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35战机,作为中国第二款五代隐身战斗机,自从2024年在珠海航展亮相后,算是彻底火了一把。咱老百姓可能对这玩意儿具体咋样还不太清楚,但它背后代表的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确实让人挺好奇的。
要聊歼35,得先从它的“前身”FC-31说起。这款飞机最早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在2012年搞出来的,当时叫“鹘鹰”,是个技术验证机。说白了,就是沈飞自己掏钱弄了个样品,想看看能不能卖出去,或者吸引点军方的注意。那时候成飞的歼20已经拿下空军的大单,FC-31看着有点“爹不疼娘不爱”的意思。
![]()
不过,FC-31也不是完全没人看上。2012年10月31日首飞后,这家伙的双发设计和中型机身让海军有点动心。毕竟中国航母计划正热火朝天地搞着,急需一款能上舰的隐身战斗机。2016年,第二架FC-31原型机亮相,改进不少,比如气动布局更顺溜,隐身性能也提升了。从那以后,这项目就慢慢从“自娱自乐”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军用型号。
到了2024年11月12日,珠海航展上,歼35A正式亮相——这是给空军的陆基版本。同期还有消息说海军的舰载版也在搞,估计是给福建号航母准备的。这下中国成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有两款五代机的国家(美国有F-22和F-35)。歼35A主打中型多用途,尺寸比歼20小点,但灵活性强,能打空战也能炸地面,挺全能的。
设计上,歼35继承了FC-31的隐身基因,机身用了雷达吸波材料,造型也尽量减少雷达反射。机腹有个弹仓,能塞6枚中距弹,外面还能挂点武器或者油箱。航电方面,有AESA雷达(就是那种电子扫描的牛逼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战场上眼睛贼亮。总的来说,歼35看着挺有潜力,但具体表现还得看生产和发动机咋样。
FC-31到歼35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沈飞当年搞FC-31时,技术上碰了不少壁,比如隐身材料怎么弄、航电咋集成、舰载版结构咋改。这些问题得靠大量测试和改进去解决。2012年首飞后,FC-31飞了好几年,2016年第二架原型机出来,才算有点眉目。军方看上它后,又加了不少新要求,比如舰载版得抗住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的冲击,陆基版得适应多种任务。这一路走来,沈飞没少下功夫。
歼35的亮相也算给中国航空工业挣了脸。珠海航展上,它跟歼20站一块儿,气势不输美国那两款五代机。空军和海军都想要,说明这飞机确实有料。不过,新飞机刚出来,总得有个磨合期,生产和发动机能不能跟上,是接下来要看的关键。
![]()
说到歼35的批量生产,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但靠谱点的消息是: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了。2024年10月,有外媒提到歼35舰载型年产12架,主要是给海军用。这数字听着不多,咋回事呢?其实这很正常,新飞机刚出来都得先少量试产,测测水深。
为啥不直接大干快上呢?一是歼35还得飞一阵子,找找毛病,改改设计;二是海军现在就三艘航母(辽宁号、山东号、福建号),福建号刚下水没多久,舰载机需求还没那么急。12架一年,够初步测试和训练用了。首批歼35估计是给部队摸底,看看实战咋样,顺便培养点飞行员和地勤。
生产这块,沈飞肯定是主力。沈飞之前搞过歼11、歼16,经验不少,但歼35是五代机,技术要求高,生产线得慢慢调。参考歼20,2024年产量据说超50架了,歼35估计也得循序渐进。12架只是起点,未来几年要是没啥大问题,年产20-30架应该没啥悬念。毕竟中国航空工业这几年扩得挺猛,产能不是大问题。
