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kuò]出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中。
![]()
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他就是唐朝第13任皇帝——唐德宗。在位26年,享寿62岁。李适在位时期,内部兴起古文运动;在对外关系上,他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甚至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
而日常生活里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最特殊的凌烟阁功臣
登上凌烟阁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李适十四岁,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年)长安失守,他的曾祖父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乱之中。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代宗李豫即位。李豫即位时,叛军再度攻陷了洛阳,大难未平。因此,他在登基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任命长子、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李适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
代宗即位之年五月,以上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
《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同年十月李适为主帅、仆固怀恩为副帅,统帅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骑兵等共十余万兵力,对自称燕帝的史朝义部叛军发起强大攻势。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也率军参战。壬申日,唐军抵达洛阳北郊。甲戌日,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横水展开决战,叛军大败,被俘杀六万人,史朝义向北溃逃。唐军顺势收复东京、河阳及汴、郑、滑、魏等州。燕相州守将薛嵩举相州,恒州节度使张忠志(即李宝臣)举赵、定、深、恒、易五州归顺。
宝应二年(763年)初,史朝义走投无路,北入奚、契丹,途中被图谋归唐的燕范阳尹李怀仙追及,被迫自杀。李怀仙斩得史朝义首级来降。自此,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定。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
以元帅功拜尚书令,食实封二千户,与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
《旧唐书·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削藩不成反被撅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于二月举行册礼。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群臣为李适上尊号“圣神文武皇帝”。
![]()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为了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朝命的弊端,决定武力削藩,初期取得胜利,山南梁崇义和成德李惟岳授首,克复二镇。重创魏博田悦,其部将纷纷投降。朝廷又将成德辖地分割为三,削弱其势力。
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诸多节度使的不满。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
![]()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变”爆发,叛乱的泾原军占据长安,拥立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太尉朱泚称秦(后改为汉)帝。
李适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和梁州,李泌、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平乱。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李适下罪己诏, 七月,李适回到长安。同年,河中节度使李怀光与部分宦官、藩镇将领矛盾激化,举兵反叛,李适派浑瑊与河东节度使马燧、镇国节度使骆元光等率军讨伐,于次年八月平定叛乱。
经历数次的变乱之后,李适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他对藩镇多事姑息,晚年对淮西镇用兵失利,致使藩镇的势力日渐增强。
古文运动
大历、贞元间,以贾至、梁肃、权德舆、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正是从意识领域内来挽救这个严重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巩固唐帝国。它反映了广大阶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而空洞华美的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反对骈文,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古文不仅语言长短不拘,抒写自由,便于表达思想。在此影响下,“唐传奇”小说创作也进入兴盛期。李适善属文,工于诗。因而“古文运动”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重视科举,不断网罗人才,文治大兴。
晚年不堪
晚年的德宗日益变得贪婪自私,不但经常把国库赋税收入划拨到自己的内帑,还纵容在外宦官强令地方官进奉贡物,甚至在长安施行宫市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为弥补中央财政,德宗在全国范围内增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
不过德宗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终年63岁。九月一日,群臣为其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十月十四日,葬于崇陵。
![]()
认孙子做儿子
李謜(782年-799年)是唐顺宗李诵之子,但因受到祖父唐德宗李适的喜爱,把他作为儿子。
文敬太子謜,顺宗之子。德宗爱之,命为子。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
文敬太子謜,见爱于帝,命为子。
《新唐书 列传第七》
可惜李謜在贞元十五年(799)就死了,年仅十八岁。唐德宗悲痛异常,宣布辍朝三日,追封李謜为文敬太子。所以在唐德宗一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死俩太子: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謜。而死太子还是生太子的亲生儿子,但他又要叫这个儿子叫弟弟。
医术诗文书法三绝
李适自撰《贞元集要广利方》,又称《广利方》,原书五卷,书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这书在唐德宗年间颁行,但未见传世。宋人高保衡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称作“正元广利”,正元同贞元。后世之《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均有引文,其中《医心方》二十余处引到《广利方》。
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胡震亨评:“德宗诗尚雅正。” 《全唐诗》录其诗十五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
李适天资干练、机敏,批答群臣奏章时,言辞流畅无滞。《宣和书谱》称:“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还曾收录有他的行书作品《批答赵惠伯表》。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其“翰墨落笔可观”。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