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宗拍地,没有溢价,没有混战,却引爆行业关注。
6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0101街区八宗地块整体挂牌,最终由中建玖合以底价74.91亿元拿下。
![]()
没有百轮竞价,没有报价胶着,一锤定音,过程平静得反常。
但越是安静,越让人细思极恐。
毕竟,这块坐落在北京副中心核心地段的地块,硬件条件实在是太顶了:
区位优越、八宗合一、邻近市委市政府、双轨交汇、滨水界面完整,怎么看都是副中心核心地带的“顶配地块”。
![]()
图源: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这种地段,这种资源,为何没有掀起一点水花?
细看规划条件,艳姐似乎看出了一点端倪——
01
逻辑在洗牌,选手在更替
0101街区这次的“冷清”,远比表面看到去的更复杂。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北京副中心的土地市场还是另一种画风:
热闹,激烈,火药味十足。
4月初,八里桥两宗地轮番竞价,最终招商蛇口以16.28%的溢价率拿下,整整打了155轮;紧接着月底,梨园镇强力家居地块上场,中铁建、招商、中能建、康润四家连番出招,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最终由中铁建以21.94%溢价收入囊中。
两场拍地连轴转,把副中心的市场热度推到了明面上。
所以,当0101街区挂牌那天,不少人原以为又是一轮“高手过招”。毕竟,这里地段更核心,资源更完整,规划指标也不差。
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没有混战,没有溢价,甚至连最基本的竞拍回合都没有出现。74.91亿元底价成交,现场平静得让人意外。
这块地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真的没人看好,还是热度已经散去?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
0101街区并非普通的住宅用地,它是一组统筹开发难度极高的组合地块。八宗地块打包出让,包含R2类居住用地与F3其他类功能用地,容积各异,限高拉到百米,建筑形态复杂多变,设计口径多线并行,协调难度堪比登天。
而配建难度则更是地狱模式。需要整体配建家园中心,涵盖医疗、养老、助残等多类功能,建成后还需无偿移交;更别提连廊系统、商业内街、滨水界面、第五立面统筹设计……每一条要求都困难到离谱。
更何况,足足8宗地块,合计建筑面积达到26.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占据23.7万平方米。若按户均120平方米估算,约可提供2000套住宅。
以通州近年来单盘平均每月去化不足50套的节奏计算,整体销售周期将拉长至40个月左右。
尽管挂牌文件允许销售与自持并行,但在通州核心区,商办存量已超过百万平方米,空置率逾四成,租金也在持续走低。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2.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无疑是一颗烫手山芋。
也正因此,过去习惯“快拿快推”的打法,在这种地块面前全部失效。
从家园中心的复合配建,到五立面的整体设计,再到滨水界面的统筹与连廊的打通,每一项都在讲“系统思维”,都在强调“片区协同”。
副中心下半场的拍地逻辑,已经从“出价快”悄悄切换到“推进稳”。而不少房企,却仍然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察觉。
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这样一个看似“反常”的结果:明明地段在副中心核心,旁边就是市委市政府,地铁、滨水、生态样样齐,结果拍地现场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这块地根本不在挑选出手快的人,而是在等那个有实力、有担当,能扛起大旗从头走到尾的人。
这一次,中建玖合在副中心的考卷上,落下了它的第一笔。
02
节奏不靠抢,实力是底气
真正的操盘手,胸中自有成竹在心。
0101街区这次拍卖,表面上风平浪静,而真刀真枪的较量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经开场。
时间拉回到1月7日。那时候挂牌连个影子都没冒出来,中建玖合已经悄悄启动了施工类招标,项目涉及土方、护坡、降水,预算高达近8000万元。
![]()
风声没起,枪声已至。
这动作并不寻常。一个地块还没挂牌,施工计划就已经立项,说明这盘棋从很早就已经排好,只等落子那刻。
在艳姐看来,这种“预判式”进场,完全就是高段位玩家的操作,出手干脆,目标明确。
从土规到工程,从规划到施工,中建玖和这回下定决心,要做聚光灯下的主角。
与此同时,招商蛇口也不是吃素的。
5月中旬,它几乎同步推出了多项招标计划,内容覆盖设计、咨询、施工等多个板块,准备动作密集,节奏明显提速。
![]()
谁都看得出来,这位也是奔着主角去的。
行业里开始热议,两大主力齐聚一堂,恐怕十有八九要来一场巅峰对决了。
结果却截然相反。
挂牌日一到,只见中建玖合单骑进场,一口气拿下整组地块。零竞价、无溢价,一锤定音,直接收走。
一边提早半年进入,一边临门一脚停下。这背后,是两种思路的交锋。
中建玖合看中的,是节奏里的稳定性。没有找联合体,也没等对手先开局,整组地块一口吃下,从招标、设计到资源调度,一路都是单线操作。
这种打法的门槛不低,必须资金可控、组织扎实、团队够能打、经验能撑得起全流程。
