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聚焦:23.9亿“清仓甩卖”】
近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旗下子公司中煤华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23.91亿元底价挂牌转让山西保利平山煤业70%股权及关联债权。这一标的的核心资产为山西晋城沁水县一座年产90万吨的无烟煤矿,剩余储量约4967万吨,服务年限26年。但财务数据显示,该矿近年持续亏损:2023年净亏损1.65亿元,2025年前三个月再亏4614万元,所有者权益已降至-7.46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交易条件:7.1亿元保证金需在资格确认后3个工作日内到账,违约即全额扣,且剩余款项需在5个工作日内付清。这一高门槛可能让潜在接盘方望而却步,尤其是当前煤炭行业对高风险资产愈发谨慎的背景下。
【起底关联企业:为何中煤急于脱手?】
山西保利平山煤业原隶属于中国保利集团,后随保利能源控股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其亏损并非孤例:
山西华润联盛能源(中煤子公司)同期捆绑转让的余锦煤业、东桉煤业等5家煤矿,2023年合计亏损超8760万元,且多数处于停产状态;
另一案例茂华能源(原属华电集团)虽以44.19亿元成交,但其核心资产万通源煤业曾因透水事故停产,且风电项目尚未盈利。
这些被转让的煤矿多为资源整合矿井,因政策调整、安全事故或储量不足长期停摆,成为中煤集团“非核心资产”剥离的重点对象。
【深层逻辑:央企战略调整与山西煤炭困局】
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
中煤集团近年频繁出售山西煤矿资产,累计挂牌金额超百亿,核心目的是退出低效资产,聚焦煤炭开采、煤化工等核心业务。例如,2025年1月打包转让的5家煤矿,总底价达94.63亿元。
山西煤炭整合后遗症
2008年山西省煤改中,华润、保利等央企通过整合地方煤矿“跑马圈地”,但多数矿井因政策限制(如去产能)、资源枯歇或管理不善陷入停产。例如,余锦煤业、东桉煤业储量有限且开采成本攀升,难以重启运营。
市场两极分化
当前山西煤炭市场呈现“强者恒强”态势:潞安环能、山西焦煤等国企斥资百亿竞拍优质探矿权,而中小型亏损煤矿则被低价抛售。例如,中国秦发以3000万元抛售5家煤矿,仅为中煤交易价的1%。
【启示与展望:谁会成为“接盘侠”?】
民企或地方国企或成主力:如朔州万通源能源投资集团曾以40亿元回购旗下事故煤矿,但需警惕高负债和环保风险。
央企“甩包袱”常态化:中煤、华电等央企加速退出非核心资产,资源将向高效主体集中,推动行业出清。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山西省正推进矿业权市场化转让,但亏损矿井的接盘需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产能置换),否则难逃流拍命运。
结语
中煤集团此次转让既是央企战略收缩的缩影,也折射出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阵痛。对于接盘方而言,7亿保证金仅是“入场券”,后续如何盘活资产、应对政策风险才是更大挑战。未来,这场“进”与“退”的博弈,或将重塑中国煤炭行业的竞争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