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作案手法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着广大客户的财产安全。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功堵截了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守护客户的“钱袋子”。
![]()
案例警示,防范为先,共筑安全防线
【案例一】“高收益投资”骗局
客户王阿姨来到民生银行成都四海逸家社区支行,要求提前赎回其购买的3年期定期产品6万元。支行工作人员告知提前支取将产生利息损失,但客户坚持要求办理。在协助客户操作手机银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客户手机不断收到微信消息和语音电话。在客户接听电话时,工作人员隐约听到“6点几”“完全安全”“没有风险”等关键词。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职业敏感性,支行工作人员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高收益投资”骗局。为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工作人员迅速暂停了业务办理,并与同事一起耐心劝导客户。同时,工作人员及时拨打了反诈中心电话,请求警方协助。在民警的权威解释和支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下,客户终于醒悟,意识到自己差点被骗,也放弃了提前支取定期产品的想法,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养老钱。
【案例二】“社保卡异常”诈骗
七旬独居客户青阿姨神色慌张地来到民生银行成都翡翠城社区支行寻求帮助。她声称接到一个自称是社保局的电话,对方称她的社保卡账户出现异常交易,存在违规使用医保资金的情况,要求她点击发送的链接输入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否则社保账户将被永久冻结,养老金也无法发放。支行工作人员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社保卡异常”电信诈骗。他们立即安抚客户情绪,并询问客户是否已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情况。在确认客户尚未进行核实后,工作人员主动拨打了成都社保局的官方电话进行确认,社保工作人员告知,客户社保卡账户一切正常,不存在任何异常情况。在支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和社保局的权威解答下,客户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上当受骗。她对翡翠城社区支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和细心表示由衷感谢。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骗局
老年客户邢某来到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下辖德阳东汽馨苑社区支行,查询提前支取的资金是否到账。鉴于邢某是老年客户且异常提前支取,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其资金用途。邢某透露,他接到自称“深圳公安局警察”的电话,对方称有人冒用其身份证在其他银行开户,骗取了大额资金,现需对邢某的账户进行账务核实和远程监控,并叮嘱不得将此事告知任何人。在“警察”的远程“指导”下,邢某提前支取了民生银行的定期存款并预约赎回理财产品,共计35.2万元。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工作人员迅速意识到客户可能遭遇诈骗,为防止资金被转走,征得客户同意后,支行对其账户采取了限制措施,同时客户进行了交易密码修改。通过进一步核实,工作人员发现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为境外电话呼入,微信号为虚拟号,判断邢某遭遇典型的“冒充公检法”骗局。支行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属地反诈中心上报可疑情况。民警赶到后,与工作人员共同对客户进行劝导,并现场接通诈骗分子视频电话,通过真假“警察”的对峙,客户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几十万积蓄差点被骗走,邢某感到一阵后怕,对支行工作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深表感激。
全面提高安全意识,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及时查询,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始终把客户资金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员工反诈识别能力、提升客户安全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措施,持续深化银警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效落实作为金融服务主体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运营管理部
编辑/姜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