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是全国放假休息的端午节,看着在路边购买艾草的行人,我油然而生地想到,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古人喜欢做哪些事情?
过端午节,古人会做13件事情
杨兴文
古人非常喜欢过节,在隆重过节的时候,从早到晚会不停地忙碌,尽量把节日过得丰富多彩。
在不少节日中,古人尤其喜欢过端午节,他们的积极参与,最终将端午节促成中国传统节日,让后人能够享受过节的快乐。
古人过端午节,究竟会做哪些事情?
经过归纳总结我发现,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古人会做13件事情!
1、挂艾草
《荆楚岁时记译注》记载,在过端午节的时候,荆楚的人用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编织成人形,称作艾人或者艾虎,悬挂在门楣上,祈祷消除毒灾。
随着时间不断更替,他们的做法逐渐形成习俗,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喜欢在大门上挂艾草。
2、贴钟馗
在考举人的时候,由于相貌比较丑陋,唐朝状元钟馗遭到抛弃,以致在气愤中撞击墙壁结束生命。
在端午节前夜,已经生病20多天的唐明皇梦见钟馗,壮志未酬的钟馗竟然提出,他决心歼除天下魔鬼。
从梦中醒来后,唐明皇的病居然痊愈,当时皇宫内闹鬼邪,于是安排人将画家吴道子找来,按照梦中见到的情景,画钟馗捉鬼图悬挂于宫殿,宫内立刻变得安宁。
唐明皇十分高兴,把钟馗封为驱魔大神。
钟馗画慢慢进入民间,不少家庭喜欢张贴钟馗画,希望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3、画额头
富察敦祟的《燕京岁时记》,记述清代的北京风俗,有关于给小孩画额头的记载。
王字似乎老虎的额纹,老虎是兽中之王,在端午节清早,父母会用毛笔蘸着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画王字,既能够凭借雄黄驱毒,又期望以王字代表猛虎镇邪。
4、戴彩线
在南北朝混战时期,南朝人过端午节,要在手臂上系着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祈求不发生战争、不产生瘟疫。
到宋代出现各种百索,有彩线的,有珠子的,系在儿童的头上,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明清时百索衍化为香袋,里面装着香料,做成各种形状,年轻的妇女和小孩佩戴,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有美观作用。
5、戴香包
端午节古人会给小孩佩戴香包,内部装载的物品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的香料。
香包戴在胸前,清香四溢,驱除不祥,避邪祈福。
香囊的制作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6、饮药酒
明朝的谢肇淛在《五杂咀》说:“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
菖蒲、雄黄都是药材,雄黄有毒性,古人以毒攻毒,是他们防病驱邪的绝招。
明朝冯应京的《月令广义》记载:“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孩子年龄小不宜喝酒,大人就在他们的身上涂抹雄黄酒,可以消毒防病,祛毒解痒,预防虫豸叮咬。
7、吃粽子
在过端午节的时候,著名诗人屈原跳进汨罗江,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
随后人们投食物到水中祭祀屈原,可惜投下去的东西全部被蛟龙消耗,只能用楝叶和彩丝缠裹做成粽子,蛟龙忌惮楝叶和彩丝,再也没有侵扰食物,民间吃粽子的习俗,最终逐渐保留下来。
唐代诗人元稹看到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欢乐场面,情不自禁地感慨万端:“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8、避五毒
在战国时代,人们把五月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和恶日,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做事要小心谨慎,尽力躲避五毒。
由于禁忌较多,以致端午节的生活,产生特殊内容和形式。
已经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过端午节,当时禳解灾异的习俗,被称作躲端午。
9、斗百草
梁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
端午节古人结伴外出采药,喜欢举行斗百草竞赛活动,玩法有文斗和武斗,文斗拼搏的是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采集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赢家,武斗挑战的是草的韧性,双方各选坚韧的草茎,手拿着两端,让草茎相交成十字形状,然后各自用劲拉扯,草茎断的人为输者。
10、制百药
南齐人宗测懂得中草药,在端午节鸡还没有报晓的时候,他就悄悄地起来从家里出发,去采摘艾草回来,认真地制艾绒,用以治病,疗效很好。
宗测用艾草治病,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艾草的药物性质。
南朝期间端午节,群众竞相采集百草炮制成药,可以治多种疾病,南宋人也习惯在端午节采百草制作药品。
11、打马球
三国的曹植在《名都篇》中说:“连翩击鞠壤。”
击鞠就是持棍打球,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皇帝都喜欢打马球,觉得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异常有趣。
唐代的马球特别兴盛,有时20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捆扎起来,打球的人头戴幞巾,脚上穿着高贵的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12、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各个地方目的不同,在楚国是为怀念屈原,在吴地是为纪念伍子胥。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人们划龙舟逐步以玩耍游乐为目的。
赏龙舟曾经流行于明代宫廷,南朝人也搞划船竞赛,赏龙舟风气不但历代延续不辍,而且越到后世,越成为节日的标志。
13、浴兰汤
在《楚辞》里有诗句记载:“浴兰汤兮沐芳华。”
西汉戴德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五月五日蓄兰汤以沐浴。”
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以煎水沐浴,男女老少都洗,能够治皮肤病、去邪气。
因此,在古代端午节也叫做浴兰节。
古人会去采集香草、艾草、菖蒲、银花藤、荨麻、野薄荷,在端午节把各种药材放进锅里煮汤沐浴,既清洁皮肤,又治疗痈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