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行
段兆军
第15节、大油库
闲谈中,当得知我曾经带着四个战友在当年的大油库驻守一年,想去那里看看时,王站长欣然答应了我。
和警卫连指导员田力(四川成都人)合影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场站经多次缩编,成为营级留守场站,自然大油库也能未幸免,被无情遗弃。进入新世纪后,场站遂又逐步恢复原建制,可惜大油库已退出历史舞台了。后历任首长都曾听说过大油库,但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现正编写场站史,苦于无从知道,正好顺便派警卫连指导员田力陪我去。
大油库位置略图(自绘)
大油库,位于日喀则场站东偏南约十公里山沟里,从场站出发沿318国道(原中尼公里)向东八公里进入桑珠孜区年木乡向右拐两公里即是年木乡当古村,年木乡原属达竹区,1988年撤区建乡时,将原达竹区两个乡撤并为年木乡,驻胡达村,距日喀则市约60公里。再进几百米山沟口就是当年的大油库驻地。当年我们抄小路穿戈壁滩步行去场站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
大油库驻地有一排座南朝北三间四角用砖砌、中间用土坯垒砌的的正规营房,东面一小间为灶房,中间一大间为宿舍,西边靠路边为小库房,灶房东北角有一小棚子养一头毛驴,棚外一辆胶轮架子车,上装一个能盛200多斤水的油桶,专门用于到三公里外的雅鲁藏布江拉水供我们饮用。紧靠小棚子有一约20平米玻璃棚,供冬季种菜用,四周均为开阔地,居高远望雅江缓缓流水、蓝天白云,地上成群的牛羊及小块地绿油油的青稞,让人心旷神怡。和连队不同的是,竟还有一台小小的熊猫牌收音机,每天能收听到中央新闻,那个幸福感甭说了,条件在当时那是相当的雅古都。
1976年春,接兵回到连队后,我即调任大油库班班长,和陕西战友雷怀庆、宣荣策,云南藏族战友和志高、会宁战友李守吉及稍后和李守吉调换的四川邛崃新兵李永泽在那里驻守一年,我们五个战友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亲如弟兄。一起做饭、拉水打柴,守卫油库,圆满完成了驻守任务。并和当地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关糸。认识了高大雄壮如牛的生产队长琼,矮小驼背、会说几句汉语的羊倌通司(翻译)洛布以及曾是尼姑的光头老太太阿贾娜等当地藏民。帮助当地生产队收割青稞,用链枷打碾青稞,想办法为村里的手扶拖拉机购紧缺柴油,并一起欢歌跳舞……
大油库遗址1
大油库遗址2
望眼欲穿的驻地已到,眼前的景象让我怔住了,昔日的营房已是断壁残垣,颓废不堪,只留墙基掏去砖块后留下的轮廓。从轮廓看,营房周边后来夯筑了高高的围墙,也已坍塌不堪,几簇白刺散漫地生长着,显得无助、惆怅,在微风吹动下轻轻摇曳,似在向曾经的驻守者诉说曾经的兴衰。当年的驻地早已不复存在,已成为永远的记忆了。人非物亦非,怎不让人伤感。失望、悲伤涌上心头,让我一时难以自控,我急忙跳过墙垛,抓起一把沙砾细细凝视,沉睡多年的沙土啊,你何以记得,我曾是这里的守护者啊!
再看西山坡地那几间贮藏航空炸弹的弹药库也已荡然无存,似根本未发生过般消失殆尽。
毁坏的大油库储油罐
从大油库驻地往南转过山角西南方沟里就是场站大油库,四个1000立方米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圆桶形盛装航空煤油的油罐依山坡错落深藏在地下,上面只露罐盖和通气孔,三面环山,地势隐秘,不易发现。我们驻守防卫的主要目标就是这4个油罐及前山坡的几排弹药库。只见储油罐因常年雨水冲蚀裸露在外,罐体也已破败不堪,几根钢筋倔强的外露着,充分展示着它那刚硬不屈的本色。惋惜失落之感再次涌上心头。
桑珠孜区年木乡当古村委会
从大油库出来,去当古村寻找当年的生产队长琼及罗布等老相识,突然一阵雷雨袭来,我们急忙躲进后来建造的位于营房和当古生产队之间当古村址,准备去那里打问了解,不巧的是,大门虽开,里面空无一人。待到雨过天睛,在路上有两位三四十岁的阿贾娜打草回家,询问时只是频频微笑着摇头,满口“阿拉哈瓜麻讼,阿娜哈瓜嘛讼(我不知道)”。四十年前,当地老百姓见我们基本还能听懂几句汉话,怎么现在反倒一句话都听不懂了呢!原来大油库驻军撤走后,当地基本听不到有人说汉话,没有了汉藏语言交流的环境,自然就听不懂了。看来语言无法勾通,此时天已傍晚,指导员要回去执勤,没办法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日思夜想的大油库和当古村。
真是太遗憾了,本想去西藏一定要见见当古村的几位“老朋友”,可未曾想一个都未见到。那是多么难忘的岁月啊!往事一古脑涌上心头。
最难忘的是当古村的光头老太太阿贾娜。那是一位性格开朗、淳朴善良的藏族老阿妈。曾在旧西藏寺庙当尼姑,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把她从人间地狱中解救了出来,因此,对毛主席解放军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生未嫁,当年已是40多岁了,牙齿全无,但精神矍铄,活泼乐观,每天去地里干活路上总是歌声不断,见了我们总是竖起大拇指喊“本布拉(官员,总把我们称当官的)雅古都,金珠玛米雅古都”。我们也多次去她家里喝青稞酒酥油茶。她一直念念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常常念叨“毛主席彻鲁达巴秀(万岁)”。1976年9月9日,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世长辞,江河呜咽,山川流泪,天降连阴雨,遍地开白花,全国人民处于巨大的悲痛之中。当天下午,我正去连里开会,噩耗传来,部队紧急下达一级战备命令,我即刻被大卡车送回大油库驻地(享受了一次专车),进入了高度的战备状态。第二天老阿妈一路抹泪去地里干活,见到我们后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怎么也扶不起来,边哭边喃喃自语:毛主席的蒙都(没有)了,DL的来了,阿拉...呜——呜……一直哭着。那个场面让我终生难忘。老阿妈活着现在应该80多岁了吧,此行未见到,终生遗憾事。遥祈老阿妈扎西德勒!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段兆军:甘肃省会宁县人,1972年11月入伍,在空军西藏日喀则场站警卫连服役4年,1977年3月退伍后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现退休在家。
作者:段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