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县强拉山修路
讲述:宋绪玉/整理:刘光福
西藏吉隆县贡当乡强拉山修筑公路指挥部的由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162团(1970年2月24日改称西藏军区独立六团、1976年8月3日改称边防三团)驻防在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我方一侧的吉隆县荣哈,担负封堵盘踞在中尼边境尼泊尔境内的木斯塘和瓦隆冲古地区的三千余名西藏叛匪反回串斗争任务。一营及其所属边防连队驻守在最前线的贡当(区委所在地现改编为乡),其给养物资等全靠人背马驮,而荣哈至贡当只有一条全是悬崖的骡马石道。(据说现在荣哈至贡当已通公路,全程104公里)这条路上有一座必须翻越的终年冰雪不化的樟拉雪山。由于青藏高原寒热气流交汇,常常山下面晴空万里,山上突然变天,风雪交加冰雹不期而至,物资运输补给线被风雪梗死,物资运输经常中断。还有一条从日喀则经拉孜、昂仁、加加、昌果、强拉山通往贡当的路(从荣哈翻越马拉山经加加、昌果、强拉山也可以到贡当),但是强拉山阻挡了直通路,运输物资的车辆无法到达贡当。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决心敲掉强拉山这个拦路虎,从半山腰峭壁上凿出一条29公里的悬崖公路,改变边防交通闭塞,道路艰险的状况,巩固国防,发展边疆经济。
经军区测绘大队勘察、测量、设计、经费预算,军区责成日喀则军分区承建强拉山公路。1967年年初日喀则军分区即组建成立了以军务科科长高庆振同志为指挥长,162团副团长赵长岭同志为副指挥长的强拉山修路指挥部。西藏军区派出成贵山同志等三人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修路工程技术工作;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和军分区派出郑医生等五人的医疗组为民工看病治病;162团派出孙正禄(1948年入伍)参谋负责施工雷管炸药、工具等物资的保管和发放工作;162团派出青年干事蒋殿玉同志负责政工工作;日喀则军分区派出军需助理员何跟娃同志负责民工主副食供应;162团派出特务连给养员宋绪玉同志负责工资发放和百货供应等工作。修路所需物资、医药、经费均由日喀则军分区负责提供、结算。1200余名民工由昂仁、谢通门、萨迦、定日、拉孜等县派出,并由县级或区级干部以及通司带队,自带帐篷和炊具。一营派出一个班带领民工施工,并负责修指的警卫和炊事工作。战士孙克禄同志负责保管和销售百货。修指住在强拉山中部一山坳处,山间有一股清泉流出,有水喝,两边山上有趴地松,有柴禾烧。修指人员住帐篷,点蜡烛,吃干菜,每日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背诵老三篇(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坚持早请示、晚汇报、唱东方红,不发牢骚,不讲怪话,一心一意干革命,这也是不忘初心使然吧。
我于一九六七年年底离开修指,后修指由谁管辖,我就不知道了。
我背着挂包为民工发钱
我1963年10月份就在162团特务连当给养员。1966年3月份分区组成荣吉(吉隆县荣哈至吉隆镇)公路扩修公路维修指挥部(以下简称“修指”),主要是对原公路平整路面、扩宽加固、去弯拉直,实施维修,提高有效路面等方面的施工。团里抽调我代理会计,为民工发工资,对此分区电示162团:162团调“修指”的干部要保质保量。团如何回电我不知道,但仍然坚持要我去“修指”代理会计。实际上,坚持保质保量的是一个人,坚持要我去“修指”的是另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打退堂鼓,因为我还没写申请加入共产党,这样一来不就耽误了吗?那么我又找谁诉苦?诉什么苦?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去“修指”干会计工作.吧。第二年强拉山修路指挥部的组成人员,个别调整外,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我也继续代理会计。有人说我是干着骡子的活,拿了驴价钱,我无语。
