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山老人坐在主位,目光从大儿子李建国手中的豪华礼盒移到二儿子李建民捧着的手写家谱。
"今天我要说件事,关于那三套拆迁房。"老人喝了口茶,声音忽然洪亮起来。
室内瞬间安静,空气凝固。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句话,会让在场所有人惊得说不出话来。
![]()
春末的午后,李家村被新绿笼罩,一排排砖瓦老屋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沧桑。
李大山家的老宅站在村头,见证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这座从李大山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四合院,虽然有些破旧,但在村里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几户之一。
李大山今年已经七十九岁,瘦削的脸上刻满皱纹,但精神还算矍铄。
他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建国,二儿子李建民,小儿子李建军。兄弟三人性格迥异,命运也各不相同。
"老爷子,你看看这拆迁协议,咱们家祖宅这块地,政府补偿三套安置房,还有二十万现金补偿。"村支书拿着文件来到李家,李大山接过文件,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三套房子啊,真不少。"李大山喃喃自语,随后叫来了大儿子李建国商量此事。
李建国今年五十多岁,早年做小生意起家,如今在县城已经有了几家店面,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他穿着考究,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爸,这拆迁的事情交给我来办吧,我在县城认识人,能多争取点利益。"李建国接过协议,眼睛迅速扫过重要条款。
李大山点点头:"我就知道还是得靠你,你最有本事。"
正在院子里劈柴的李建民抬头看了一眼,没有说话,继续低头忙自己的事情。
李建民比李建国小两岁,但看上去要老成许多。
他一直留在村里,照顾父亲和家里的农田。
朴实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厚的心,村里人都说李建民老实巴交,是个好人。
几天后,村里召开了拆迁动员大会。会后,李大山把三个儿子叫到了一起。
![]()
"关于咱家的拆迁补偿,我想了很久,"李大山坐在太师椅上,慢悠悠地说,"三套房子,我决定都给你大哥管理。他在县城有生意,最会理财,由他来打理最合适。"
话音刚落,屋内一片寂静。
小儿子李建军脸色变了:"爸,这不公平!咱们兄弟三人,怎么能全给大哥?"
李建军是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一家公司工作,偶尔回家看看。他穿着时尚,思想也比较开放。
"老三,你在城里有工作,二哥在这里照顾我,我自会安排好,你别急。"李大山摆摆手。
李建民坐在一旁,眼睛看着地面,没有抬头,也没有说一句话。他粗糙的手指互相交叉,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的妻子赵芳却忍不住了:"爸,建民照顾您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操持家务,怎么能一套房子都不分给他?"
李建民拉了拉妻子的袖子,轻声道:"别说了。"
李建国站在父亲身边,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二弟,三弟,爸这么安排肯定有道理。我会把房子管理好,大家都有份,你们放心。"
李建军冷笑一声:"大哥,你这话说得好听,到时候我们能拿到什么?"
李建国拍着胸脯保证:"我李建国做事,你们还不放心吗?"
争吵声在老宅子里回荡,只有李建民始终保持沉默。夜深了,众人各自离去,只留下李建民和赵芳。
"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说?"赵芳气愤地质问丈夫,"那可是三套房子啊!咱们这些年照顾老爷子,起早贪黑,放弃了去城里工作的机会,难道就应该什么都没有吗?"
李建民叹了口气:"爸年纪大了,他怎么决定就怎么办吧。"
赵芳气得直跺脚:"你就是太老实了!你看你大哥那样子,以后他才不会把房子分给我们呢!"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李建民饱经风霜的脸上。他望着远方,思绪飘回了过去。
二十年前,李建民本有机会去县城一家工厂上班,但因为父亲生病,他放弃了那个机会,留在村里照顾父亲和家里的田地。
![]()
那时,李建国刚开始做小生意,常年不在家;李建军还在上学。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了李建民肩上。
从那以后,李建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照顾父亲吃药、洗漱,然后下地干活。
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他从未抱怨过一句。
的身体渐渐好转,但李建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算了,房子是身外之物。爸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李建民最终说道。
赵芳看着丈夫倔强的侧脸,不再说话,只是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第二天一早,村里很快传开了李家的事。有人说李大山偏心,有人说李建民太窝囊,众说纷纭。
李建民对这些闲言碎语充耳不闻,依旧每天按时去照顾父亲。
拆迁工作开始后,李家人搬到了临时安置点。
李建国频繁出入县城规划局和房管局,张罗着三套安置房的事情。
几个月后,三套位置不错的安置房终于分配下来,李建国兴冲冲地拿着钥匙回到临时安置点。
"爸,房子都办好了,位置特别好,一套在小学旁边,一套在市场附近,还有一套在公园对面,以后肯定会升值。"李建国向父亲炫耀着,语气中满是得意。
李大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建国啊,我就知道你最有出息。这些房子就由你来打理吧。"
李建民和赵芳坐在一旁,听着父亲和大哥的对话,表情复杂。
李建民依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出了房间,去院子里劈柴。
劈柴声惊动了隔壁的王大娘。
她隔着院墙喊道:"建民啊,你爸把房子都给你大哥,你心里不难受吗?"