具体到生产过程,歼35跟歼20还不一样。歼20是成飞搞的,重型机,生产线已经跑顺了。歼35是沈飞的新活儿,中型机,零件和工艺都得重新弄。网上有人估,歼35的供应链还在磨合,涡扇19没到位前,生产节奏不会太快。不过中国这几年造军机的速度有目共睹,歼16、歼10C都量产得挺顺,歼35只要技术过关,产能迟早跟得上。
![]()
海军需求是个大变量。福建号是电磁弹射航母,得配30-40架战斗机,歼35舰载版得赶紧上。现在12架一年,8-10年才能凑齐一艘航母的量,明显不够用。所以后面产量肯定得提,可能到2028年左右,能翻个倍。空军那边,歼35A的需求也不小,跟歼20搭档,估计得几百架,长远看生产任务挺重。
不过,现在的歼35可能还不是“完全体”。有消息说早期批次用的是过渡发动机,比如涡扇21,不是最终的涡扇19。这也能理解,毕竟发动机研发慢半拍,先用个凑合的把飞机飞起来再说。这种套路歼20也用过,早先装涡扇10C,后来才换WS-15。歼35估计也得等涡扇19成熟,才能彻底放开手脚量产。
涡扇19(代号“黄山”)是歼35的标配发动机,中等推力,目标是单台推力10吨,推重比10,差不多对标美国的F414。这发动机要是搞成了,歼35的机动性、超巡能力都能上一个台阶。但问题是,这家伙现在还没完全搞定。
2022年,中国航天推进技术论坛上,涡扇19的性能参数公开过,最大推力116千牛(约11.8吨),听着挺唬人。不过,公开参数是一回事,能不能稳定量产是另一回事。到2024年,涡扇19还在测试阶段,没正式定型。网上有人说歼35已经装上涡扇19了,但没官方证实,八成是吹牛或者猜的。
![]()
涡扇19的研发是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干的活儿。这单位之前搞过涡扇13,经验有点,但中等推力发动机对材料和工艺要求更高。2022年参数出来后,进展看着不错,2023年供应链问题也解决了一些。到2025年初,可能开始小批量生产,但离装上歼35满天飞,估计还得等。
为啥涡扇19这么费劲呢?中国航空发动机一直是短板,高温合金、叶片设计这些关键技术,咱跟西方比还有差距。涡扇19得耐高温、抗磨损,还得省油,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研发团队跟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弄了些新材料,比如镍基合金,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发动机这东西,稳定性和寿命得靠时间磨,急不来。
现在歼35咋办呢?前面说了,可能先用涡扇21顶着。这玩意儿是涡扇13E的升级版,推力9-9.5吨,比涡扇19差点,但够基本飞。涡扇13本来是从俄罗斯RD-93改来的,技术不算新,但靠得住。歼35用涡扇21,能飞能打,就是性能没到顶配,等涡扇19上了才能彻底牛起来。
涡扇19啥时候能行呢?看歼20的WS-15,搞了十几年才快用上,涡扇19估计也差不多。假设2015年左右开干,2026-2027年定型算快的,量产还得再推一两年。到2030年左右,歼35能用上涡扇19,性能才算到位。
涡扇19的意义不只是给歼35用。中国航空发动机以前靠买或者仿,涡扇19要是成了,说明咱在中等推力这块站稳了脚跟。以后别的飞机,比如枭龙升级版,也能用上,出口竞争力也能涨一波。更长远看,这技术还能铺路给六代机,价值大了去了。
![]()
歼35定位是多用途隐身战斗机,能打空战、炸地面,还能搞侦察。最大起飞重量28吨,作战半径1250公里,速度1.8马赫,跟F-35差不多一个级别。隐身这块,机身材料和设计都下了功夫,雷达反射截面肯定比四代机小不少。
武器方面,机腹弹仓能装6枚PL-15空空导弹,射程200多公里,对付敌机够狠。外面挂点还能带炸弹或者反舰导弹,海军版估计会重点搞反舰。比如南海要是干起来,歼35能带反舰导弹打军舰,挺唬人。航电系统是亮点,AESA雷达能远距离扫目标,光电系统还能偷偷瞄,电子战设备也能干扰敌方雷达。总之,这家伙看着挺能打。
