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历程是一部写不尽的史诗。
文学的史诗通常指,具有复杂的叙事结构与紧张的情节冲突,在重大的历史社会生活中塑造复杂个性的人物群像,进而烛照人心、勘问命运、传达民族精神,总体性地呈现厚重、庄严、崇高的审美品格的鸿篇巨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生长于长江三峡的著名作家叶梅经过多年的潜心创作与修改,捧出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力作《神女》,堪称三峡抗战的史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实现了作者镌刻三峡抗战历史、致敬民族悲壮英雄的夙愿。
在抗战历史中淬炼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绝地逢生的悲壮历史中,长江大抢运、石牌保卫战等长江中上游抗战暨三峡抗战的大事件,为争取抗战最终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大量涌现的三峡儿女英勇传奇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直在流传,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宝藏。叶梅从小耳濡目染三峡一带的风俗民情、精神气质,受到三峡文化的熏陶;熟读前辈作家马识途《清江壮歌》、王英先《枫香树》等作品,熟悉三峡抗战历史,深具家国情怀。过去二十多年,她一次次回到三峡,先后在重庆、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等地搜集资料,寻访抗战遗迹,包括嘎嘎、母亲、幺舅在内的恩施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扑面而来,那些尘封的史事、亲历者的讲述一直在她心间萦绕。
《神女》以宏阔的视野、真实的笔触,对纵横交织的抗战生活展开叙事,全景式再现长江三峡的抗战历史与社会图景,倾情讲述奇女子凤娘、覃九河与覃义蛟父子两代船帮风云人物及峡江儿女在民族危难关头的英雄壮举,同时表现高官、战将、商界大佬、县长、民团、兵匪、船工纤夫、小摊商贩、底层百姓中各色人物的真实生活及坎坷波折的命运,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艺术张力的文学世界。
小说中,有巴东县城被日军飞机轰炸51次以及废墟中百姓呼号的场景,有凤娘在废墟中不惧危难救死扶伤的奋战,有信陵船社少班主覃义蛟及峡江船工驾驶白木船往返于宜昌与汉口、冒着日军飞机扫射与炮火轰炸危险、日夜不息无偿抢运物资的壮举,有周捷营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石牌大战场景,有中共地下党人覃远蛟、秋芳等对“山鬼计划”的驰援,还有巴东县长于良仲、民生公司总经理陆祚孚、德尔沃神父等人物的事迹,所有书写都来自三峡军民的流血牺牲与顽强抵抗的真实历史。
“他将黑粗布的抿裆裤挽在了大腿根下,叉着两条粗壮的长腿,稳稳地站立着,赤脚两片,脚趾弯曲得像钩子一样,紧抠着船板。”作家寥寥数笔就生动传神地勾勒出覃义蛟的船工本色和勇猛机敏、豪侠仗义的形象。在危难与拯救之间,覃义蛟带领船工往返于宜昌与汉口的长江航线,参与抢运物资入川。他参加炮兵营的担架队,目睹石牌战场的惨烈与英勇,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从侠义船工蜕变为抗战英雄,写就属于自己的英雄史诗。正如作者所说:“从守护‘小家’的船主,到心怀‘大我’的民族脊梁——覃义蛟身上凝聚的,正是三峡人民乃至全体中国人民在危亡时刻所迸发出的‘终刚强兮不可凌’的英雄气概。”
作品很好地把握真实与虚构的尺度,书写被悲壮时代推着前行的传奇英雄,让尘封的三峡抗战历史复活,弘扬前辈先烈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所迸发的勇武刚强、深明大义、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作品观照社会的广阔与深厚,以民间个体视角补全抗战背景,细腻深情地书写峡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饮食建筑、风土人情,绘就一幅充满巴蜀风情、荆楚风韵的壮丽画卷,让久远的文化记忆在热烈的烟火气中复活,让民族精神在地域文化特色中熠熠生辉。
大巴山、东瀼口、官渡口,面向大江的参差错落的吊脚楼,峡江风情次第铺展。罐罐茶、合渣、岳家豆干等独特饮食,令人回味。覃九河寿宴上流水般的席面体现三峡人家的豪爽仁义。打糍粑、杀年猪、做团年饭、拜大年、玩花灯、划龙船等热闹有趣的年节习俗,成为战时环境中传承文化、维系情感的重要仪式。官渡口的历史、屈原的《天问》、寇准的轶事、巴人祖先廪君的故事等历史文化,巧妙融入故事情节中。作家没有将这些民风民俗作为景观化的展示对象,而是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叙事肌理,努力展现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口的惊人韧性和文化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在生死危急之时表现斑斓人性