李建民抬头笑了笑:"王大娘,您别多想。家里的事,爸做主就好。"
王大娘摇摇头:"你这孩子,实在是太老实了。"
![]()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套安置房办好后,李建国的身影在家里越来越少。
他忙着经营自己的生意,偶尔回来看看父亲,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与此同时,村里人发现县城里的房价开始上涨。
一年时间,房价几乎翻了一番。
李建国把其中一套房子出租了,每月能收入不少租金,但他从未提过要分给兄弟们。
李建军对此非常不满,他专程从市里回来,找大哥理论。
"大哥,当初爸把房子给你,你说过会分我们一份的。现在你出租了一套,租金怎么不分给我们?"李建军质问道。
李建国正在数账本,头也不抬:"老三,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我这不是还在投资阶段吗?等回本了,自然会分给你们。"
"什么回本?那是拆迁补偿,又不是你掏钱买的!"李建军越说越气。
两兄弟争执不下,最后不欢而散。
李建军气冲冲地来到二哥家,看到李建民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
"二哥,你怎么能这么无动于衷?大哥明摆着是在独吞房产,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李建军不解地问。
李建民放下手中的工具,叹了口气:"老三,何必闹得家宅不宁?爸的决定,我们做儿子的,应该尊重。"
"可是二哥,这太不公平了!"李建军还想说什么,却被李建民打断。
"公不公平,时间会证明一切。"李建民的眼睛看向远方,里面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坚定。
这一年冬天,李大山突然病倒了。医生诊断是肺炎,需要住院治疗。
李建民接到消息后,立刻背起父亲去了县医院。他四处奔波,张罗着给父亲办理住院手续。
李建民给大哥打了电话,但李建国说自己正在外地谈生意,抽不开身,只是转了一笔钱过来。
李建军因为工作原因,也只能周末才赶回来。
就这样,李建民和赵芳每天轮流守在医院里,照顾父亲。
白天,李建民要照顾父亲吃饭、翻身、换药;晚上,他就在病床旁的小板凳上睡觉,随时关注父亲的情况。
半个月后,李大山的病情好转,可以出院了。出院那天,李建国终于赶了回来,帮忙办理手续。
"爸,您身体要紧,以后要多注意休息。"李建国嘘寒问暖,一副孝顺儿子的模样。
李大山看了看憔悴的二儿子,又看了看风度翩翩的大儿子,眼神复杂。
回家后,李建民更加细心地照顾父亲。
每天早上熬药,晚上按摩,从不间断。这期间,李建国偶尔会送些补品来,但人很少露面;李建军则每个月会回来看望一次父亲。
春去秋来,转眼间就到了李大山八十岁生日。按照农村的传统,八十大寿是一件大事,需要隆重庆祝。
李家兄弟三人商量后,决定在县城的一家酒店为父亲举办寿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李建国承担了大部分费用,李建民和李建军也各自出了一部分。
寿宴当天,宾客盈门。李大山穿着崭新的唐装,精神矍铄地坐在主位上,接受大家的祝福。
李建国送上了一份名贵的玉器,李建军则准备了一台高档电视机。
轮到李建民时,他只拿出了一盘亲手制作的寿桃和一本手写的家族史。
"爸,这是我和芳花了三个月时间整理的我们李家的族谱,从太爷爷那辈一直记录到现在的小孙子。"李建民将族谱递给父亲,声音低沉而温暖。
李大山接过族谱,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就在这时,李建国走上前来,高声宣布:"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是我父亲八十大寿,我代表李家感谢大家的到来。这几年,承蒙父亲信任,把家里的三套安置房交给我打理。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一定会把这些财产管理好,让父亲安享晚年!"
![]()
宴会厅里响起一阵掌声,李建国得意地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了默默站在一旁的二弟身上。
李大山放下手中的族谱,慢慢站了起来。
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开口道:"今天是我八十岁生日,首先感谢大家的祝福。关于建国刚才说的房子的事,我有些话要说。"
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老人身上。
"其实,那三套安置房的房产证,早就已经写在建民的名下了。"
李大山的话如同一颗炸弹,在宴会厅中炸开。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位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不可思议地看着父亲:"爸,您说什么?房子不是给我管理的吗?"
