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难的差事,恐怕就是奉旨去劝一群哗变的士兵,让他们杀了你的前妻,好保住你父亲的命。
这事就落在了寿王李瑁的头上。
公元756年,逃难的队伍堵在马嵬坡,空气里全是泥土、汗水和杀气。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着手下,把宰相杨国忠剁成了肉泥,然后长刀一横,包围了唐玄宗的帐篷,吼声震天:“国贼已除,贵妃尚在,请陛下割恩正法!”
唐玄宗懵了,他拉着高力士的手,哆哆嗦嗦,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人群里的第十八子,李瑁。
于是,一道堪称恶毒的圣旨传了下来:命寿王李瑁去安抚军士。
去安抚什么?
去怎么安抚?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是让他去表个态,让他这个杨玉环的前夫,亲口去认可士兵们的请求。
![]()
让他去完成这场皇家丑闻的最后一块拼图。
李瑁的人生,从天堂掉到地狱,只用了一天。
那是他母亲武惠妃去世的那天。
在此之前,他是父皇李隆基最疼爱的儿子,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子人选。
他的寿王府,是长安城里最让人羡慕的地方,不仅因为他是储君热门,更因为他娶了全天下最美的女人之一,杨玉环。
那五年,是李瑁记忆里唯一有光亮的五年。
他们俩年纪相仿,情投意合。
他吹笛,她弹琵琶,日子过得就像一首写不完的诗。
他以为这就是一辈子了,一个未来的皇帝,一个未来的皇后,一段佳话。
可武惠妃一死,一切都变了。
保护他的那把大伞没了,李瑁第一次感觉到了来自父亲的目光,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混杂着衰老、孤独和占有欲的眼神。
![]()
那眼神,越过了他,直勾勾地落在了他的妻子杨玉环身上。
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格。
在皇权面前,一个没有了母亲庇护的皇子,跟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
于是,一出荒唐大戏开演了。
先是打着为窦太后祈福的名义,让杨玉环出家,成了个女道士,道号“太真”。
这步棋走得很高明,寿王妃没了,世上多了个太真道长,跟寿王府再没半点关系。
李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搬出了家门,住进了道观。
这道观的墙,隔开的不是红尘,而是人伦。
没过多久,父皇又给他指了一门亲事,左卫郎将韦昭训的女儿。
圣旨下来,李瑁叩头谢恩,娶了韦氏。
![]()
他表现得很高兴,跟新王妃出双入对,恩爱异常。
他必须这么做,做给父亲看,也做给天下人看。
他得让所有人相信,他已经忘了杨玉含,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他是不是会想起那个曾经在他身边,为他弹奏《霓裳羽衣曲》的女人。
就这样过了五年,太真道长在宫里的身份越来越公开。
终于,天宝四年,唐玄宗正式下旨,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这场父夺子妻的闹剧,终于落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从那天起,李瑁和杨玉环的关系,就从夫妻,变成了庶母与继子。
整整十六年,李瑁活成了一个教科书般的“好儿子”。
他把自己的生存之道打磨得炉火纯青。
在宫里,他见到杨贵妃,永远是第一个躬身行礼,毕恭毕敬,眼神绝不多停留一秒。
![]()
他的礼数周全到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也冷漠到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曾经的情分。
他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闲散王爷,不问政事,不结交朝臣,每天就是陪着韦妃养花弄草,教育孩子。
杨国忠当了宰相,杨家姐妹封了国夫人,权势熏天的时候,他躲得远远的。
他像个局外人,冷眼看着杨家把持朝政,看着大唐的江山被一点点掏空。
这十六年里,他看着杨玉含从一个不问世事的女道士,变成了权倾后宫的杨贵妃。
他看着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他也看着自己的父亲,那个曾经英明神武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沉溺于温柔乡,不理朝政的老人。
这场由他父亲和前妻主演的盛世大戏,他是一个最特殊的观众。
戏里的一切,本该有他一份,现在却只能在台下看着。
时间回到马嵬坡。
李瑁接了那道“安抚军士”的圣旨,史书上只用了八个字形容他当时的样子:“流涕奉诏,慰劳军士”。
![]()
这眼泪里有什么?
是为杨玉含的命运?
是为父亲的江山?
还是为自己这十六年来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他走到那些杀气腾腾的士兵面前,嘴里说着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他这个前夫都来了,都哭了,那就说明,贵妃该死。
高力士心领神会,进去对还在犹豫的唐玄宗说:“将士们既然杀了杨国忠,贵妃在您身边,他们怎么能安心呢?
您若安抚将士,将士们心安了,您的安全才有保障。”
这番话,彻底压垮了唐玄宗。
![]()
圣旨下了,赐贵妃自尽于佛堂。
当杨玉环一身白衣,像一片被风吹落的梨花,走向那棵梨树时,不知道她有没有看李瑁一眼。
或许人太多,她没看到。
或许,她看到了,但已经无话可说。
李瑁就那么远远地站着,看着那个曾经属于他的女人,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也结束了那个辉煌又荒唐的时代。
那一刻,他心里是痛,是恨,还是解脱?
杨玉环的死,平息了兵变,也用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把他从那段屈辱的记忆里,永远地解救了出来。
马嵬坡之后,李瑁的人生,彻底进入了黄昏。
他三哥李亨在灵武登基,成了唐肃宗。
对于这位新皇帝来说,李瑁这个弟弟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写的尴尬。
![]()
他是前朝丑闻的活证据,是父亲荒唐岁月里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所以,李瑁的日子很不好过,《资治通鉴》里说他“无宠于肃宗,常怏怏不得志”。
他被扔在蜀地,继续当他的透明王爷。
直到父亲玄宗和哥哥肃宗都死了,他才被允许回到长安。
这时候的长安,已经是大宦官李辅国的天下。
见识过马嵬坡血腥的李瑁,比谁都懂什么叫明哲保身。
他把自己藏得更深了。
他对权力彻底没了念想,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
他和韦妃生了五个儿子,其中三个后来也封了郡王。
这可能是他后半生里,唯一能抓住的实在东西了。
公元775年,李瑁在长安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
史书没说他得了什么病,但一个人心里压着那么多年的事,身体能好到哪儿去。
他死后,朝廷给的葬礼规格,远比不上别的亲王,只追赠了一个虚头巴脑的“太傅”头衔。
他的墓,没有留下任何墓志铭。
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在官方的历史里,被刻意地模糊掉了。
他活了下来,得到了一个宗室子弟里算不错的“善终”结局,却也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一天。
大历十年,李瑁在长安的王府里闭上了眼睛。
他的墓,最终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说的碑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