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首富薛华,真是个传奇人物,28岁辞职创业,39岁就把公司搞上市,现在身家290亿,妥妥的人生赢家。
![]()
从汉中小村庄走出来的穷小子
薛华,1970年出生在陕西汉中洋县的一个小村庄。那地方靠着汉江,山清水秀,但日子过得苦哈哈。家里是地道的农民,种点水稻和玉米,收成全看老天爷心情。薛华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住的是土坯房,生活全靠父母在地里刨食。
![]()
他从小就知道家里不容易,特别用功读书。那会儿农村孩子上学不容易,他愣是靠着硬啃书本,成绩一直拔尖。父母没啥文化,但特别支持他读书,觉得这是唯一的出路。
1988年,18岁的薛华参加高考。那时候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也憋着一股劲,想考个好学校,学个热门专业,彻底改变命运。结果成绩出来,他没进工程或者医学类的热门专业,而是被调剂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学特种水产养殖。
![]()
这专业听起来挺冷门,他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不过命运这东西,谁说得准呢?这冷门专业后来倒成了他发家的起点。
大学和硕士:从迷茫到钻研
进了华中农业大学,薛华头两年有点懵。武汉的大学生活挺新鲜,但这水产养殖专业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那会儿还没啥目标,课上得马马虎虎,闲下来就爱去南湖边钓鱼,算是给自己放空。不过大三的一次实习彻底把他点醒了。
![]()
他被学校派到宜昌和嘉鱼的养殖场,跟着老农学怎么养鱼、怎么捕鱼。这次实习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水产养殖的实际操作,也让他看到这个行业跟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那以后,薛华开始认真对待专业。他泡在图书馆看书,钻进实验室做实验,成绩蹭蹭往上涨。1992年,他本科毕业,考上了广东中山大学的动物学硕士,师从鱼类营养学大牛林鼎教授。
![]()
在中山大学,他主攻鱼虾饲料研究,整天跟试管、显微镜打交道。他研究怎么调配饲料,能让鱼虾长得更快更好,还成功搞出了一种提高虾生长速度的添加剂。这成果不光发了论文,还引起了业内注意。不过那时候,他心里已经不满足于只做研究了。
从科研到创业:28岁的抉择
![]()
1995年,薛华硕士毕业,进了广东省农科院当科研人员。这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但他干了三年就坐不住了。为啥?因为他发现,科研成果大多停在纸面上,真正能帮到养殖户的没多少。他天天写报告、做实验,可外面的农民还是用老办法养鱼,效率低得让人着急。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想把研究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
1998年,28岁的薛华做了个大胆决定——辞职创业。他拉上几个大学同学和同事,凑了18万块钱,在广州开了家小公司,叫广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18万在那会儿不算多,他们租了个破厂房,设备都是二手的,条件简陋得不行。但薛华有技术、有想法,他带着团队从头干起,研发水产饲料,立志要做点不一样的事儿。
![]()
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啊。1998年的广州,饲料市场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公司多得数不过来。薛华他们刚起步,资金少、名气小,客户根本不买账。他就带着团队跑市场,去广东各地的养殖场推销产品。
他有个特别实在的理念:光卖饲料不行,还得教养殖户怎么用,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招挺管用,海大的饲料质量好,服务还贴心,慢慢在养殖户中间有了口碑。
![]()
不过1999年,公司差点撑不下去。资金链断了,账上没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薛华硬着头皮到处找投资,最后靠一个养殖户出身的商人拉了他们一把,拿了笔贷款,才熬过去。
这次危机让他学聪明了,之后特别注意控制成本,同时加大市场拓展力度。2001年,海大开始做全价料,在湖北嘉鱼县开了分公司,生产淡水鱼饲料。几年下来,他们的淡水鱼饲料做到行业第二,算是站稳了脚跟。
![]()
海大崛起:从作坊到行业巨头
2003年,海大又进军对虾饲料市场。薛华带着研发团队,搞出了一种高性能虾饲料,推出来就火了,直接冲到行业前三。2004年,他们开始生产膨化料,这玩意儿技术含量高,利润也高。
![]()
薛华投了大钱升级设备,还请了专业人才,硬是把海大的膨化料做到市场第一。同期,公司还扩展到禽畜饲料,鸡料和鸭料在广东市场也排到前一前二。
技术一直是海大的杀手锏。薛华在广东建了个海大畜牧水产研究中心,拉了一堆博士硕士进来,专门研究饲料配方和新技术。他还跟高校合作,把实验室的成果直接用在生产上。
![]()
到2005年,海大在全国快30个省市都有了生产基地,挤进行业30强。2007年,公司改制成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上市。2009年11月27日,海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发行价28元一股,股票一上市就涨得飞起,市值蹭蹭往上窜。
上市给海大插上了翅膀。2009年之后,薛华带着公司不光做饲料,还扩展到种苗培育、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和金融服务,搞了个全产业链。
![]()
2010年,海大在越南开了第一家海外工厂,开始走国际化路线。研发上,公司下了血本,建了中央研究院、三大研发中心,还弄了一堆中试基地。研发团队几百号人,开发出不少牛掰的产品,比如高效饲料和抗病种苗。
2020年,海大饲料销量1470万吨,2023年直接飙到2440万吨,全球第二,水产饲料更是全球第一。他们还搞了个智慧养殖系统,用物联网技术监控水质和鱼群,养殖效率高得吓人。
![]()
国际化也没落下,公司跟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在亚洲、非洲、美洲10多个国家开了600多家子公司。2024年,海外饲料销量240万吨,占总销量的10%,这成绩真不是盖的。
海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016年,公司排中国企业500强第488位,2021年升到第340位。2024年,营收1161亿,位列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6位,还拿了一堆国家级荣誉,比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名头响亮得很。
![]()
财富与责任:290亿身家背后的担当
2022年,薛华以290亿元财富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第756位,成了汉中首富。他这身家不是一夜暴富,而是20多年一步步攒出来的。从18万创业到公司上市,再到全球布局,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不过他没飘,依然低调得很,平时穿着简单,爱跟员工聊公司发展。
![]()
薛华也没忘了回馈社会。2012年,他回华中农业大学捐了100万,支持水产学院40周年院庆,还设了个“海大”奖学金,每年10万资助学生。他还多次捐款赈灾,帮贫困地区解决实际问题。
海大公司也在全国派了9000多人的技术服务团队,帮养殖户从种苗到销售一条龙搞定。202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海大带动全国超100万农民增收,这数字挺硬核的。
![]()
薛华这人,真有点意思。从汉中洋县的穷小子,到全球农业大佬,他靠的不光是运气,更是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承诺。他28岁辞职那会儿,谁能想到他能干出这么大一番事业?39岁公司上市,52岁身家290亿,他的故事告诉咱们,只要肯干、敢拼,没啥是不可能的。
![]()
现在海大还在往前冲,薛华的目标是把公司搞成世界级的农业科技企业,为全球粮食安全出力。他的下一个大招是啥?咱也不知道,只能拭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这辈子值了,不光给自己挣了个好未来,也给无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