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债子还”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但这句话放到现代法治社会里还成立吗?
最近,一起“父亲欠债300万,儿子拒还”的案子引发热议。
儿子撂下狠话:“有本事去墓园找他要!”法院一纸判决,让不少人直呼“长见识了”。
![]()
01 案情回顾:借钱容易讨债难
2022年12月,老王因生意周转困难,向多年好友老刘借了300万元,并签下借款协议,约定2023年6月前还清。
谁料半年不到,老王生意崩盘,钱没还上,人还因突发心梗去世了。
老刘急了,债主没了,钱还能找谁要?
他转头找到老王的独生子小王。
没想到,小王态度强硬:“借条上的名字是不是我爸签的都不好说!就算是,谁借的你找谁,要不你去墓园找他要?”
几番沟通无果,老刘只能将小王告上法庭。
02 法院判决:遗产必须用来还债
法庭上,老刘亮出《借款协议》和银行转账记录,证明老王确实欠了这笔钱。
小王也不示弱,声称父亲只留下一套价值70万的房子和3.6万元存款,自己早就公证放弃继承,“遗产我不要,债务也别找我”。
最后法院的判了:
确认债务有效:借款协议和转账记录真实,老王确实欠债300万。
遗产必须优先还债:虽然小王放弃继承,但作为遗产管理人,他有义务用老王留下的房产和存款抵债。
“父债子还”有条件:儿子不用拿自己的钱填坑,但父亲的遗产必须用来还债,还多少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
最终,法院判小王10日内协助用老王的遗产还清300万债务。
03 法律解读:人死债不消,遗产先填坑
这判决看似“父债子还”,实则有严格的法律逻辑:
“父债子还”不是道德绑架:过去“子还父债”是家族连带责任,但现在法律明确规定,继承人只需用遗产还债,超出的部分不用自掏腰包。
放弃继承≠不用管债:小王以为放弃继承就能甩锅,但根据《民法典》,继承人放弃继承后,仍需以遗产管理人的身份处理债务。
遗产和债务“打包处理”:哪怕继承人不要遗产,债主也有权要求用遗产还钱。
小王嘴上说不要房子和存款,实际却拖着不处理,法院自然不会支持这种“占着遗产不还债”的做法。
![]()
04 网友热议:情理之外,法理之中
判决一出,网友吵翻了天。
有人支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遗产就该先还债!”也有人吐槽:“人都死了还要儿子背锅,太不近人情。”
其实,法院的判决恰恰平衡了情与法:
对债主老刘:拿回血汗钱有了保障,避免“人死债消”的无奈。
对小王:不用自己贴钱,但必须配合处理父亲遗产,防止“占着遗产躲债务”的漏洞。
05 案例启示:借钱和继承都得长心眼
这案子给普通人提了两个醒:
借钱给熟人,规矩不能少:再铁的关系也得签协议、留转账记录,否则遇上意外,讨债都难。
继承遗产前,先理清债务:别以为放弃继承就能躲债,法律早就堵死了这条路。哪怕不继承,也得配合处理遗产还债。
“父债子还”不是无条件的道德枷锁,但遗产必须优先还债——这是法律的底线,也是对社会诚信的保护。
老王家的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不鼓励“赖账”,但也绝不让人“躺枪”。
活着的人得明白,钱债情债,终究要讲个清清楚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