双发设计是歼35的一大特点。F-35是单发,歼35双发,万一一个发动机挂了还能飞回来,可靠性高点。现在用涡扇21,推力差点,超巡可能费劲,等涡扇19上了,能耗比好了,超音速巡航也能玩得转。机动性这块,双发加优化的气动布局,歼35应该不会差。
具体性能咋样,还得看实际飞。网上数据是死的,实战才是真的。现在歼35刚出来,飞得不多,部队还得摸索一阵子。不过从设计上看,它对标F-35没啥问题,能不能超过去,就看后面咋优化了。
![]()
歼35跟F-35难免会被拿来比。俩都是五代多用途隐身机,但路子不太一样。F-35单发,三种型号(陆基、短距起飞、舰载),技术成熟,飞过实战。歼35双发,目前就陆基和舰载两种,技术还在磨合,没打过仗。
F-35的优势在航电和经验。它的传感器融合和网络战能力顶尖,雷达、红外、数据链全连一块儿,美军用得顺手,全球盟友也多。歼35硬件不差,AESA雷达和光电系统也有,但软件和集成度可能还差点。网上没啥实战数据,估计得等几年看部队反馈。
双发设计让歼35在安全性上占点便宜。单发飞机发动机一坏就完蛋,双发还能撑一撑,尤其海上作战,这点挺重要。不过双发也有代价,重量和成本高点,维护也麻烦。F-35单发轻便,油耗低,适合大规模部署。
价格上,F-35现在一架1亿多美元,歼35具体多少不清楚,但中国造东西一贯便宜点。如果歼35成本能压到8000万以下,数量上就能压F-35一头。打仗不光看单机质量,数量也很关键,中国要是能多造几百架歼35,战略上就硬气了。
![]()
歼35要是批量生产,对中国空海军意义不小。空军有了歼20和歼35,能高低搭配。歼20是大块头,航程远、载弹多,打硬仗;歼35灵活,成本低,干杂活。两兄弟一块儿上,空战覆盖面广,敌人头疼。
海军更关键。福建号是电磁弹射航母,得配隐身舰载机。歼35上舰,航母编队就能偷偷摸摸干大事,比如南海或者东海搞巡逻,敌方雷达不一定抓得住。以前辽宁号、山东号用歼15,四代机,隐身不行,现在歼35补上这块短板,海军远洋作战能硬起来。
这还不只是装备的事。涡扇19要是搞定,中国航空发动机就迈过一个大坎。以前买俄罗斯RD-33、AL-31F,技术受制于人,涡扇19成了,咱就不用看别人脸色。以后技术再升级,六代机也有底气了。这对国防独立性是大加分。
亚太这边,日本有F-35,韩国也买了,印度在弄阵风和自研货。歼35量产,周边国家肯定坐不住,得多搞点家伙应对。军备竞赛跑不掉,但中国有制造优势,数量上压人没啥问题。
![]()
歼35看着好,但技术挑战不少。隐身这块,材料得做得精细,涂层不能随便掉,不然雷达一扫就露馅。制造精度得高,质量控制得严,咱在这块起步晚,得多练。
航电系统也得无缝配合。AESA雷达、光电系统、数据链,哪个环节卡壳都不行。西方搞了几十年,软件和集成都老道,咱还得追。这不是硬件堆出来就完事的,得靠经验和测试堆。
涡扇19是最大拦路虎。发动机不光要推力大,还得耐用、省油。高温合金、叶片设计、寿命管理,哪个不过关都不行。西方有普惠、GE这些老牌子,几十年经验,咱得一步步来。现在涡扇19看着有戏,但离顶尖还得再努把力。
歼35和涡扇19的前景挺值得期待。涡扇19要是2026年定型,歼35就能放大招,年产几十架没问题。空军估计会多买歼35A,凑个几百架,跟歼20搭档,隐身机群就成型了。海军得给福建号配齐,2030年左右,航母战斗力能上一大台阶。
![]()
涡扇19搞定后,还能用在别的飞机上。比如枭龙Block 3升级版,装个涡扇19,性能蹭蹭涨,出口也能多卖几架。更远看,这技术能铺路给六代机,中国航空工业就真牛了。
国际上,歼35也有搞头。巴基斯坦盯着呢,弄个出口版J-35E啥的,卖出去还能赚点外快。不过得先把涡扇19搞稳,不然没法跟人吹。网上有人说巴基斯坦2025年就拿货,估计扯淡,2030年能出口就不错了。
总的来说,歼35和涡扇19是中国航空工业硬实力的体现。现在是小步快跑,产量和性能都在爬坡。未来能不能大步迈,得看技术和生产的磨合。咱老百姓看着挺骄傲,但也得明白,这路还长着呢。技术这东西,不是喊口号就成的,得实打实干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