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海南三亚某海军基地,中国第1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举行了入列授旗仪式,福建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作战序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
2017年6月28日,福建舰启动建造,2022年6月17日下水,历时约5年。福建舰的舾装阶段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9月24日启动系泊试验。首次海试时间为2024年5月1日,到2025年11月服役。
![]()
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可以搭载70架各类舰载机。配备4道阻拦索、3个弹射起飞位格。该舰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直接跨越了传统蒸汽弹射技术。
电磁弹射起飞的福建舰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无人机,重型舰载战斗机以及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等多种新型舰载机,是中国航母舰载机的跨越。
福建舰将同时配备歼-35和歼-15T两种机型。初期,可能搭载一个8机歼-35中队,四个8机歼-15T中队。还配置4至6架空警-600固定翼舰载预警机、4至6架歼-15D电子战飞机,以及其他各类救援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反潜直升机和舰载无人机等,总数将超过60架。
在特殊情况下,福建舰可再增加一个8机中队的歼-35。
如果启动统一战役,一个航母战斗群控制台岛和日本之间的宫古海峡,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关岛与台岛之间的西太平洋,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三艘航母可以完成对台岛的战略包围。
![]()
福建舰的服役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福建舰的核心突破在于电磁弹射系统的成功应用。这一技术使舰载机可以“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与载弹量较滑跃式甲板提升40%以上。
福建舰单日最大弹射架次可达300架次,远超山东舰的63架次。更关键的是,空警-600预警机通过电磁弹射升空,使航母编队的预警范围扩展至500公里以上,构建起“侦-控-打”闭环体系。
这种技术跨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中国跳过蒸汽弹射阶段直接进入电磁弹射领域,与美国福特级航母形成技术代际同步;另外,福建舰的28万马力动力系统与8万余吨排水量,使其综合性能接近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福建舰的服役直接改变了西太平洋的军事态势。
![]()
福建舰搭载的歼-35隐身战机与鹰击-21反舰导弹,使中国首次具备“航母杀手”与“隐身突防”的双重能力。加上预警机,可以体系化超数据攻击对手,最后派出无人机检查状况。
在台海、南海等热点海域,这种能力使美国的航母威慑彻底失效。西方媒体称:“福建舰的出现,让西太平洋的天平开始倾斜。”
中国航母发展路径:从“平台建造”到“体系创新”的转型。
辽宁舰阶段以“训练平台”为核心,完成舰载机起降、编队协同等基础能力建设,培养首批舰载航空兵。
山东舰阶段实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验证国产航母的工程可行性,形成“滑跃起飞+歼-15”的作战体系。
福建舰阶段以电磁弹射为突破口,构建“预警机+隐身战机+无人机”的立体作战网络,推动航母从单一平台向“多域、智能、体系化”转型。
![]()
这种转型背后是发展理念的革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中压直流供电技术,较美军的交流系统故障率降低60%;其综合电力系统为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未来装备预留了升级空间。
福建舰的服役将引发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
对东盟,中国航母的常态化部署使南海“军事化”争论失去实质意义,被迫在“选边站队”与“平衡外交”间寻找新路径。
对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福建舰的远海训练能力使其本土防御压力倍增。
中国航母的发展正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护卫”。
![]()
福建舰的服役是新的起点,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初步规模的远海投送体系,航母+两栖攻击舰配合055型驱逐舰、093B核潜艇等装备构建覆盖第二岛链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国将从“三航母”时代向“深蓝海军”跨越。
美国《军队识别》网站称,2024年7月中国已经开建004航母,满载排水量达11万吨,5年以内可以建成。
文章称,中国建造航母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南北两大船厂都能同时开工建造航母。未来十年,中国会迎来航母建造的高峰期,肯定会对美国海上力量带来巨大冲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