载的800V碳化硅12000rpm高转速电动压缩机等,都有美的B端业务的影子。
反映到具体的财务数据上,就是企业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可以看到,自2020年之后,美的集团每创造1元收入所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就开始低于格力电器了。
![]()
到了2024年,格力电器每创造1元收入平均需要0.21元固定资产,而美的集团却仅需要0.1元,只有格力的50%。
一方面是因为美的集团之前投入的新业务基本都回本了。
2024年美的集团来源于空调以外的收入占比大约在56%左右,特别是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去年实现收入287亿元,未来很有可能发展为第二增长曲线。
而格力电器2024年来源于空调以外的收入占比却仅有24%左右,其新业务还在起步阶段,暂时没有新业务的年收入能超过100亿。
再加上格力前几年还收购了银隆等部分无效资产,也影响了公司在固定资产产出方面的效率。
另一方面是因为,美的集团很少用自己的钱做生意。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在访谈中说过,“我们做生意,不用自己拿本钱,都是用别人的钱在做生意。”
过去十年时间中,美的集团每获得1元收入所需要的营运资金始终为负,这代表着公司一直是用上下游的资金做生意,甚至生意做的越大,占用别人的资金就越多。
![]()
这么看来,美的集团大致的模式就是通过借用无成本资金进行经营、投资,再通过新业务获得新增收入,整体成长动力要比“友商”更强。
但是这个模式的前提是,基础业务家电保持稳定。
Part02
远超同行的全球化布局
站在家电行业发展角度看,当前国内家电市场实际上已经饱和,未来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下沉市场和出海市场。
高端市场有格力,下沉市场有小米,而美的则牢牢占据了海外市场。
2024年,格力电器的海外营收为282.0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7%;美的集团同期的海外收入则高达1690.34亿元,是格力电器的6倍。
![]()
美的集团在2016年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家电业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美国吸尘器企业EUREKA以及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KUKA集团。
有了这些企业当“跳板”后,美的不仅拥有了体系设备,更在进军海外市场领域时有了方向和抓手。
2024年,美的产品已出口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美的海外自有品牌(OBM)业务增长迅速,去年OBM业务收入已达到智能家居业务海外收入的43%。
2025年,美的集团还计划分拆旗下安得智联赴港上市,如果过程顺利,安得智联将成为美的商业版图的第十个IPO。
届时,美的集团的海外品牌影响力及多元化格局都将进一步被加强。
总的来说,美的的自信,源于扎实的业绩、多元的布局和超前的战略——回购只是开始,而非终点。
Part03
结语
美的集团此次的大规模回购,不仅彰显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更折射出其“轻资产、高效率、多元化”战略的成功。
此次回购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资本版图的持续扩张和新兴业务的逐步成熟,美的正在书写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向全球化科技集团跃迁的新故事。
在存量竞争的时代,美的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龙头,永远在创造增量。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