文学是人学。《神女》是一部三峡抗战题材小说,在血与火的历史时期,在共赴民族大义的背景下,每个人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贴着人物来写,写出了人物在命运浮沉中的圣洁神性与卑劣魔性并存的复杂性。
作品中,如果说覃义蛟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那么凤娘映现了人性中最善良圣洁高贵的光辉。凤鸟盘旋于天地之间,俯瞰芸芸众生。凤娘不惧危难,救死扶伤,深具悲悯情怀。天空与大地一体,凤娘与凤鸟合为永恒的神女,寄寓了峡江儿女对于人性美好的礼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覃九河在枋子被炸之后放言,老子正好再做一个枋子,拿把椅子就坐在院子里,看日本鬼子能不能炸死老子。土家族人自古以来的生死达观与抗战洪流中迸发的刚烈勇猛血性,凝结为一股悲壮之气,体现了普通百姓在险境中绝不苟活的凛然大义与不屈不挠的硬刚斗志,读来令人血脉偾张。
小说不仅写了军民同心抗战的场面,写了省府代主席袁之善、巴东县长于良仲等正直官员,还写了抗战时期军政间的互相扯皮推诿、不同战区民团势力的拉扯牟利。在湖北省府迁移到恩施以及巴东县城治理过程中,贪官、污吏、劣商、特务等,大发国难财、残害革命志士,种种行径无比恶劣,通过刻画赖大爹、牛团总、尤占埙、魏警长等反面人物,直面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幽暗。作家深谙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有壮怀激烈的风起云涌,也有借机取利的沉渣泛起,切实捕捉典型的情节与细节,呈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反面人物也是复杂的。赖大爹喜欢装作儒雅的样子,善于玩弄权术、阴谋诡计,也善于谋取利益,始终跟覃九河的船帮作对,却在日寇飞机大轰炸时把覃九河拉到防空洞。赖大爹出于人性本能的一拉,让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表达,而有了包含恻隐之心的真实反映。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中也有一个类似的细节,沙威在追捕冉阿让时,不慎从屋顶滑落,冉阿让没有趁机逃跑,而是向他伸出了一只手。虽然赖大爹与冉阿让是不同的人物,但性格中的善良本能一样,其行为细节是必然的,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神女》以超然的哲学视角观照社会世相,以人类的自然逻辑探察芸芸众生,塑造有血有肉的饱满人物形象,用审美方式激浊扬清,张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也是一曲表现时代洪流中人物的命运抉择的人性赞歌。
刚柔相济、雄浑壮美的审美品格
长江三峡是山水雄奇、神秘神奇、令人想象的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积淀融汇于独特的峡江地理。三峡文化是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荟萃的结晶,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热烈拥抱,是直面现实而富于幻想的坚韧与瑰丽。
《神女》基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阴阳对应的思维模式,巧妙地设置双重叙事线索。一条是以覃义蛟为代表的“刚性叙事”,以峡江上的奇峰异石的巍峨为象征,刻画棱角分明、勇武智慧的三峡硬汉形象,展现船工抢运物资、浴血奋战的悲壮与英雄气概,呈现厚重、庄严的审美品格。另一条是以凤娘为中心的“柔性叙事”,犹如长江流水的奔涌与波浪,塑造温润圣洁的神女形象,展现了医者仁心、善良天真、守望和平的柔韧与悲悯情怀,呈现灵秀、轻盈的审美品格。在“柔性叙事”中,作者以凤鸟的神性视角和超然视角展开叙事,别具轻盈的飞翔感。女主人公凤娘在现实中有所束缚,但她的魂魄化为凤鸟,凤鸟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有无边无际的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一种辽阔高远的审美想象。
在艺术上,除了双重叙事的匠心独运,《神女》通过大气磅礴的故事、生动丰满的形象、叩问命运的思想、浪漫诗性的语言,表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人生悲欢、命运抉择与所作所为,呈现抗战斗争与地域文化及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浑圆整体的历史面貌,从而突破传统战争文学格套,以刚柔相济、雄浑壮美的独特美学风格构建了抗战文学叙事的新范式。这也是《神女》作为三峡抗争文学史诗的重要品质。
本文作者陈智富
(陈智富,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武汉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