李大山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是的,我当时确实说了让你管理。但在办理房产证时,我已经私下让建民去办了过户手续。这三套房子,产权都在建民名下。"
全场哗然,亲朋好友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反应。
李建军目瞪口呆,赵芳捂住嘴巴,眼睛湿润了。李建民站在原地,似乎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
李大山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缓缓道来:"这些年,建民一直留在我身边,照顾我的起居饮食,从不抱怨。当初分房子时,他一句话也没说,但我心里都明白。我这样做,是想看看我的儿子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现在,我已经看清楚了。"
李建国脸色阴晴不定,握紧的拳头青筋暴起:"爸,您太过分了!您这是骗我!"
李建民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依然温和:"大哥,你别生气。其实我也是刚刚才知道这件事。"
在场的亲友中,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暗自点头。李大山的二弟李大河站出来,朗声道:"大山做得对!这些年,建民孝顺老实,该得到回报。"
李建国不甘心地反驳:"这不公平!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钱,凭什么房子都给二弟?"
李大山严肃地看着大儿子:"建国,财富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这些年,你虽然在外面挣了钱,但你有多久没回家陪我了?我生病住院的那半个月,是建民日夜守在我身边。金钱买不来亲情,房子给谁,是我的决定。"
李建军看着剑拔弩张的场面,急忙上前劝解:"爸,大哥,二哥,今天是爸的大寿,有什么事情咱们私下再说,别在这里吵。"
李大山点点头:"老三说得对,今天是喜庆的日子,我们不谈这些。"
宴会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变得有些尴尬。李建国坐在席位上,脸色铁青,几乎不怎么说话。
寿宴结束后,李家人回到了李大山的住处。李建国终于忍不住发作了:"爸,您太狠心了!您这是在惩罚我吗?"
李大山叹了口气:"建国,我不是在惩罚你。我只是想告诉你,家人之间,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往来。你这些年在外面挣了钱,但与家人的感情却越来越淡,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李建民走上前来,看着父亲和大哥:"爸,我有话要说。"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等待这个平时寡言少语的男人开口。
"我从来没想过要独占这些房子。既然爸把房产证写在我名下,我尊重他的决定。但这三套房子,本来就应该是我们兄弟三人共有的。"李建民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
他继续说道:"所以,我决定这样处理:一套房子归大哥,一套归老三,还有一套归我,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建国和李建军几乎同时问道。
李建民环视一周,目光最后落在了父亲身上:"无论房子归谁,我们都要轮流照顾爸,每人每月至少十天。这是我唯一的要求。"
李大山听了二儿子的话,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自己一番苦心安排,最终会以这种方式化解。
李建军第一个表态:"二哥,我同意你的条件。我虽然在城里工作,但可以安排时间回来照顾爸。"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建国身上。他沉默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好吧,我也同意。"
李建民微微一笑,拍了拍大哥的肩膀:"大哥,你还记得小时候吗?我们三兄弟一起在村口的大树下玩耍,约定长大后要互相照应。"
李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点点头:"记得,当然记得。"
夜深了,月亮高高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芒洒在李家的院子里。
李大山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三个儿子坐在一起低声交谈,心中无比满足。
他知道,今天的这场"戏",虽然让大儿子难堪,但却是必要的。有些道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人明白。
他并非偏心二儿子,而是想通过这件事,让三个儿子重新团结起来,找回兄弟之间的那份真挚情感。
一年后,李大山迎来了八十一岁生日。
这一次,寿宴是在李建民家里举办的。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炊烟袅袅,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三兄弟各自带着家人前来祝寿。李建国不再是那个盛气凌人的样子,他变得更加亲和,经常回家看望父亲。
李建军也从城里搬回了县城,离家更近了;李建民依然默默付出,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这一年里,兄弟三人按照约定,轮流照顾父亲。起初还有些生疏,但慢慢地,他们找回了儿时的那种亲密。
李大山看着和睦相处的儿子们,心中无比欣慰。他知道,那三套房子的风波,最终变成了连接家人感情的纽带。
"爸,吹蜡烛许愿吧。"李建民将一个大寿桃蛋糕放在父亲面前。
李大山闭上眼睛,许下了心愿:希望家人永远和睦,幸福安康。
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掌声和欢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李大山看着眼前的一切,明白了一个道理:家庭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房产,而在于心与心之间的那份真挚情感。
这场始于房产分配的家庭风波,最终以一种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化解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