用铁皮箱装钱
1967年3月的一天,日喀则军分区电告162团:强拉山公路于1967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修路民工已上场。你团强拉山修路指挥部财会人员按1200名民工,施工五个月,每人每月人民币50元计算,从中国人民银行吉隆县支行提取人民币30万元,为民工发放工资。
根据团里的运输计划安排,我与吉隆县支行卓国雄行长联系,填写支票,提取现金。当时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元,一扎100张1000元,30万元10扎一捆就是30捆,发放工资时还要元、角、分面额的人民币,运这么大量的数量现金,体积又大,如何打包装运?经与卓行长协商,全部提取成捆、成卷的崭新的人民币,减少了清点的麻烦,也减小了体积,装了满满两铁箱子,由两个铁将军把守,外套麻袋,缝补封口,伪装成普通百货,以防万一。当天从百货公司魏经理处提取十箱民工所需的棉衣棉裤、绒衣绒裤、线衣线裤,经商议,先提货,后付款。卓行长、经理,我的真哥们儿,至今不忘。
用马匹驮钱
根据事先的计划安排,提取人民币后第二天,团运输队何国益指导员带4名战士和我共6人12匹骡马一人一骑,挑选膘肥体壮、温顺耐劳的马匹驮运两箱现金,并指定懂马经的战士,在关键时刻,危险路段牵引前行,另五匹马驮运百货。
我们一行6人,12匹骡馬清晨六点钟,踏上了“千山寒峭绝,万径人踪灭”的艰难路,沿着崎岖的骡马道,飞鞭扬马,中午时分到达人称“鸽子洞”的地方,马卸鞍,饮水吃草料,人烧水吃干粮。休整后再赶路,经过三岔河,路经大峡谷,谷底大河咆哮奔腾,两岸是陡峭入云的大山,战士牵着驮钱的马,缓缓而行,生怕天上猛禽鸣叫,山上石头滚落,惊吓了马匹。有惊无险地到达驻有部队的樟村,住宿一夜,第二天一早翻越到贡当必经之路,樟拉山。樟拉山一年四季七、八级大风,雪深没膝,飞鸟难飞过,人马难越过,再难也得过。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点难算什么?所有人员下马前行,我拉着马尾巴,喘着大气,踏雪爬行,驮运钱和百货的马匹,沿着前面马匹蹚出的路前行……我的妈呀,终于到了山顶,下午五点左右,我们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强拉山修路指挥部。谢谢运输队的战友,谢谢无言战友!
用算盘算钱
到“修指”后,即着手发放工资事宜,先请各县组织民工按每月50元工资标准,评定出三个工资等级,即第一等打眼放炮干重体力活的每人每月60元,占民工总数的15%;第二等为每人每月50元,占民工总数的70%;第三等打柴烧水做饭的每人每月40元,占民工总数的15%;造册送修指。再就是何跟娃助理员把每个民工应扣主副食款花名册交给我,之后用算盘计算出每个民工当月应发工资,扣除主副食款数,应发工资数编造《强拉山修路民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及汇兑表,呈送指挥长签发。
背着挂包发工资
我每月要到工地轮流给各县民工发放工资。每个县的民工每月实发工资大概总额为七、八千元,分别要有十元面额、五元面额、二元面额、一元面额、五角、贰角及五分两分面额的人民币,七、八千元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装满一挂包,这就叫我背着挂包给民工发工资。每当我到工地时,民工们面带微笑,默默低语“聶巴拉聶巴拉”(会计)看来这时我很受民工的欢迎。发放工资可是细致活,马虎不得。要和该县的通司共同向领发工资的民工说清楚,应领数、扣除数、实发数。我要数两遍,交给通司再数一遍才交给领钱的人,签字、画押、OK。那时我学会了基尼松希阿,大洋、毛子、呷玛等常用藏(汉)基本语言。
耄耋老人宋绪玉忆记于2025年9月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整理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