对于招商蛇口来说,它实力不俗、积累深厚,节奏也掌握得精准,手里握着通州多个项目的开发履历,对副中心的脉络熟得很。这次抽身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同样出于为后期蓄力的理性。
毕竟,这个地块体量庞大、规则严苛,招商蛇口必定有自己的进场逻辑。艳姐的朋友们纷纷猜测,招商蛇口有可能在等待更合适的方式接入。
副中心的拍地节奏,正在悄悄转向。过去拼的是快,今天看的是稳。
越靠中轴,越考统筹,地块越复杂,越考验企业节奏调度、组织响应和规划执行的底层功力。
中建玖合站在场内,背后是一整套已经跑通的系统,是长期运营的深度理解,是对统筹能力的信心。
真正的比拼,早在开场之前,就已见了分晓。
03
八地合一,关关难过关关过
0101街区这道题,没有选择,只能填空。
八宗地连成一片,表面上叫组合出让,实质是把空间、结构、功能三条线直接摊开来排兵布阵。
每一块地有自己的定位,每一个接口都标明系统归属,开发单位不能临场自由发挥,只能按图施工、逐条作答。
![]()
空间维度上,这里的每一块地都有自己的脾气。既要高低有致,又要风格统一、尺度平衡,光靠手感是走不通的,设计得全盘铺开、逻辑得层层咬合。
功能维度上,中间建面1.38万平的家园中心是整个地块的重点区域。里面要塞进社区医院、养老中心、残疾人托养、末端配送、邮政、文体服务六大板块,一个都不能少。
要知道,这些设施在建完之后,需要全数无偿交付。
听起来像在做公益,实际是极度考验操盘人的耐心和前瞻力。
功能这么多、接口这么杂,前置统筹、中期落地、后期交付全过程需要提前规划,使用逻辑、空间整合、运营衔接三方面都得做到滴水不漏,方才有分毫胜算。
动线维度上,地块之间不能自说自话,要建立二层连廊系统,还要通到滨水、通到城市枢纽、通到未来的慢行网络。
这些走线,要考虑高差、要对接街道、要预留空间,前期一个疏忽,后期成本直线上飙。
界面维度上,滨水一线要打造城市封面,立面、退线、材质、尺度统统写进了控规条文。
商业内街也不是简单沿街排铺,街景要出氛围、街角要出节点、街道要接人流。建筑既要回应城市景观,也要照顾场景逻辑,还得体现温度和美感。立面语言不统一,整个片区都会“破相”。
八块地拉成一张网,层层嵌套,拼的就是谁能拿出完整的产品逻辑支撑体系,把设计、施工、动线、配套一口气拉通。
面对统筹级住宅课题,中建玖合在北京不同板块早就打过硬仗。
位于朝阳的中建玖合府交出了街区型立面的系统表达,更是占尽区位优势,堪称朝阳“神盘”。位于大兴的中建玖玥府跑通了社区动线的真实场景,社区配套与周边设施全部拉满。
从设计逻辑到配套组织,从空间语言到使用路径,中建玖合早已在一线城市建立起一套清晰、能复用的操作路径。
![]()
中建玖合府
这次落子副中心核心区,是中建玖和一次直接应答城市命题的动作,也是对区域标杆的承担。
八宗地一口气拿下,不设联合体、不拆权益、不设冗余路径,所有动作都压进同一套操盘体系,思路干净,节奏明确。
可以看得出来,副中心的这份命题,中建玖和真正认真接下了。
04
城市新命题,中建玖合的小倔强
0101街区这组地一挂出来,不少行内人立刻竖起耳朵。
副中心、八块地、核心腹地,消息一出来,谁都知道这事不小。
有些企业提前做了动作,有些观望到了最后一刻,但最终真正把整盘八宗地一把接下的,只剩中建玖合。
这类地块,不是写个方案就能上,不是围个架构就能走。
八块地组团出让,家园中心、连廊、滨水立面、商业内街全都嵌在里头,每一环都有具体要求,每一步都留足了挑战。
中建玖合在这个时间点递上方案,动作连贯,逻辑自洽,方案成型,踩的是节奏,也压的是能力。
在组织架构上,中建玖合拥有一套贯通拿地、土规、设计、施工的完整机制,不需要再去临时拉团队。体系就是现成的。拿地、规划、设计、施工同步联动,四个系统从项目启动即入场,各个接口自动对齐。
节奏控制更讲究,项目节奏由中长周期规划机制主导,配建安排、设计响应、接口管理均遵循阶段预设,执行过程对照节点逐步推进。
这样的自信与节奏,本质上要靠对城市深刻的理解能力支撑。
副中心这地方,政策逻辑清晰,开发维度密集,城市系统层级深,任何一点设计动作都会牵引整体结构变化。
而中建玖和恰好在这方面身经百战。过去几年,中建玖合在北京多个项目里反复磨过这类系统工程,街区怎么排,接口怎么通,景观怎么落,每一环都做过演练。
因此,面对副中心的复杂界面和连通需求,团队进入得快,也适应得稳。
这一轮动作不靠声量起势,靠的是体系推进的稳定性,靠的是组织调度的执行力,靠的是产品系统的熟练度。
城市任务静静铺开,操盘节奏自然接入,任务不虚张,动作不游移,中建玖和的故事写在流程上,也写在项目里。
结语
0101街区这一锤,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只有圈内人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从空间尺度、功能密度,到组织机制、节奏安排,每一项都拉满了难度。一旦进场,系统要架起来,团队要压进去,节奏要顶到底。
实力稍差一点,连“试试看”的资格都拿不到。
中建玖合这次入场,没观望,也没试探,直接把方案和系统摆上台面。动作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把长期积累的那套体系压了上去。这种处理方式,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确实简单:就看平日里的基本功,谁项目做得实、组织搭得牢、流程跑得顺。
这些年它在北京多个项目中反复磨系统打法,从设计到动线,从配套到施工,每条路径都打过样。如今接下0101街区,节奏早已沉在体系里,方法早就写进日常里,复杂项目落到它手里,推进得稳,也就顺理成章。
副中心的拍地节奏已经换挡。当片区级任务开始成为主流,真正写进城市结构的项目,讲究的终归还是组织力、体系感和对规划语言的理解深度。
究竟谁是真操盘手,落笔就见真章。
主编:张艳
责编:行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我们建立了“地产人言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