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一辈人讲述,一九六四年四月初三的清晨,三里屯村的七位村民前往田间劳作时,亲眼目睹过一条白龙从格尼河中腾空而起,直冲云霄。白龙出现的地点,正是格尼河经三里屯最宽的那一段。在那段时间,周边几个村庄也纷纷传说在同一天有村民目睹了某物飞向天空后消失不见。到了当年的九月,这七位村民在卖出粮食后,共同出资在那个地点建造了一座小庙,名为白龙庙。在当时这个事儿甚至传到了齐齐哈尔那边,听说那几年,许多人前往白龙飞升之地烧香祈福,称其非常灵验。然而到了1971年,随着亚东镇掀起的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破除迷信运动,白龙庙被拆除,白龙飞升的地点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此后,人们逐渐将这段传说当作故事来讲述。唯有目睹白龙飞升的那七位村民,每年的四月初三,仍旧悄悄地前往那里上香。人们问到他们关于白龙飞升时,他们从不讲述具体细节,仅以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来概括,暗示可能是错觉或幻觉。 时光荏苒,距离那件事已经过去六十多年。当年的七位见证者都安然离世、寿终正寝。年纪最小的李德武也在2017年去世,享年79岁。
2005年,我特意回到格尼,寻访了他们。那时,他们全都健在,身体强健,从他们口中证实了,确有白龙飞升这件事儿。老人李忠依然有号召力,把七个人都召集了来,他们表示,这个故事的细节之前从未向他人透露过,但随着年岁增长,他们不希望将这段往事带入坟墓,愿意向我讲述,写成故事,只是请求不要使用他们真实的名字。他们回忆起当年的奇遇,眼中闪烁着光芒,尽管过了四十多年,他们仍能清晰地记起每一个细节。
原来,这七位村民彼此间关系亲密,其中最年长的李忠,李德武是他的儿子,其他五位则是他们的邻居。六十年代,河中的鱼虾资源丰富,李忠会带着村民每晚布下边钩和渔网,次日凌晨来收鱼,每天都能捕获大量鱼虾。四月初三的凌晨,李忠带领大家像往常一样去收鱼,听到水深处传来异响。起初并未在意,只事觉得当天收获的鱼特别多,是平常的三倍。天稍亮时,他们向水深处望去,竟看到一条白色的龙,大约十几米长,头上有两角,身上有鳞片,它看起来并不像画中那样凶猛,反而像是在水中安详地休息。令人惊奇的是,白龙周围密密麻麻地聚集着各种鱼类,大的甚至超过一米长,还有蛇和蟒,其中有一条白色蟒蛇,长达四五米,粗如碗口,身上鳞片竟与白龙相似。七位村民惊恐至极,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任何声响,也不敢逃跑,只能呆立原地。这时,白龙睁开双眼,转头望向他们,并没有理会,只是向白蟒轻声吟叫,似乎是在交待着什么,然后在河中游动数十米,一跃飞向天空。白龙身上的水珠从空中洒落,冰冷的感觉让他们回过神来,急忙跪地磕头,目送白龙离去。神奇的是,水中的蛇、蟒和鱼也都跟在白蟒平静地离开了,没有对任何人攻击伤害。
龙栖格尼河
龙蟒密语
白龙飞升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我疑惑地问,“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村子旁边的格尼河段只有二十多米宽,水最深的地方不过两三米,上游更是狭窄且浅。那些大鱼、巨蟒和长虫都去了哪里?我们年年捕鱼,却从未见过像那天早晨那么大的鱼;而且我记得自1940年代以来,格尼河曾三次干涸,那段河流的宽度甚至不足2米,最深的地方也只有半尺,整个河床都裸露出来,村民们纷纷下河捡鱼,却从未见过那么大的。”李忠解释道,“其实,这么多年我们每年都会见到他,我总觉得那条白蟒有一天也会化作龙飞升的。”
“今天就说到这吧,有些事儿我得好好想一下。我们吃完晚饭,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格尼河畔》--路可高 连载 00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