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这个词,是很多老人的信仰,也是他们对婚姻的认知。
在70年代以前,人们对生娃是想生多少个就生多少个!所以我们的奶奶辈,兄弟姐妹都很多,五六个算少的,十来个的也不少见。
那时候,儿媳妇和婆婆一起坐月子的事,就很常见。
她们可没有超过35岁就不生了的想法,也没有优生优育、最佳生育年龄的条条框框。
对她们来说:能生,就是最佳生育时机。
![]()
01 人口压力:人口翻倍与计划生育
经历过战争、饥荒,上世纪的人对人口有超强的执念:人力就是生产力!人多力量大!
他们生孩子是为了家里的劳动力得到增长,也为了稳固家族的地位和传承。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问题来了!
可以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人口增长得多么离谱!
![]()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5.8亿人,到1990年的11.3亿,37年时间,人口翻倍!
人口翻倍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适龄生育的女性,远不足总人口的1/4,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女性,在那时候至少生育4个孩子,才能做到把人口翻倍!
“有了就生”,对他们来说好似稀疏平常。
什么时候开始不生了呢?50年代末,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开始不让你生那么多了。
在60年代初期,天津市实行了免费“结扎”和人工流产手术,在当时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这一动作可以说是取得了突出举措和成效。
然后计划生育政策向由城市延伸至农村,但这时候只是倡导,还没有到强制的阶段。
1971年计划生育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只生2个政策。出生在70年代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大多有三五个兄弟姐妹,当然不是他们不能有更多的小伙伴,而是没机会了。
因为在1978年,计划生育载入了宪法,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所以,奶奶辈们没法再生了,再生就犯法了!
那怀上了怎么办?要么流产要么引产。所以已经有了几个子女的她们,基本都会选择节育措施,不让自己生了。
“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响亮口号,也是在那几年提出的,横幅和大字不知在各大砖墙上挂了多少年!
![]()
到了1980年,只生一个的政策在党员、团员里被实行,也就是那时常见的“要么保铁饭碗工作,要么只生一个”。所以,80后是独生子女的“先祖”,他们独享家里的资源和宠爱,但也被迫独自承担4个老人的养老。
独生子女政策,一直到2016年才结束。在这政策期间,有很多人选择悄悄“躲起来”生第一个孩子。因为怕是女孩。
8090年代的农村,很多刚出生的女婴儿,都会被家人带到偏僻地区的亲戚家躲着。没有良心的人家,甚至会遗弃女婴。
我一度觉得,现在很多家庭更喜欢精养女孩,是因为她们的妈妈把自己曾经缺失的爱与期望附加在自己女儿身上了。
02 生育压力:对生育的改观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安定的环境,让我们已经从生理层次的生命需求,一步一步进展到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自我需求。人们不再只关注生命的传承,而是价值的体现。
对待生育,他们不再认同“人多力量大”,反而从“优生优育”中,提取出“最佳生育年龄”。
但2021年的三胎政策开放,可以窥见:所谓的最佳生育年龄,也已不能成为生育的吸引力口子。
反观近几十年的生育政策,人口就是时势的走向:有需要人的时候,你就多生;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少生。
而对现代女性而言,在国家安定的情况下,除非强迫她们生几个,不然什么最佳生育年龄,什么延续香火,在她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她们想生的时候,最佳生育年龄的23-30周岁是个参考。
不想生的时候,没钱养娃,生了没人带,生娃影响升职,没精力培养,没法接送上学......永远有原因。
所以,她们缺的是一个“最佳生育时机”,而不是最佳生育年龄这种无关痛痒的提议。
03 生育的痛点:背后全是钱
给一口吃的就能养活孩子的说法,现在是被唾弃的。我们跨越活下去的鸿沟,迈向的是“好好”活下去的未来。
我们都希望孩子来到世上是幸福的,而不是来吃苦的。而有钱,会少吃很多苦。
短时间内,大部分人都不能被“天降横财”,那降低生活的成本呢?当然这不是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开支和物价。
当生娃养娃的成本降低,那最佳生育时机就成熟了。
一,生育成本
从怀孕到生产期间的费用问题。孕期产检费用大多在3000-10000元,生产费用3000-15000元。
这两笔钱都只能报销一小部分,大部分需要自费。而对普通家庭而言,1万元也不是小数目。
二,婴孩养育成本
小孩从出生到3岁之前,主要开支尿不湿、奶粉、医疗,每个月大概1500-3000元,当然不包含早教费用。很多人一个月收入也才3000元,连养一个孩子的费用都不够。
三,带养成本
双职工家庭,只能让家里老人来带小孩,不然只能请阿姨,至少4000元/月。这可能又是一方夫妻的收入。
而老人来带的,多少会产生更多的家庭矛盾,谁来应对?谁来化解?谁来承担?
四,教育成本
都说不要鸡娃,但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平庸无才,过得艰辛。兴趣班、课外班,又有几人能不报?一年三五万打底。
五,住房成本
多一个娃,就需要多一间房,房能买得起?真羡慕上世纪的住房分配啊!
这五项成本,降低一半,独生子女就很少了。能降一大半,三胎不会远。
至于怎么才能降低?这是个好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也期待破局的那个人。
结语
当一个女性愿意冒极大风险生育孩子时,除了她自愿还是她自愿。
你有信心能养育几个孩子?二胎、三胎计划什么时候进行?
说说你的看法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