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嘴。
重庆市第五人民法院一纸限制消费令,将川渝房企华宇集团带回了大众的视野。
事件的起因是一笔3亿出头的“旧账”。
2020年,华宇、金科、东原三家渝系房企在武汉联合拿了一块地,三家的合资公司名为武汉业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宇持股34%,金科、东原持股33%。
在房地产如火如荼的那年,三家渝系房企在外抱团,属于一件“美事”。
拿到地之后,武汉业硕将公司股权质押给了平安银行武汉分行,拿到了2.8亿元的贷款。
其中华宇拿到了9520万,金科和东原分别拿到了9240万。
这笔贷款中,平安银行要求三家公司背后实控股东签署连带担保,担保书上华宇集团、金科地产、东原母公司迪马实业都签了字。
这也意味着,一旦武汉业硕还不上钱,那连带担保的主题就得偿还贷款。
很快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金科爆雷,东原也举步维艰,这偿还贷款本息的重担就落在了华宇身上。
三兄弟一起弄来的贷款,按着股权把贷款的钱也分了,现在要还钱了,按理说,当年拿了多少,如今吐多少出来就是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金科、东原早就揭不开锅了,这钱指定还不上了,当初签署连带担保的华宇必须要独自承担了。
分钱的时候一起分,还债让华宇一家来,华宇老板心里那个委屈呀。
华宇真的穷得揭不开锅?好像还真不是。
根据华宇2025年的一季度报来看,账上还是躺着12.6亿元现金的,370亿的流动资产中,有220亿存货和108亿的其他应收款。
负债端上,没有任何短期借款,但有26亿的应付账款和72亿的其他应付款,资金压力有,但不至于成为老赖。
这桩“被执行”案件,蒋老板气得不轻!幸得当年未雨绸缪,“限消令”影响不到他!
华宇集团成立于1983年,起家于重庆,在地产火热的那些年,华宇、龙湖、金科、协信、东原五家房企被称为渝系“五朵金花”。
华宇集团的老板叫蒋业华,出身跟绝大多数房企大佬一样,从施工起家,靠着“吃得苦、霸得蛮”,逐渐从施工行业做到了后来的华宇集团。
早期,华宇集团一直深耕重庆市场,不管是产品还是口碑都做得不错,但眼看着同城的几个兄弟姐妹们都开启全国步伐,华宇也不甘寂寞。
2006年,华宇集团开始走出重庆,进入隔壁成都市场,2013年迈出川渝,走向华东,开启全国化征程。
在其鼎盛的2021年,华宇集团的销售额一度冲到了760亿规模,挤进全国房企前60强。
当然,这也是最后的高光,此后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到来,无数的民营房企接连倒下。
在这一波浪潮中,华宇集团由于是非上市企业,无须对外披露相关经营状况,便低调的存活了下来。
2023年,华宇集团发布公告更换董事长,这是公司成立四十年以来,首次更换董事长。
这次变更后,华宇集团实际控制人蒋业华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任命蒋杰担任公司董事长。
蒋杰与蒋业华是亲属关系,其实就是蒋业华的弟弟,蒋杰一直跟着蒋业华混,在蒋业华的业务版图中,一直都有蒋杰的身影。
在华宇成立时,蒋杰持有华宇集团9.4%股份,并在华宇集团发展过程中屡次出任核心岗位。
但很微妙的是,随着华宇集团逐渐做大,蒋杰在华宇的股份却一天天减少,最终一毛不剩。
蒋业华悉数收纳蒋杰的股份,并在2006年登上胡润中国,重庆首富。
在蒋杰逐渐让出华宇集团股权之际,实控人蒋业华的儿子蒋宇出现在了华宇集团股东名单中,并担任董事。
这期间,蒋业华一度将持有华宇集团的部分股权转让给蒋宇,这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为接班人做准备。
但仅仅几年后,蒋宇又将股权返还给了蒋业华,并卸任董事职位,至此,蒋宇逐渐退出华宇集团日常经营。
蒋杰接任董事长后,华宇集团的债务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水面,各种限制消费令就像“打卡”一样,隔三差五就来报道。
参考下时间线,蒋杰接任华宇集团董事长,不知道算不算精准背锅。
另外,蒋杰虽然担任华宇集团董事长,但其本人在华宇集团是却是未持有一股股权。
而公司实控人蒋业华及儿子蒋宇早在多年前便获得了加拿大户籍。
在过去两年中,华宇集团和蒋杰曾多次收到限制消费令,但得益于华宇自身资金状况还不错,很快履行了偿还义务,相关限制消费令也得到了解除。
这一次,面对平安银行申请的限制消费令,又牵扯到金科、东原两家公司,不知道远在加拿大的蒋业华愿意吃下这个闷亏,守住自家兄弟的信誉了。
来前的火车票给报销了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