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过霹雳15的性能,射程200多公里,支持A射B导,关键就在这个A射B导。
巴基斯坦打印度,就是红旗9防空系统的地面雷达率先发现印度阵风起飞,然后歼10CE才挂载霹雳15E起飞。
据巴基斯坦透露的消息,都没用歼10CE的火控雷达锁定,霹雳15就盲打出去,然后歼10CE直接调头拉开距离。
之后就是“B导”过程,地面雷达+预警机导引霹雳15直奔阵风,抵近后才开启导弹火控雷达,此时已进入不可逃逸区,阵风应声落地。
网上那些吹什么巴基斯坦飞行员技术能力强,换成中国打不过阵风的,如果不是坏,那就纯属军盲。
这次击落印度阵风,飞行员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怕调过来,印度飞行员驾驶歼10CE打巴基斯坦的阵风,照样一打一个准。
这就是体系作战的可怕之处,最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人的依赖。
如果对面是中国,我们甚至都不用起飞歼10C、歼20,直接用无人机攻击11或者无侦10挂霹雳15发射就够了。
都不需要临时起飞,无人机可以超长航时滞空,印度阵风起飞即坠落。
甚至对于印度这种没脸没皮的货,我们都不需要人为判断,交给AI自主判断,直接打就行了。
敌人不配见我们的人,他们只配跟AI扮演的NPC玩单机游戏。
还有更狠的,霹雳15采用“模块化设计”。
啥叫模块化设计?
就跟组装电脑似的,主板、CPU、内存、硬盘都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在一起,想换哪个拔下来,插上个新的,即插即用。
连“操作系统”都是可以升级的,甚至支持远程升级。
导弹的模块化设计也是一个道理,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功能单元解耦,将弹体、导引头、战斗部等子系统设计为可独立更换的模块,实现快速功能调整与多场景适配。
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更换模块,如雷达导引头换红外导引头,常规弹头换特种弹头等。
并且通过通用接口可以适配不同载具,如战机、军舰、地面发射车等。
弹体与接口模块,采用标准化机械/电气接口,例如霹雳-15的发射导轨适配歼-20内部弹舱与歼-10CE翼下挂架。
预留卫星制导接口,如北斗信号接收模块,支持未来升级迭代,相当于主板上的“扩展槽”,有新硬件插上就用。
导弹还可以替换不同探测体制的导引头,霹雳15E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可以替换为被动红外成像导引头。
模块间通过高速数据总线互联,还支持“主被动复合制导”模式切换。
战斗部模块配备可拆卸弹头舱段,可快速更换为高爆破片弹头、穿甲弹头或电磁脉冲弹头。
模块化装药设计支持当量调节,针对预警机或战斗机调整毁伤范围。
导航与控制模块集成独立导航单元,如高精度光纤陀螺+原子加速度计组合,与载机火控系统解耦。
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双向数据链模块支持“A射B导”战术,实现跨平台信息融合。
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如中国航天科工自研软件,可实现硬件模块的功能重构。
例如动态调整制导算法,如切换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权重。
又例如自定义攻击逻辑,如设定多目标优先攻击顺序等。
模块化设计使得新功能开发仅需升级特定模块而非全弹重构,例如霹雳15E出口型,就仅替换加密通信模块。
据说这次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就被中国工程师“解锁”了射程,从150公里的出口型,瞬间就成了200多公里的满血版。
故障模块可单独更换,无需整体返厂维修,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同一导弹平台通过模块组合,可衍生出反辐射、反舰等特种型号。
总之,虽然外面看起来都是霹雳15的“机箱”,但里面装的可以是英特尔,也可以是麒麟9000,可以是Windows,也可以是鸿蒙。
你根本不知道它能被魔改成什么怪物。
那么听起来这么高大上的玩意,产量如何呢?
正好前两天央视刚解密了霹雳15的“柔性生产线”。
一条生产线的日产能就高达100枚,年产超过36000枚。
相比之下,美国对标霹雳15的AIM-120D导弹年产能只有区区500枚。
也就是说,中国一周生产的霹雳15就超过了美国一年生产的AIM-120D。
空空导弹研究院的这条柔性生产线采用数控技术、智能机械臂与无人物料运输设备,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导弹组装的全程无人化操作。
24小时无人值守,仅需每12小时人工检查一次,电力与物料充足时可连续运转。
灵活切换生产型号,通过软件设定快速调整生产线任务,适配不同导弹型号的生产需求。
现在生产霹雳15,调整一下就可以生产霹雳17和霹雳21。
机械臂可处理指甲盖大小的微型元件,精度达微米级。
所以什么叫工业克苏鲁?
中国通过长期积累的精密加工经验,如光纤陀螺仪微米级装配,与机械臂国产化,支撑了生产线核心硬件的自主可控。
生产线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如自动导引车,和实时质量监控,依赖国内云计算平台与边缘计算技术的成熟应用。
上游材料与元器件,如高强度复合材料与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国产化突破,保障了柔性生产线的稳定物料供应。
下游军工需求驱动,为应对现代战争的规模化消耗特性,通过柔性制造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直接服务战略威慑需求。
不过还有更令敌人感到绝望的。
中国自2020年代初期开始布局工业4.0技术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包括柔性生产线所需的高精度机械臂、智能物流系统与AI质量检测模块的开发。
仅仅3年之后的2023年,珠海航展便首次公开展示自动化军工设备,北方工业公司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柔性制造技术已具备实战化生产能力。
又过了一年,2024年下半年,柔性生产线完成适配调试并投入霹雳15量产,标志着中国空空导弹制造从传统人工密集型向智能化转型。
2025年5月央视公开生产线画面时,这条生产线显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都不用保守秘密,拍出来大家随便看。
但以中国人的脾气,后面还藏着什么吓死人的玩意,你敢想?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注意!我要打广告了:
中美贸易战,我要参战!
墨子诚邀中国外贸厂家,订制墨子俱乐部周边(服装鞋帽、日常用品等),长期合作,不低于外贸价格,追求品质品位。
有意者请加助理微信:moziclub,亲身见证美国衰落,中国崛起。
我曾在欧洲读研,毕业进ASML做算法,创业时在哈佛大学访问半年,走遍中国,环游欧洲北美,本书将从科技、财经角度为你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