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部队的伙食变化,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候国家经济刚起步,军队的经费也紧巴巴的,战士们的饭碗里东西不多。1987年左右,陆军普通连队的伙食费标准大概是每人每天1块2毛钱,但连队得留点家底储备,实际用到饭桌上的钱不到8毛。空军和海军的伙食标准比陆军高点,飞行单位和舰艇部队又比地勤多些补贴。但对大多数陆军战士来说,这点钱得精打细算,买粮食蔬菜肉蛋啥的。比方说,当时南京一碗阳春面才1毛4,一碗菜煮面2毛,一个大肉包1毛2,这么比起来,8毛钱能买不少街头小吃,但养活一个战士一整天,就得省着点花。
那年代部队强调节约,饭菜以主食为主,副食少得可怜。粮食管够,但蔬菜肉类蛋类都有限。战士们一天三顿,早餐多是粥加咸菜,午饭晚饭有馒头米饭配点白菜萝卜,偶尔有点豆腐,肉就更少见了。营养上说不上均衡,战士们训练强度大,身体消耗多,但吃的东西跟不上。军委看到这个问题,1985年就开始提“斤半加四两”的目标,这口号简单明了,就是除了粮食外,保证每人每天有1斤半蔬菜、1两肉、1两禽鱼蛋、1两豆制品、1两油。听着不多,但对当时来说是实打实的改善。之前伙食太单调,这标准一出,等于给饭堂定了最低线,得按这个配菜买料。
落实起来不是一蹴而就,得等到80年代后期才基本实现。军委发了文件,总后勤部负责执行,各部队根据本地物价和条件调整。陆军连队先从蔬菜入手,因为蔬菜便宜易得,肉和蛋类贵点,得靠农副业生产补。很多连队自己种菜养猪,战士们抽空下地干活,收了菜直接进锅。空军海军执行得快些,因为经费多,但陆军得一步步来。到了1987年,像苏北一些新兵团,就开始按这个标准试行。实际效果是,饭菜品种多了点,战士们能吃到点肉丝或炒蛋,营养比以前强。军委还强调科学配餐,避免浪费,炊事班得学着计算热量蛋白质啥的。
这变化跟国家改革开放大背景分不开。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军队建设也跟上,饮食保障从单纯填饱肚子转向有点营养。之前部队伙食是“标准加补助型”,地方补助有限,现在军委统一标准,经费逐步增加。1980年代末,全国部队基本达到“斤半加四两”,战士们反映饭碗里东西实惠了。比方说,蔬菜从原来的几两提到1斤半,白菜萝卜土豆轮着来;肉1两,不多但至少有荤腥;禽鱼蛋1两,偶尔有鸡蛋或鱼块;豆制品1两,豆腐豆干补蛋白;油1两,炒菜不那么干巴巴。总的算下来,每人每天副食热量够基本需求,训练后不那么饿得慌。
转到90年代,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防经费大幅提高,部队伙食又上台阶。军委专门制定新《伙食费标准》,强调蛋白质摄入,陆军连队开始保证每人每天一个鸡蛋。这事从1992年左右起步,先在部分单位试行,到中期覆盖全军。之前鸡蛋是“荣誉蛋”,只有立功或特殊日子才有,现在变成“编制蛋”,天天有份。变化大着呢,早餐固定加鸡蛋,煮的多的,战士们营养跟得上。空军海军早点就高标准,陆军赶上来后,整体水平均衡了。
为什么鸡蛋这么重要?因为它蛋白质高,易消化,对战士身体恢复好。90年代部队训练任务重,边防执勤啥的,伙食得支撑。军委文件规定,伙食费从80年代的1块多提到90年代中期的更高水平,一类灶二类灶分级,陆军普通连队每天几块钱。鸡蛋采购成批量,农场直供,避免中间环节贵。炊事班统一煮蛋,分发均匀,没人多没人少。战士们反馈,早上吃个蛋,训练精神头足。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规范,部队伙食进入营养型阶段,禽蛋鱼肉比例增加。
这段时间,部队农副业生产更成熟,自己养鸡产蛋,成本低。1996年左右,全军伙食标准进一步细化,四菜一汤成常态,两荤两素加汤。鸡蛋从偶尔到每天,标志着从温饱到营养的转变。陆军战士之前羡慕空军海军,现在差距小了。国防经费从90年代初的几百亿提到末期的上千亿,伙食费占比虽小,但增长明显。军委还推广科学炊事,培训班长学营养知识,避免油腻或单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